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谁更厉害一些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纵横捭阖,奠定了中国帝王文化的基础,国家之间斗巧、斗术、斗狠,各用心计,开创了各种学派的原源。

现在的世界简直就是那时候的一个翻版。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大佬,各自演绎自己着自己对“术”的运用。

于是,原来周朝流传下来的,只有仁政的王道,经过人心私欲膨胀的分化,渐渐形成了几个流派,他们根据各国帝王的需要,打包批发,而使自己成为商品专业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富贵。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谁更厉害一些图1

孟子的仁义之道,是如何失去市场的?

作为儒家文化的传承人,孟子问老师子思牧民之道,何为先?

子思说:“先利之。”

就是为人民谋福利才行。

孟子纳闷,说道:君主要教给人民的,唯有仁义而已,为什么说要给他们利益呢?

不懂了!

子思说:“”君王的仁义,就是给百姓谋福利。君上不仁,则百姓不得其所;君上不义,则百姓也崇尚奸诈,这就是最大的不利。

《易经》上说:‘利者,义之和也。’义是因,利是果。又说:‘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利可以用来安身,以崇其德也。这些都是最大的利益啊!”

崇尚仁义道德的结果,竟然是为了利益,这才是儒家文化之道。

也看出,儒家文化也是讲“因果”的。

我们不能否定任何一种文化信仰的背后都有其精髓,每一文化信仰的背后都有利益的存在,只不过利益藏了起来,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信仰践行到一定程度,利益自然随之而来。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谁更厉害一些图2

孟子图像

可现代人,往往忽视付出,而急功近利。

《孟子》第一章中讲道: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吾国乎?”

作为一个君王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本无可厚非。可是赤裸裸地发问,就显得太现实了。

孟子一句话就顶回去了:大王何必说利益,我这里只有仁义,不需要利益。

《孟子》中开宗明义直接阐述义与利的关系,这其实是帝王之术中的“王道”,也就是说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道理。

在这一篇里,孟子讲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你琢磨别人的利,你手下的人也琢磨你的利。

《论语·季氏篇》里,季孙氏图谋要攻打颛臾,冉有和季路来告诉老师孔子。

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后来,果然被孔子说中,季孙氏家臣阳虎作乱,胁迫季孙氏,攫取了鲁国的政权。

当然,阳虎的权势也没有能够保持得住,他很快也倒台流亡了。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谁更厉害一些图3

纵观历史,无论干什么事,你一个人干不了,总要有人跟着你干。

如果你仁义,跟你的人也仁义;如果你逐利,跟你的人也逐你的利。

你所谓的心腹,也不可靠。你选的接班人,正是颠覆你,杀得你片甲不留的人。所以说逐利的人最终会被萧墙(身边的人)之内的人逐。

防不胜防。三千年历史的结论——防不住!

义利之辨,并不是义和利两个东西摆在面前让你挑选,非此即彼。

义和利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先后关系、因果关系。

《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也。”

义是本,利是末;义是先,利是后;义是因,利是果。

懂了这个先后次序,就接近于了。

那么,行仁义是不是就一定得到利益呢?

不一定!

得不到怎么办?

孔子说了:“求仁得仁,何所怨。”

你不要有所期待,也不要翘首期盼,只要埋头苦干,凭自己的良知,凭大是大非去做。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谁更厉害一些图4

后来的曾国藩就很懂这个道理,他说:“只管耕耘,莫问收获。”

那么曾国藩得到没有?

这个大家有目共睹,曾国藩是少有的“立功、立德、立言”的圣贤。

在获得赞誉的同时,得到了朝廷最高的封赏。

这就是求仁义道德,而得到了利益,利益是道德仁义的附加值。

说明曾国藩已经掌握了孟子思想的精髓,所以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懂了,你就成功了!

孟子见魏惠王一心逐利,心中没有仁义,就告诉他只有义,没有利。

我们学孟子的治世之道,就是要切己体察,观照自己,事上琢磨,放到自己的心行之上,做到知行合一。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一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揭露了人们逐名琢利的本质,而这种思想也正是导致历史不断流转的原因。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谁更厉害一些图5

看看现在的世界形势,有的国家眼中只有利,为了利不惜打压别的国家,就算是盟友也不行,照样薅羊毛,短期来看,这样做取得了效果,可放眼未来,就难说了,现在世界格局不是正在悄悄变化吗!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孟子的战略思想只有一个,就是行仁政王道,不是去和别国争利、争霸,而是把自己的国家搞好。

诚意正心,热爱人民,自己修道保法,上下齐心,就不用担心别人攻打进来。

百姓满意,则近悦远来,能吸引天下人才和移民,国家自然强大。

在齐国可不可以伐燕,孟子就是这个态度,燕国人民高兴,就攻取;燕国人民不高兴,就不取。

这种“王道仁政战略原型”来源于商汤和周文王,他们都是这么得天下的。

商汤开始征伐的时候,往东边打,西边国家的人民就不高兴,说怎么打他们,不先打我们呢?往西边打,东边国家的人民又不高兴了。

为什么?因为本国统治阶级太混球了,得罪百姓了。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谁更厉害一些图6

因此全天下都愿意让他统治,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孟子说王天下易如反掌,就是这个道理。

商汤是怎么实行王道仁政的,具体政策不说,看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

看看他的两个小故事。

商汤盖房子,挖地基,挖出一具无名尸骨,于是,商汤停止盖房子,很隆重很有尊严地把这尸骨重新安葬了。

大家就说:“商汤对死人都那么好,何况对活人呢!”

好的名声是来自于自己的仁义。

商汤看见一个人张网捕鸟,四面张网,商汤就要求他撤去三面,只留一面就行了,不要一网打尽,不要竭泽而渔。

大家又说:“商汤对鸟兽都那么好,何况对人!”

