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底是什么?
生物学上的定义是这样的,意识是人类大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这个定义有点晦涩,简单讲,意识就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人类大脑通过不断获取周围环境信息,然后塑造一个物外的“我”,意识到“我”的存在,这也是笛卡尔所谓的“我思故我在”的思想表达之一。
正因为人类拥有意识,能意识“我”这个独立个体的存在,才会拥有各种情绪表达,比如说后悔,同情,悲愤,自信,自卑,信仰等等。
从意识的定义上可以看出,意识是智慧物种才拥有的,也只有人类有意识。有了意识才能通过不断获取外部信息,然后总结出抽象的概念。
而除了人类的其他物种,拥有的只是本能,只是感知外部世界的基本能力,很难对外部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更不要说逻辑上的思维了。
这也表明,意识其实可以有两个层次。
第一,也是最基本的层次,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简单说就是认识到“我”是谁,认识到“我”与同类的不同之处,认识到“我”是独一无二的。
不要小看自我意识,不要以为什么物种都拥有“自我意识”。实际上人类之外的大多数物种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也就不具备自我意识。
你可能会感叹:不可能吧?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还真的不知道。通过镜子实验就能证明这一点,科学家早就做过这样的实验。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动物来到镜子前面,看看动物能不能认出镜子里就是自己。
结果显示,能认出镜子里的自己的动物并不多,大约只有十几种动物具备这种能力,比如说黑猩猩,海豚,大象等。
实验过程中,科学家在黑猩猩脸上涂上小黑点,结果黑猩猩在照镜子时,会主动把脸上的小黑点擦掉,很显然它知道镜子里的黑猩猩是自己。
还有一点,不要以为人类出生开始就拥有自我意识,事实上人类婴儿出生之后并没有自我意识,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看到自己的手也不认为是自己的。直到大约18个月之后婴儿才开始就有自我意识,才知道自己是谁。
不过镜子实验确实有一定争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地球上的所有物种都拥有一定的本能,主要是生存本能,比如说饿了就知道吃饭,累了就知道休息。没有这种本能,任何物种都不可能生存下去。但这种本能并不是自我意识。
第二层次,完全属于人类这样的智慧物种,被称为抽象意识。这种抽象意识可以表现为信仰和追求,甚至被我们批判的封建迷信也属于这类范畴。
抽象意识多表现为,相比客观存在的实体,人们更倾向于对抽象事物的追求。这意味着抽象意识有时候可能会凌驾于我们的本能需求,而这种现象只有在智慧物种里才出现。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说“要有志气”,所谓“跪天跪地跪父母”,只有父母才配得上自己的下跪,即使面对金钱,权利,美女等各种诱惑,我们也不会下跪。虽然我们身体会本能告诉我们“可以下跪”的信号,但基本的道德观告诉我们不能那样做。
这就属于抽象意识范畴,只有在智慧物种里才可能出现。而目前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很多基本道德观,也是抽象意识的直接体现。没有这种抽象意识,就谈不上文明物种。
那么,意识可以一直存在吗?
科学告诉我们,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而存在,人类的意识与肉体共存亡。这意味着一个人死亡之后,他的意识也随之消失了。
但在意识消失之前,我们完全可以把意识复制下来。这种复制不是简单粗暴的复制粘贴,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完成的。
比如说,人类社会出现的各种文明成果都有人类意识的参与,比如说一本书储存了很多信息,但任何一本书都需要人类意识参与进去,否则这本书就不会存在,也没有存在的价值。说白了,书就是传承人类意识的工具。
所以说如果你想在去世之后让你的意识继续保留下来,书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了。当然,这里的“书”是广义概念,并不仅仅指书本,也包括各种影像资料,它们都能将我们的意识保存下来。
当有人接触到那些书本和影像资料里的信息时,就能看到我们的意识,就像你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一样。
当然,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某天人类能否将意识复制到一台机器上呢?这不仅仅是科技上的问题,更牵扯到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或许科技允许我们那样做,但基本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很难让我们做出那样的选择!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