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过去的50多年里,科幻电影盛衰,可以说界定了北美电影的生态。
有一家公司作为在类型差异化上做得最到位的(未必是最成功的)公司,无论发行还是制作,对这个小领域涉足颇深。
它就是A24。
解读A24科幻片的软硬程度,便不难看到该公司题材选择的立足点。这是品牌战略,更是生存之道。
硬主题,软技术
考虑到北美类型的状况,在过去20多年里,除了流媒体剧集对科幻题材有较大的投入,一般走独立路线的公司,很难以科幻作为类型支柱。
原因很明显,观众对科幻的基本认知,与高预算高度结合,没个1.5亿的成本,你好意思说是科幻片?
当然,每年都会有一些不错的小成本科幻问世,比如早年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2007)。
但是很少有公司像运作恐怖电影那样,在低成本科幻领域,持续经营。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而作为一家2013年才成立的公司,当年就负责发行了英国导演乔纳森·格雷泽的科幻恐怖片[皮囊之下]。
2014年,它又参与制作了亚历克斯·加兰的[机械姬],两者都有一个可以一个非常硬核、非常标准的科幻切入点。
[皮囊之下]
但就主题而论,A24的科幻片是名副其实的。
[皮囊之下]的外星人“潜入”;[机械姬]的智能觉醒;
2015年的[森林深处],探索世界末日里的生存之道;
2015年的[同等族群],探寻未来的情感控制;
2018年的[太空生活],星际旅行中的心理异变;
2021年的[杨之后],机器人、克隆人与人的关系……拉出故事大纲,这些都是科幻小说中,被反复探究的内容。
[机械姬]
在拉起科幻大旗的同时,A24在实践中则是高度务实的。这自然会扯到电影预算。
在小成本领域,罗杰·科曼曾经是代表人物。他擅长以几百万乃至几十万的预算,高速、高效的完成电影。
A24的小成本,则把预算提升到千万档次。
上面提及那些电影,[皮囊之下]成本1300万,[机械姬]1500万,[同等族群]1600万,[杨之后],也有1000万左右。
这些钱比上那是零头,比下也没有提升多少。但就视觉效果而论,A24的这些片子,要高出当年的科曼许多。
罗杰·科曼(左)
[机械姬]里通过色彩编织和空间设计,凸显出一种幽闭的未来感;
[太空生活]并不苛求航天细节,也有了细节丰富的宇航服;
[同等族群]里简单的线条裁剪和色彩选择,就有了极具未来范的服饰;
[杨之后]的机器人内视觉镜头和面板呈现,也平滑炫目。
[杨之后]
这与影片质量没有直接关系,但有助于我们理解A24式科幻可以持续的基础。
一方面是艺指层面在大量行业经验的累积之下,如果不涉及大量的战斗、动作场面,制造一个科幻感的世界,视觉设计的难度大幅度降低。
一方面在服化道上,科幻风已经渗透到当代生活之中,面料、剪裁、乃至以此为代表的一整套生活方式,虽然谈不上普及,也不再是冷门的、只能想象的领域。
它反过来降低了通过这些生活细节反应科幻世界的难度。
[同等族群]
还有一方面,科幻小说与影视化的历史已经不短,它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已经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技术或产品。
你无需持续阅读科幻作品,也不会对A.I,克隆、基因、星际探索、世界末日等等毫无认知。
这让A24的科幻电影本就拥有“近未来”特征,进一步降低了对奇观效应的期许,却也有助于观众破除类型预设,进入到故事的讲述之中。
[太空生活]
最后,跳出电影,这种持续的、类似的视觉风格集合,有助于形成、巩固A24的审美风格,这在营销部分已经展开,不再赘述。
软科幻 硬人性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学对准的永远是人性,对于科幻小说同样如此。
未来与过去,空间与时间,宏观与微观,所有抽象都在人这个媒介之上,找到具象的可能,也是我们这个物种思考主体(自我)和客体(所有外在)的根基。
这会构成场面、动作之外的“奇观”,也是A24科幻电影的核心。这是一个做类型减法的过程。
我简单到何种程度,这部电影依旧是一部科幻片。
比如说[森林深处],它有一个模糊却又实际的末世设计——大停电。
不需要外星人,不需要可怕的病毒,一旦电力这个代表现代文明的象征不再奏效,短短一年之间,人类文明就可能陷入崩坏。
[森林深处]进一步把这种崩坏缩小,凝聚在两个本就过着自然主义生活的姐妹。
这个创作思路不是从建构世界,再放置人,而是先设计出人,再把她们放置超出其预料的世界。这也是A24科幻的共通,世界观不是最重要的。
[森林深处]
[皮囊之下]也是一种地外文明入侵,但谁规定这种入侵必然以战争的形式发生?偷袭珍珠港还要数年的潜伏呢。
[机械姬]与[杨之后]触碰的都是何以为人的主题。
不过在这两部电影中,反思性的设置都试图强调“物种的平等”,所以,机械姬最终在与人类的智力体力斗争中,获得了胜利。
[杨之后]中,人类杰克问克隆人艾达,机器人杨是否想成为人类,她报之以讽刺的笑容,称其为人类的自以为是。
[杨之后]
聚焦于人,“性”便是绕不开的词汇。这个词可以扩展为性别、性感,繁衍。
不过,A24的大部分电影虽然都是R级,它在这个点上其实很少有猎奇的花头。
[皮囊之下]和[机械姬]的裸体抛开明星的身体,其实都非常的形而上学。
而在其他作品里,性与繁衍联系更紧,比如[太空生活]、[龙虾]、[同等族群],这其实是非常科幻的母题之一。
因为在前现代文明,性与繁衍不可分割,两者高度结合形成了一整套文明机制,其中也包含了如今被不断冲击、变形的男权与女权。
而在现代文明中,性与繁衍开始分离,随之而来的,是情感内涵的再定义。
上述几部科幻,几乎都是性、繁衍、情感的重拍组合,它制造的是人类在社会层面与私人层面的双重危机。
这是一个处于进行时的主题,也是一个需要更丰富想象力的科幻创作。
A24抓住了其中一个点,就是生活与技术的割裂,这种感觉可以参考不同人群对CHATGPT这类新事物的反应。
毫无疑问,反应的差异极其巨大,而这正是制造故事的条件。
从性、从繁衍来呈现,是因为它具备普遍性,也易于带入想象之中。
在这些科幻片中,[派对搭讪秘诀]比较独特。
乍一看,把它归于“科幻”可能是有点“奇特”。
然而,从旅行的角度思考,阻碍人们出行的从来不是技术水平。
我们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勇敢走出去的要么是活不下去的人,要么是待不住的人,在被动与主动的行动力背后,是共同的边缘属性。
而在当代语境下,背包客、浪客们引领地到荒野去、到自然中去的新旅行主义,背后的逻辑同样是从文明的中心,走向文明的边界。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再思考假定的外星文明,为什么来到地球?
在三体式的、地球杀场式的征服者逻辑之外,是否还存着一种探索与冒险的意识,这是一种反向的“星际探索”。
在这个意义上,那些五颜六色、稀奇古怪的,被各种禁止限制的外星人们,同样是边缘人,于是,他们与地球的英国朋克们找到了碰撞点,找到了共鸣。
这是科幻的另一个维度,为文明中的边缘人发声。
这类涉及边缘族群,与种族主义、女性主义一样,在A24的其它类型中,有更直观的体现。
但在我们罗列的所有电影里,这些主题,都或多或少地有所展现,这让A24的科幻片,与其他类型一起,创造了一个极具当下意识的图景。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