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世纪,自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中国正式开始开辟联通西域的丝绸之路,而这条通路再后来,也是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重点抢夺与防守的一条重要贸易通路,汉代作为丝绸之路集开辟,巩固,防御于同一时期的朝代,对于汉代丝绸之路防御手段的研究可以解读出汉朝对于军队布局,防御手段等信息,后世对于丝绸之路中的军队布局,也常常集中于对汉朝的研究。
丝绸之路的开辟可以说是中原王朝对于大一统统治思维的扩大化标志,而对丝绸之路的安保政策,则常常代表了一个王朝的边疆防御手段。虽然现存的汉代对于丝绸之路防御手段的文献极为稀少,但是根据出土的文物来说,我们还是能看出汉代对于丝绸之路的沿线的各种军事手段存在于整个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发展环节之中,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配合之下,完成了对边疆稳定与发展的措施。
地理环境一直是被作为边疆防御的一个重要关系,从妥善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的关系,到合理安排边境和中央的部队兵力等等,这些都能体现出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整体战略思想如何,对丝绸之路的重视在于丝绸之路所属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首先西域与中原通过丝绸之路的联系在汉朝之后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贸易问题,而是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的问题,而同样,在面对匈奴的竞争之中,河西走廊作为中原连接西域的要道。而在南方又有着北方游牧民族,这样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随着对于丝绸之路军事战略的步步深入,兵力部署必然随之展开,面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对于边境的步步紧逼,还要赢得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对丝绸之路周边地区的驻军和驻防成为控住的基础要素,在元狩二年,酒泉、武威、张掖、敦煌设置了河西四郡,驻重兵把手一个是为了保障河西地区的稳定,二是为了将来进入西域地区做好准备,太初二年为了配合作战,汉朝又增派强弩杜伟率兵加强防御工事,同时又加派了18万人,如此一来整个河西地区及周边如同构筑了一个堡垒一般,让河西地区牢牢控制在大汉的控制之中。
而对于防守的同时,为了保证后勤能够跟得上前线的作战,在前线调兵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周边地区的土地屯田的准备,屯田部队的军队是属于中央设在边境地方的常备部队,虽然不属于同一个领导体系之内,但是却相互配合,因为不管职责所属如何,两个部队同样都是属于边境部队的范畴之内,对与边境地区稳定和抗击匈奴有着同样重要的责任,就算是后来汉武帝减少了驻军,其军队仍然保有两万左右控制西域。
汉朝对于西域部分的防御建设,是以对丝绸之路建设的长城为主,其又被称之为汉塞,而汉塞的构建一部分是城墙和城障等传统城墙应有的东西,当然对于那时候边防措施预警的方式,大家应该都会有所了解,那就是烽火,而对于不同情况的入侵,又有不同的烽火燃烧形式,对于这些,驻防的官兵就可以提前做号应对措施用于抵御来犯之敌。
而后续的历史可以说证实了这样的举措的必要性,在丝绸之路开启后,中国与西方进行了物质和文化的交流,双方受益良多,与此同时因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匈奴的动向变得可以被提前预警察觉,而且军队的驻防大大加强了对边境的控制,地区的稳定也因为屯驻部队大大加强,这样的效果让后来的很多朝代也开始效仿汉朝的做法,对河西走廊的部队从来没有停止过增援。
观古今可以看到丝绸之路的建设对于对中国文化的意义非凡,无论是让中国了解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还是说对于西方国家了解中国都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渠道,更不要说丝绸之路的建设帮助了科技和文化作品的传播,同时也让中国的版图控制得以加强,丝绸之路是汉代的一大政策成果,或许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丝绸之路的建设究竟对后世意味着什么,但是古人所做出的努力,的的确确让后世为止受福。对于古人的研究不但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代的文化同样也能让我们对现在的一些事情做出思考。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