粤剧一代宗师、一代名伶红线女,开创了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甚大的“红腔”。她还是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参与拍摄过70多部电影。
2009年,红线女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2013年12月8日,88岁的红线女病逝广州。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1925年12月生于广东开平,家住广州西关,她的外祖父、舅舅、舅母都是粤剧名伶。
1938年下半年,她随母亲到香港跟随舅母何芙莲学艺,取艺名“小燕红”。1939年春节,她首次登台演出。
1941年,邝健廉在上海演出,成为第三花旦。1943年,她在广东肇庆演出时第一次用“红线女”这个艺名。
因为喜欢“红线盗盒”的侠义故事,她改艺名“红线女”。
抗战胜利后,她定居香港,成为影剧两栖演员。1952年,红线女在香港组建剧团。
她在实践中,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创造了“红派”艺术,其“红腔”在高音域创造了难以攀登的高度。
1955年,因为周总理的邀请,红线女放弃了在香港如日中天的电影事业,加入广东粤剧团。
毛主席给她题字写信说:“活着、活着、再活着!要做人民的红线女!”
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许多红腔名曲,脍炙人口,广为传唱。
因为她主演的一出《山乡风云》,周总理把“南国红豆”的赞誉给了广东粤剧。
因为红线女等人的努力,让粤剧这个地方剧种,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剧种。
2006年5月20日,粤剧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粤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她还是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参与拍摄过70多部电影。红线女在香港受到的追捧可谓万人空巷,甚至超过伊丽莎白女王。
当时,红线女不仅红遍大江南北,观众还遍及东南亚和美洲。不仅金日成和胡志明点名要看她的表演,苏联和东欧的观众也为之折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红线女曾随团赴朝鲜、越南演出,反响很好。红线女还参加了香港、澳门庆祝回归的演出。
1988年国庆前夕,红线女率广州粤剧团到北京举行了“红线女专场”;1994年,她在北京主演《白燕迎春》。
红线女荣获美国亚洲协会和联合国交响乐协会分别颁发的“杰出艺人奖”和“太阳和平奖”、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终身成就奖”、广东省政府颁发的“粤剧艺术杰出贡献奖”和文化部首届造型和表演艺术创造研究成就奖、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红线女长眠于广州银河公墓,墓前竖立一座汉白玉雕像,造型是30多岁的红线女形象。
红线女虽然离开我们9年,但她的“红腔”艺术传承不息,墓前祭奠者不断。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