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地区的一个画派,这个画派的主要人物有: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蝉、郑燮、李方膺、罗聘等八人。他们的绘画,突破了当时中国画坛上以正统自居势力最大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的旧框框,敢于革新,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新画派。他们在写意花鸟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人物画次之。他们的思想情趣,艺术手法,虽然各有特点,但总的说来,都反对模仿抄袭古人、矫揉做作,而主张流露真情,自成蹊径。画坛的正统派认为他们“怪”、“偏”,所以有“扬州八怪”之称。这是清代重要的画派,对后世起着积极的影响。
“扬州八怪”中的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罗聘,都是平民出身。郑燮和李方膺虽然都作过小官,结局都是罢官回乡。李蝉在康熙时曾供奉内廷,但后来也因作品不能迎合时宜,被排挤出来。因此他们在政治上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不满现实、傲岸不驯的特点。
“八怪”中的代表人物是郑燮。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早年生活贫困,1736年考中进士,出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荒年请求开仓赈济灾民获罪,辞官回扬州卖字画为生。
郑燮号称有三绝,即画、诗、书。他在这三方面都是造诣极深,结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形成所谓“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的特色。他善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作兰叶,多不乱,少不疏,秀劲绝伦。所画之竹,苍劲萧爽,疏落有致。郑燮又工诗词,一生最崇拜明徐文长的诗画曾刻一印:“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他写诗不拘体格,兴到即成,无论言情叙事,都是恻动人。他曾批评当时所流行的歌诗赋辞说:“扯东拉西,拖张曳李,皆拾古人之唾余,不能贯穿,以无真气故也。”他不屑作“熟语”,不愿人云亦云写诗文主张要有真情。郑燮的书法,融合隶楷行草为一体自称“六分半书”,随意挥洒,苍劲秀丽,自成一家。
郑燮为人也是十分风趣的。他直率豪放,反对假道学,蔑视权贵。豪贵之家登门求画,他常常报以白眼。他曾自定书画润笔条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在这雅谑可掬的文字后面,包含着对世俗无情的揭露和讥刺。郑燮自幼丧母,赖费姓乳母教养成长。小时候遇上饥年,费氏每天背负郑燮上街,用自己的钱买一个饼给他吃。后来费氏的儿子当了官,屡次接她回去,她都拒绝了,始终照料郑燮。郑燮和她感情很深,他在怀念费氏乳母的诗中说:“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平生所负恩,岂独一乳母”句,读来真挚感人。
我能告诉你扬州八怪有十五人之多吗?惊奇不惊奇?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学美术的,在这个艺术里不叫八怪,叫扬州画派,反正最为传奇的肯定是我板桥哥了。
一般咱们市面上说的这个八怪是这几个人: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这八位是大家公认的八怪,说后来这些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等,这也是说发不统一导致的吧,现在这没法考证去。
八怪大哥—板桥哥
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人,秀才、举人、进士可谓是人都做齐了,代表作《竹石图》,据说是代表胸有成竹,人都说能看出质感,我反正是不懂。然后有一个词叫做“六分半书”,他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 穷极变化。作品有:
兰石图、石壁兰竹图、九畹兰花图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