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1898—1975)
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凯,后改为子恺,师从弘一法师。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
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一生著述甚丰,译著及专著有《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护生画集》《缘缘堂随笔》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上海分会主席及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丰子恺 行书真观梵音联
重要艺术观点
●我们创作或鉴赏艺术品时所得的乐趣有两方面,第一是自由,第二是天真……我们的心境,大部分的时间是戒严的。惟有学习艺术的时候,心境可以解严,把自己的意见、希望与理想自由地发表出来……我们平日对于人生自然,因为习惯所迷,往往不能见到其本身的真相。惟有在艺术中,我们可以看见万物的天然的真相……学艺术是要恢复人的天真。
丰子恺 行书好鸟落花联
●书法是最高艺术……艺术的主要原则之一,是用感觉领受。感觉中最纯正的无过于眼与耳。诉于眼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书法,诉于耳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音乐。故书法与音乐,在一切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
●文艺之事,无论绘画,无论文学,无论音乐,都要与生活相关联,都要是生活的反映,具有艺术的形式,表现的技巧,与最重要的思想感情。艺术缺乏了这一点,就都变成机械的、无聊的雕虫小技。
丰子恺 行书一夜中堂
丰子恺是20世纪著名学者、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其漫画风格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丰子恺 漫画
20世纪的中国书法主要分为两派,以康有为为首的一派继承了晚清余续,以碑学为尚;以沈尹默为首的一派对二王书风传承有序,以帖学为尚。在两派之间则出现了一批试图融合碑帖的书法家,丰子恺便属于其中的重要成员。丰子恺书法取法北碑与章草,呈现一种既有碑的简约古朴又有帖的流畅的洒脱风格。
他早年学碑,临习过《魏齐造像》《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用笔苍雄遒劲,笔法多变,结体有明显的北碑痕迹。丰子恺学习北碑与常人不同,他没有局限于北碑锋利逼人的石刻效果,而是求其神韵,追寻北碑苍茫的质感,在字法上多有北魏洛阳时期碑刻的体势,斜画紧结,姿态各异,在魏碑粗粝阳刚的基调上多了一些文人的含蓄和潇洒。
对丰子恺书法风格影响最大者是与其亦师亦友的马一浮。马一浮善写章草,丰子恺在与马一浮的相互交流学习中书法自然吸收章草的成分。这样,丰子恺书法在展现碑刻书法遒劲苍茫的同时兼顾了章草的古质之气,笔势似刀,方圆并济,既有碑学的气象又承接了章草柔韧的力量,在字法上则尽显轻松率意之感,极尽烂漫之能事。
丰子恺书法的线条多取碑学之筋骨,求帖学之潇洒,结字奇特天真,在飞动之中又有苍茫稳重之感,达到了生趣盎然的艺术效果。在布局章法上则多挪位照应,肥瘦相对,质朴无华,自然率真。如其行书节录《登飞来峰》中堂,墨色由浓到淡,由润渐枯;“峰”字的洒脱挫顿分明与“不畏”二字的酣畅笔墨相互衬托;“浮”字随行就势,看似平正却又动态十足,活泼自然而雅趣满纸。
丰子恺 行书节录《登飞来峰》中堂
丰子恺是李叔同的学生,这种师生关系一直维系到李叔同出家以后。李叔同出家后号弘一法师,其在音乐与书法上直接影响了丰子恺,加之丰子恺与弘一法师的人生价值观念相近,也对成就丰子恺的艺术产生决定性作用。丰子恺的书法风格与弘一法师出家前的早期书风非常相似,丰子恺评价李叔同:“他是一个像人的人。”在李叔同出家之后,丰子恺对佛教也进行深入研究,这对他后来的散文、绘画、书法风格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
丰子恺 行书南园中堂
丰子恺的书法用笔沉着、内涵丰富,这与他的文化底蕴分不开,与他对自然社会的理解和感悟分不开,与佛学熏陶下形成的艺术审美观分不开。丰子恺的字虽然错落有致,活泼可爱,但处处给人一种静穆的感觉。这种静穆不同于弘一大师书法不食人间烟火的静穆,恰恰相反,丰子恺热爱生活,面对尘世生活的艰难与丑陋,他仍然能用孩童般的眼光看世界,对这个世界始终充满热情与期望。他身处闹市,极爱交友,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艺术家,这些都体现在他的艺术实践中。
《张猛龙碑刻拓对勘》是《张猛龙碑》的碑阳全文刻拓对勘,原色放大,原石与拓本1:1呈现。在全书卷首,作者特别制作了整碑的碑式图,标明行数与列数,旁边是用原石照片组拼而成的整碑照片,便于研究者阅读时迅速找到考据点所在位置。其后是碑额的拓本和照片的比对,原石上的一切细节纤毫毕现。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