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学作品,已经成为中国20世纪文学经典,并且已成为世界文学经典。鲁迅作品的意义,从根本上说,反映了20世纪中国国民的精神世界,时代气质和文化心理结构。
鲁迅著名的散文集,其实严格来说就一本《野草》。如果算上回忆录,或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和诗文集《集外集》及其续篇的话总共就四本。
鲁迅的散文,无所不包,古今中外,无所不谈。主要包括以下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希望,雪,风筝,过客,死火,狗的驳诘,颓败线的颤动,腊叶,淡淡的血痕中等。
大家耳熟能详的可能就是阿长与三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这三篇文章。
鲁迅着意于“人民从心灵的迟钝中解脱出来”,鲁迅是“绝望的,愤怒的。不屈的和犹豫的”。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希望》。他的心孤独寂寞,不知道希望何时来临,然即便是这样,鲁迅先生还是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尽管前路荆棘满途,他也不退宿,也不后悔。
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因为有的人死了,可他的精神依然活着。
谢请。一般答案就是《朝花夕拾》,但一说“一般答案”,很显然想说的是,所谓“一般答案”只不过是流于一般的看法。仅仅回答这一部散文集,是必然存在争议的,因为这涉及到如何看鲁迅的杂文的问题——杂文的确是单独拉了一个名号,但我们应当承认,杂文就是一种散文。所以说,这里有必要就当中通行的文学观念中的“散文”做一个解释。
中国古代分散文和韵文,韵文是那些讲究格律对仗,讲究形式的文体,比如四六文,我们熟悉的是中学语文教材当中选过的《滕王阁序》,而散文则与韵文相对,就是那些形式上不讲究韵格律对仗和形式的文体,比如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大体上归入散文一类。西方人说散文prose和诗歌poet,散文和诗歌相对,所以小说和不讲究外在音乐性的戏剧也是散文的一种,那些分行押韵讲究音乐性的都是poet,比如有诗体戏剧,等等。
不管是中国古代还是西方的散文概念,都不是今天中国人通常所理解的那个“散文”。我们今天的“散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文艺性散文观念。是抛开诗歌、小说和戏剧之后,剩下的带有文艺性的东西,都叫做散文,也即是不包括应用文在内。
杂文当然也是一种文艺性的散文,但是它强调即时性和对话性,鲁迅的杂文就被瞿秋白称为“战斗的阜利通”。在二三十年代写杂文,是很重要的一股潮流,但常常被一些所谓“严肃”的文艺家们看不起,他们觉得杂文不是文学,鲁迅写杂文是浪费了自己的才华。然而,鲁迅是非常有杂文的文体自觉的,他说,“我们试去查一通美国的‘文学概论’或中国什么大学的讲义,的确,总不能发见一种叫作Tsa-wen的东西。这真要使有志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的青年,见杂文而心灰意懒:原来这并不是爬进高尚的文学楼台去的梯子”,“但是,杂文这东西,我却恐怕要侵入高尚的文学楼台去的”。
鲁迅生前编订出版的杂文集没记错的话是15种。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