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目前,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已经出土了10000多件(套)文物,有470多件金器,十几吨、200多万枚铜钱,各式各样的青铜器、玉器;漆木器(当时比黄金值钱多了),大量简牍…….
如果说比较独特的文物、与众不同的文物,我觉得倒不如说“意义重大”的文物更贴切。
比如:
5200多枚简牍——或将改写历史典籍;
孔子镜屏——迄今为止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等等。
其实,比起这些文物,“十墓九空”的汉代海昏侯刘贺墓里的文物,没有被盗墓贼盗尽、破坏,这本身就是一比较特殊、与众不同的事件。
汉代流行厚葬,“事死如事生”,人们要把人世间一切好东西都带到地下世界去,同时因为“孝道”的原因,也更加促成了厚葬的这种形式。
那么厚葬就必然会有一个严重问题:盗墓!
考古发掘中,常说汉墓“十墓九空”!
而做过皇帝,以列候身份下葬的海昏侯刘贺的墓里的文物,为什么会保存下来呢?为什么几乎没有被盗墓贼染指呢?
所以,在谈那具体文物前,我们先谈谈海昏侯刘贺墓里的文物怎么会幸免于难的。
意外的地质灾害,成就了绝佳的保护环境
东晋时代,距离刘贺下葬的时间过去了300年左右,刘贺墓所处的江西发生过一场地震,刘贺墓被震塌了。
墓室坍塌之后,主椁室被死死地压在底下,椁室上层覆盖了厚厚的泥沙,这些泥沙反而成了天然的屏障。
同时,刘贺墓紧邻鄱阳湖,地震后,地下水位上升,墓室基本被地下水淹没。
从文物保护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种墓室环境,被称为“饱水状态”。
就是说,当文物被完全淹没在水中之后,氧气被隔绝了,反而利于文物的保存,尤其是那些简牍、丝绸。
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是出现了这种“饱水状态”,从而是墓主人辛追的尸体在这种环境中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这也是南方多水地区的墓葬里比较容易出土相对完整的丝绸、简牍的部分原因。
其实,五代时候,海昏侯墓北回廊曾经被打了盗洞,但是盗墓者并没有进入,应该就是墓室被水完全浸没的缘故。
到了明清时代,刘贺墓所处的墩墩山几乎到处都是盗洞,刘贺墓也是被盗了,但是却没有盗走什么东西。
可能因为盗墓者没有想到墓室已经坍塌,由于墓室进了水,棺材很可能是移动了,棺材跑到了墓室的角落,同时墓室有太多的泥沙,给盗墓者造成了一定的混淆,才使盗墓者没有找到多少陪葬品。
到了近代,科技发达了海昏侯刘贺墓园中另外一个规模大的主墓也已经被盗,那个墓是刘贺妻子的墓。
海昏侯墓园实行的是夫妻合葬制度,但是刘贺和妻子并不在同一个墓里,而是有两个墓分别置放。
盗墓者应该是根据封土以及墓葬规模,把刘贺妻子的墓当成了刘贺的墓。
所以说,因为种种机缘巧合,海昏侯刘贺墓里的文物才能够保存下来,而且相对保存地比较完整。
而这种自然的、人为的原因加在一起,才使我们今天看到这些文物,这本身在考古中就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
(最后考古工作者挖掘海昏侯墓,也是因为接到报告,说发现了盗墓者活动猖獗,江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才决定立刻启动抢救性考古挖掘的。)
5000多片简牍,或将改写历史典籍
众多出土文物中,5200多枚竹简,算得上是最有意义的文物。
当时发现竹简的过程,简直是惊心动魄到令人后怕的程度。
因为整个墓室被水浸泡过,里面到处都是烂泥,而竹简混于烂泥之中,当时的考古队员差点就当烂泥清理掉了。
但当时文保组组长坚持等专家组的专家确认之后,再做清理,于是这一份坚持,成就了这5200多枚竹简的重现人们眼前。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竹简?
海昏侯刘贺,是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刘髆(bo)的儿子,也就是汉武帝的孙子。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家思想,刘贺生前也是喜欢附庸风雅的王族,还作过二十多天的皇帝,那么收藏了这么多的书籍,也是理所当然了。
竹简都涉及什么内容?
