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宣传海报
2015年、2017年,随着吴京执导、主演的现代军事战争片《战狼1》、《战狼2》的先后热播,“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慷慨激昂、令人热血澎湃的台词,也迅速引起广大观众的赞赏和热传。人们迅速查出了这句台词的出处:它是对《汉书·陈汤传》所载西汉西域都护甘延寿、西域副校尉陈汤在“矫诏”(没有得到皇帝诏允而擅自作为)的前提下,擅自对桀骜不逊的匈奴发动奇袭,在获得斩杀匈奴郅支单于大捷后,甘延寿、陈汤向皇帝报捷的奏章中,所说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借用和改写。这虽是一场扬大汉国威的战役,但因系甘延寿、陈汤“矫诏”所为,而在朝廷里掀起一次次的争议。甘延寿、陈汤也因此而非议不断,宦海沉浮,荣辱不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场没有得到上级批准,由前线军事主官擅自发动的奇袭战始末吧。
一、甘延寿、陈汤的人生履历
“矫诏”发动这场奇袭战而闻名后世的甘延寿、陈汤,最初的人生经历和仕途,却有天壤之别:一个顺风顺水,一个备尝坎坷。两人最后凑到一起,却造就了一段战争传奇。
甘延寿,生卒年不详。字君况,北地郡郁郅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他自少善骑射,被选拔进皇帝的禁卫部队——羽林军,因投石、拔距等军事技能,皆远超他人,而得到皇帝的器重,不断升迁,官至辽东太守。后因故免官。车骑将军许嘉推荐他为郎中,谏大夫,使西域都护、骑都尉。较之陈汤,甘延寿人生仕途,可谓一帆风顺。
陈汤画像
陈汤(?—约前6年),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他年轻时,家境穷困,靠乞讨借贷为生,素来被州里的名士们鄙视。他喜欢读书,学识渊博,通达事理,擅长作文。因在家乡无法立足,就到首都长安去寻找机遇。他不久就谋到了太官献食丞这一小官职。富平侯张勃很赏识陈汤才识,经常和他交往。
汉元帝于初元二年(前47年)下诏,命公卿大臣们推荐人才。张勃便推荐了陈汤。不巧的是,在陈汤等待朝廷授职期间,他的父亲去世了。陈汤得知后,担心若遵循礼制,回家奔丧守丧,会耽误朝廷的授职,于是就隐瞒了此事。不过,这事很快就被人向朝廷举报了。陈汤因此被弹劾“不孝”,被拘捕关进监狱。张勃也因此受到牵连,他不仅遭到朝廷谴责,还因举荐不当,封邑被削减二百户。不久,张勃去世。虽说人死万事空,死者为大,但因他生前这一过失,竟被朝廷赐予“缪侯”的丑谧。陈汤因贪图名利,罔顾人伦亲情,违背礼制,遭受惩处,还连累了挚友,可谓害友害己。
不过,身陷囹圄的陈汤还是盼到了人生命运的转折。在他人举荐下,陈汤不仅被释放,还被任命为皇帝的侍从郎官。虽然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汉朝时,作为皇帝的近侍郎官,若表现突出,升迁的机遇还是很多的。可是,胸怀大志的陈汤不甘碌碌无为,循规蹈矩。他多次主动向皇帝上书,请求出使外国,为国建功。数年后,陈汤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府
此时,原本和平的西域局势,却因匈奴郅支单于的野心“爆表”,而风云诡谲,危机四伏,战争的风险日趋升高。危机,就是既有“危险”,又有“机遇”。对渴求和平的一般人来说,危机就是“危”;而对甘延寿、陈汤这样胸怀大志、不甘平庸的人来说,他们却从“危险”中,敏锐地发现了千载难逢、利国利己的“机遇”。
二、匈奴的兴衰与分裂
西汉元帝时,汉朝与匈奴关系的恶化,最终兵戎相见的祸根,就是匈奴郅支单于野心膨胀,意欲恢复往日匈奴荣光,与汉朝分庭抗礼。
影视剧中的匈奴人
匈奴原是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的游牧民族。战国时,日渐强盛的匈奴不断与中原华夏族的赵国、燕国等爆发冲突。赵国名将李牧率战车1300乘,骑兵13000人,步兵5万、弓箭手10万,大破匈奴。此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南犯。
名将李牧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大将蒙恬率军30万,北击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秦朝还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秦朝灭亡,中原扰攘。匈奴趁机南侵。西汉虽重新统一全国,然国力虚弱,不堪与匈奴抗衡,被迫对匈奴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即便如此,匈奴仍时常骚扰汉朝北疆,杀戮抢掠。
经过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等,先后率军对匈奴发动了河南之战(也称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三次大战,匈奴势力遭到严重削弱。
汉武帝去世后,汉朝暂时停止了对匈奴的武力进攻。匈奴也避居漠北。昭帝时,汉、匈基本未爆发大战。汉宣帝即位初,因匈奴攻击与汉朝和亲的乌孙,汉朝与乌孙数十万联军,再次大规模攻击匈奴。匈奴被迫迁移至西域。汉朝与匈奴围绕西域,多次激烈争夺。公元前60年,匈奴被汉军驱逐出西域。
