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个叫杜文达的安徽小伙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很多媒体争相报道他。原来,他竟然凭自己制作出了飞船,被大家称为“中国民间飞碟制造第一人”。如今已近十六年过去,这期间鲜有他的新闻。那么,杜文达成功了吗?他为何如此执着于制造飞碟,至今为止他又经历了什么事情呢?
杜文达的出身经历
杜文达来自安徽的农村,他第一次听说飞碟,是在科幻小说里,那时候的他十五岁。“小说里描写的飞碟非常厉害,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这项技术,所以我想,要是我能把它制造出来就好了。”虽然飞碟只存在于小说、照片以及新闻报道里,但无疑给杜文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此以后制造飞碟的梦想就开始在少年杜文达的心里发芽,后来不管他走到哪里都时刻记得当时的梦想。杜文达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收入并不高,他也早早辍学了。走向社会之后,杜文达接触过很多工作,煤矿工人、机械工人、建筑工人等等。因为接触过机械,他对于机械制造比较熟悉。为了制造出飞碟,杜文达经常到图书馆里查阅资料,翻阅相关的杂志,每次新闻报道有飞碟出现,他总是很关注,把新闻里飞碟的照片放大后进行研究。
渐渐地,他在机械方面的理论知识越来越扎实,再加上超强的动手能力,杜文达在1996年发明了“矿山芭片自动拧织机”,并且申请到专利。为了给制造飞碟筹措资金,杜文达把这项专利以18万元的价格卖掉了。谁都没想到,一个早早就辍学的农民居然是发明家,而且还因为发明得到了这么大一笔钱。杜文达一下子在当地小有名气,大家都说他是当地因科学致富的第一人。
杜文达拿到启动资金后,便说干就干,在田里租了块地,乒乒乓乓地造起飞碟来。在2002年,他用竹子、铁片以及其他部件制造了第一个简易飞碟,居然真的能飞起来。这个结果极大地激励了杜文达,使他更坚信自己的梦想能够实现。
杜文达的发明热情
也是在同年,杜文达研制出的动力系统也获得了专利。杜文达的事业逐渐步入上升期,2003年,因为他制造飞碟的热情,很多人被他吸引加入到这一事业中来。当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与研究所。虽说人数增加,但条件仍旧很艰苦,搞研究本就是要花钱的,杜文达资金有限,为了节约成本以及时间,他就住在研究所旁边的棚子里,还把家里的房间改造成工人的宿舍与厨房。
最巅峰时,杜文达的研究所吸引了数十个投资人,累计投入的金额达到了74万元。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而大家追随杜文达,也是希望能造出飞碟来,干一番“大事”。很多投资人都表示,前期的投入都只是暂时的,虽然给杜文达投资风险很高,但想到飞碟造出来后的市场前景,大家都觉得值得。“因为杜文达为人踏实靠谱,他是真的想做出飞碟来,所以投资他我放心。
哪怕是最后没有成功,也当为科研尽一份力了。”其中一位投资人这么说到。2004年,杜文达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参加了在珠海举办的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与之一起列席展会的都是当时很有名的厂商,如南航、东航等等。与他们比起来杜文达十分渺小,但杜文达带来的展品太为独特,他拿着遥控器操纵着小型飞碟,在展厅里飞来飞去,吸引了很多人注意。
杜文达接受采访时说到,目前制造的飞碟已经能用于航拍、雷达探测等,但自己的梦想是实现飞碟载人上天,并且要实现飞碟在水下运行的功能,空中与水中都可以用来作为交通工具,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而海洋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被探索,杜文达想利用自己的水下飞碟为深海探索贡献力量。
后来的杜文达
展会结束后有多个企业找到杜文达,想深入了解飞碟制造这个领域。在当年,杜文达造出了符合他设想的飞碟,它重达600多公斤,放在地上闪闪发光,只不过还没有实现载人上天。杜文达自豪地说,到2005年底之前,一定能做出能够垂直起落、不限制运动方向的载人飞碟。
那么,杜文达有如他自己所说,制造出能够载人的飞碟吗?在杜文达参加航空展后,虽然有企业找到他表示愿意合作,但因为研究方面没有成果,合作全都不了了之。而他也遇到制造飞船以来最大的困境。
虽然之前杜文达筹措了74万,但制造飞碟成本很高,自己的研究还远远没有可以到商业化的地步,因此资金已经快用完了,而他自己也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对于这种局面,杜文达身边的人纷纷伸出了援手。他的弟弟卖掉了家里唯一的耕牛,又东拼西凑了一些钱,用来给杜文达应急。
而一些投资者们因为之前已经投入了不少资金,不想让这项事业打了水漂,也开始给杜文达追加投资。有一位投资人更是将给儿子看病的钱给了杜文达,希望能早点做出飞碟来。然而不管怎么努力,杜文达的飞碟事业都止步于此了。他找了很多专家学者,希望他们能帮忙解决遇到的难题,但专家们并不看好他。
专家认为,虽然杜文达在飞碟以及航天领域有了一定理论知识,但要想制造出飞碟来还需要经过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很多实验数据的积累以及实践,而现在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还有些专家直接了当地说,杜文达的所作所为就是天方夜谭。因为要想实现载人上天,还要考虑安全系数的问题,并不是人坐进去就能飞,万一出现事故谁来承担责任呢?后来,杜文达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谁也不知道他那几年做了些什么。
直到2014年,有记者联系到了杜文达。他说到,当时筹措来的资金用完后,实在没有能力继续研究,身边能借钱的朋友都借完了,自己已经负债累累,压力非常大。当时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只能先欠着。研究所也被解散了,现在那里早已无人居住,遍地长满野草,但还是会有当时杜文达带领大家制造飞碟的痕迹留了下来,比如一些锈迹斑斑的飞碟部件,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热闹的景象。
谈起过去,杜文达暗淡的眼睛里闪闪发光。他说,现在他已经放弃了制造飞碟的想法,在家里务农,但偶然看到关于飞碟或者航天的新闻,还是会很激动。杜文达追求梦想虽然失败了,但他的精神无疑激励了很多人。
当年他以“中国民间飞碟制造第一人”的身份,吸引了很多人从事航天事业。不管他最后成功与否,他追求梦想的勇气,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努力,都值得我们尊敬。而他为了生活放弃这么梦想,虽然令人唏嘘不已,但也是理性的选择。我们每个人年少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像这样坚持下去的人能有几个呢,大部分人在走向社会后,便忘记自己曾经说过的话,还没有开始努力,就放弃了。
当然,追求梦想也不能只有理想,还要考虑现实的因素,要不然最终只会是大梦一场空。对于杜文达制造飞船的故事,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