竹简主要是儒家经典,比如《论语》、《易经》、《礼记》、《孝经》,还有《六博棋谱》、房中术等书籍。
1800年前的《齐论》
《齐论》是一版失传了的《论语》,《论语》在过去有三个版本,一个是《鲁论》,一个是《齐论》,一个是《古论》。
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是西汉末年张禹结合《鲁论》和《齐论》勘定的《张侯论》,这版《张侯论》出版后,原来的“三论”渐渐不再流传,而《齐论》更是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查无所踪了。
在海昏侯墓中发现的《齐论》最大的特点是,比流传本的《论语》多了两篇,一篇是《问王》,一篇是《知道》。
通过此次《齐论》上文字的对比,发现之前(1973年)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出土的2500余枚汉简中,发现的《论语》也是1800年前的《齐论》。
这个发现,对于学术史来说研究意义比较重大,对于理清《论语》从先秦到汉代的流传版本很有帮助。
(同时有一片木椟上面,应该记录的是刘贺本人阅读《论语》时,所作的读书笔记。)
孔子镜屏,迄今为止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西室,还有一件漆木屏风,上面有孔子和七位弟子的画像以及传记。
汉代的屏风有两种,一种比较大,用于朝会上,广州南越王墓中出土了一件;另一种比较小,也比较实用,长沙马王堆出土了2件。
海昏侯墓里出土的这件和马王堆出土的规格基本相同,但是它不仅是屏风,更是穿衣镜。
“图史自镜”的穿衣镜
这件屏风上面嵌着铜镜,铜镜前面有一个镜子的盖子,用来掩盖住镜子,后面有镜背,还有一个用于支撑镜子的镜架。
整个文物长70.3cm,宽46.5cm。
在镜子背面、镜掩、镜框上,都有孔子及其弟子的画像,并记录着他们的生平事迹(还有一些当时的流行元素,比如西王母、东王公、白虎苍龙、凤凰等)。
在屏镜左上侧是孔子像,右上侧是颜回像;
中部左侧是子贡像,中部右侧是之路像;
左下部是子羽像,右下侧是之夏像。
镜盖里面还有两个人,左上侧是子张像,右上侧是曾子像。
(孔子及弟子七人,共八人。)
镜盖表面上写着《衣镜赋》,其中一句写到:“临观其意兮不亦康,气和平兮顺阴阳。”
这上面的孔子像,是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屏镜上面记录的孔子及弟子们的生平事迹,与《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面记载的内容,高度相似。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在这个屏镜中,既有正衣冠的镜子功能,又有仰止先贤,以人为鉴的精神意象。
刘贺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给废了。
当时霍光给他的罪名是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下来一天得做40多件才行,这不吃不喝,光做荒唐事,也是够“辛苦”的啊。
郁郁而终的刘贺死后,被除了国(偏远的“南藩”豫章),生前财富统统埋进墓葬之中。
通过海昏侯刘贺的墓,我们看到了这位当过王、当过候,当过皇帝的特殊王公贵族的生活,也体现出他传奇的一生。
参考文献: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海昏侯的生前身后》。
———END———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
南昌最近一直很火,火到震惊世界,为何呢?震惊世界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到底有多牛,出土金器480件,重量超120公斤,出土黄金重量比全国已经出土的汉墓还多,不仅如此,汉五铢钱更是出土十余吨,近200万枚,总计各类文物一万多件。
海昏侯,他是西汉第九个皇帝刘贺的封号,海昏则是他封地的名字,海昏侯墓出土于江西南昌新建大塘坪乡观西村,那么海昏侯墓到底有多牛呢?第一棺椁腐烂却弥漫香气,一般来说墓穴隐藏在地下经过千万年的沉浸,棺椁腐烂,一旦挖开墓穴,里面肯定满是腐朽的味道,但是海昏侯墓不一样,墓穴开掘近三年,香气久久不散,截至今日考古人员也未能发现香气从何而来。
第二是令人咋舌的丰厚陪葬品,虽然考古人员做好了心理准备,猜想墓穴中肯定有大量的珍宝,但当真正挖掘出来,还是被亮瞎了眼,除了刚开始说的超120公斤的黄金和堆成山的五铢钱,墓穴还发现了成套的编钟等乐器,各种饰品数以千计,海昏侯墓也是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名贵的玉器、精致的宝剑佩剑,罕见的琉璃席,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宝,连专家都词穷到只能感叹超级好,刘贺简直就是名副其实的宝藏男孩。
第三海昏侯墓还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孔子画像,虽然史书记载的刘贺荒淫无度,但是从墓室分布来看,刘贺其实是非常爱看书的,在刘贺的墓穴出土的竹书论语篇,都是非常有名的!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