因屡屡战败、天灾,匈奴处境日益困宭,内部权争也随之激化。公元前58年,匈奴竟出现了五个单于争位的局面。其中,稽侯栅(即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兄呼屠吾斯(即郅支单于)陆续击败其他势力,形成对峙之势。
公元前54年,郅支单于击破呼韩邪单于,占据漠北王庭。呼韩邪单于被迫率部南下,投靠汉朝。郅支单于则率部退至中亚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即今哈萨克斯坦一带)。
三、攻灭郅支之战
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为争取汉朝的支持,都将儿子送到汉朝,充当人质。汉朝不分轩轾,都接受了。后来,呼韩邪单于亲自到长安,朝见汉宣帝。郅支单于趁机扩张势力和版图。汉朝派江乃始等率兵护送呼韩邪归国。郅支单于据此判定汉朝偏护呼韩邪单于,心生怨恨,派兵围困、羞辱江乃始等人。
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郅支单于派使者向汉朝进贡,同时要求将在汉朝充当人质的儿子带回。汉元帝和贡禹、匡衡等公卿大臣经过多次辩论、商议,加之谷吉坚决请求,于是派他护送郅支单于的儿子返回匈奴。
谷吉等到达匈奴后,郅支单于却背信弃义,杀死谷吉等人。他率部西逃到康居国。康居王和郅支单于互相把女儿嫁给对方。通过联姻结盟。康居王打算凭恃郅支单于的威力,胁迫西域各国臣服。郅支单于也多次从康居借兵,攻打乌孙,大肆杀掠。后来,郅支单于杀康居王,对西域诸国横征暴敛。汉朝先后派遣三批使者到康居,向郅支单于索要谷吉等人的遗体。郅支单于一方面围困、羞辱汉朝使者,一方面却上书,表示愿意归顺汉朝。首鼠两端,反复无常。
匈奴人油画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陈汤和甘延寿奉诏出使西域。陈汤认为,必须迅速动用武力,解决郅支单于的势力,千载功业可一朝而成。甘延寿对陈汤的见解深表赞同,准备上奏请示。陈汤认为,朝廷肯定不会批准这一方案,只能先斩后奏。甘延寿犹豫不决。
陈汤趁甘延寿卧病在床时,宣称奉诏调发西域各国军队,及在西域屯田的汉军官兵。甘延寿闻知后,惊慌失措,意图阻止。陈汤大怒,手按宝剑,叱责甘延寿贻误军机。甘延寿只好听从陈汤号令。他们同时上奏,自我弹劾“矫诏”之罪,并向朝廷陈述用兵方略。
甘延寿与陈汤率军从温宿国出发,经北道进入赤谷城,经过乌孙,到达康居束部边界。陈汤约束军队,不得抢掠。暗中与康居的显贵屠墨结盟,将其释放。陈汤率军走小路,抵达距单于城约六十里处,安营扎寨。汉军还捕捉康居的显贵贝色的儿子开牟,获悉了郅支单于的有关情况。
第二天,汉军继续前进,离城三十里时,安营扎寨。郅支单于得知汉军来到后,急忙派使者来询问汉军前来的缘由。陈汤等回答说:单于前些日子上书,说处境困难,愿归附汉朝,入朝朝见。天子哀怜单于,所以派将士们来迎接单于。
汉军继续进军,离城三里时,安营布阵。甘延寿、陈汤命令将士迫近城下,四面围城。汉军用大盾牌在前,戟弩在后,仰射城中敌人。
郅支单于身披镗甲,站在城楼上,指挥几十位夫人及军士们,用弓箭射击城外的汉军。对射一会后,郅支单于的鼻子被汉军射中,几十位夫人也多被射死。郅支单于下楼,躲到单于内室。匈奴、康居军晚上几次偷袭汉军,都被击退。
天亮后,汉军纵火攻城,鸣釭敲鼓声震天动地。匈奴、康居军不敌,纷纷溃散,汉军攻进城中。一百多匈奴贵族躲到郅支单于的内室,汉军将士纵火攻击,攻陷内室,郅支单于及阏氏、太子、名王以下1500多人被杀。甘延寿、陈汤向朝廷上奏报捷。
文史君说
甘延寿、陈汤攻灭郅支单于之战,虽较历史上的其它著名战役,如汉武帝攻伐匈奴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无疑大为逊色。但它作为一次没有得到皇帝首先批准、授权,而由前线军事主将“矫诏”自行发动的战役,在秦汉以后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治体制下,“矫诏”者无疑要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和责任。虽然古训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机稍纵即逝,如果一线指挥员事事都要向君主、上级请示汇报,无疑会贻误战机;严重者,还会危害国家利益。但“矫诏”无疑会被君主视为对皇权的冒犯和侵害,也会被政治对手作为攻讦的藉口。这一点,无疑也是导致而后陈汤几度宦海沉浮的重要诱因。这次战役宣扬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理念,是对意图侵害汉朝国家利益的敌对国家或势力的严正警告,体现了国威、军威,对后世也有深刻、深远的影响。
此外,陈汤无论是在战场上私吞财物,还是在后来的官场上屡屡收受贿赂,也是他屡屡遭受攻讦、荣辱无常的重要缘由之一。这也值得后世为官者引以为鉴,要爱惜自己的名誉,勿使一世清名,卓越勋绩,毁于些须身外之物。
参考文献
1.(东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2.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4.马晓丽:《汉宣帝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初探》,《烟台大学学报》2006年9月。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