周文王的故事,要从他的爷爷周太王说起。

周太王,就是古公亶父,是周氏部落的酋长。

他在位期间,薰育和戎狄进攻周族,想要夺取财物,亶父就给他们。

后来又来攻伐,要取得周氏部落的土地和人民。

民众非常愤怒,想要抵抗。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谁更厉害一些图7

亶父说道:“民众拥立君主,是为了让君主为民众谋利。如今戎狄来攻,是为了我们的土地和臣民,而臣民归我还是归他,又有什么区别呢?

你们为我而战,要杀死很多人的父子,通过这种办法让我当国君,我不忍心这么做。”

于是,亶父带着家人和亲随离开豳地,渡过漆水和沮水,经过梁山,到岐山下安顿下来。

豳狄的人又全部扶老携幼,复归亶父到岐山下。

其他国家部落的人听说古公亶父的仁德,也纷纷前来归附。

于是古公改革戎狄的风俗,营造城郭房舍,让人们分别居住,并设置五关,各司其责。人民安居乐业,都歌颂周太王的仁政功德。

这样一代代积德集义,到了周文王临终时,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周文王并没有攻取商纣王,因为他觉得时机未到,自己的德积得还不够,纣王的孽造得还不够。

等到周武王一代,商纣实在是作死,武王才伐州,一举得天下。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谁更厉害一些图8

孟子到处推行他的王道思想——仁政。

但是战国时期,天下诸侯都推行军国主义,互相征伐兼并,百姓苦不堪言。

孟子说“王天下易如反掌。”就是不要战争,自己施行仁政,人民都愿意做你的人民,不愿意做别国臣民,这样如果外敌来侵,大家众志成城,誓死捍卫,外敌就打不进来。

商汤、周文王都是这么得到天下的。

孟子的话没有一个君王能听得懂,也没有一个君王愿意听,,虽然魏王、齐王和孟子都有深入的交流,说得也很清楚,两位军王呢,也都有雄厚的实力,但是他们都鼠目寸光,只看得眼前利益的争夺,看不到万世的利益。

所以,各国君王就被苏秦、张仪之流玩弄于股掌之上。

战国结局,还是最能杀人的秦国得了天下,似乎和孟子说得相反。

但是,那杀人的,也被人杀,秦朝的天下十四年就亡了,而周天下延续了八百年!

齐国吞并了燕国,打破了战略均势,诸侯各国开始商量救燕国。

齐王问孟子:“诸侯各国蠢蠢欲动,要攻打齐国,怎么办?”

孟子说:“天下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强大,如今您的土地又翻了一倍,而不行仁政,那一定会招来全天下的刀兵了。

大王您赶快下令,释放燕国的老幼,归还燕国的国宝重器,和燕国人商量,为他们设立新君,这样才能避免灾祸!”

齐王舍不得到手的利益,不听孟子的话。结果不久燕国到处爆发抗齐斗争。

不久齐王在内忧外患中死去。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谁更厉害一些图9

纵横家的纵横捭阖,是看得见的利益最大化!

孟子与苏秦、张仪以及商鞅等有着价值观上的区别。

孟子说君子处世,是为了救天下苍生,不是“修得屠龙术,货与帝王家”,去换取自己的富贵。

因此,孟子的价值观,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而苏秦、张仪之流就不同了,他们是来求富贵的,一切看“客户需求”,你喜欢什么,我就给你什么,随时可以随需要而变。

当初,苏秦算得上一个励志模范,在求官无果的情况下,在家刻苦读书一年,终于掌握了强大的知识点。

不过他学习是为了当官求富贵,是为了出人头地,这一太强的目的性使他最后亡于争名夺利上。

他先去秦游说秦王兼并天下之术,秦王没有采纳。

一气之下,他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去游说其他六国合纵之术。

结果成功了。此时的苏秦身挂六国相印,俨然如同联合秘书长。

富贵到手的苏秦,车马仪仗排场之大,堪比六国君王。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谁更厉害一些图10

他就是谕人以利,抓住了六国君王害怕被秦国歼灭的痛点,获取了一时的富贵。

苏秦犯了一个大部分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在燕国,他与寡居的前任国君燕文公的夫人私通,被新燕王知道了。

苏秦害怕,找借口跑到了齐国,在齐国与齐国大夫争宠夺权,被刺身亡。

这种结局也注定了他合纵术的失败。

而张仪则通过破坏各国之间的合纵,使秦国逐渐统一天下,而促使秦国强大的则是三十多年以前的商鞅变法了。

而商鞅则更是成就霸道强权的鼻祖。

商鞅是本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史记》记载,商鞅第一次见秦孝公,讲的是帝道。这个帝道就有孟子仁政的影子,可孝公实在听不进去,听着听着竟然去见周公了。

第二次进见,商鞅给秦孝公讲起了王道,孝公还是没精神,并且对推荐人京监说,你这是给我找了个什么人,搞那些迂腐的东西来浪费我的时间!

眼看就要没戏,商鞅的富贵就系在秦王身上,所以商鞅急啊,他扒拉扒拉货底子,又请求景监给个机会。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谁更厉害一些图11

第三次,商鞅讲起了霸道,这下秦孝公听得有点味道了,但是还不到位。

第四次,再讲强国之术,这回秦王兴奋了,两人促膝长谈了几天都不厌倦。

景监问商鞅:“你跟大王谈了什么啊?几次差距这么大?”

商鞅说,开始讲帝王之道,商汤文王的故事,大王一听成就大业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说太慢了,他不能等,要称王称帝就在自己身上实现,哪里能等得到一百年以后的成就呢!后来讲到强国之术,大王才感兴趣了。”

急功近利的危害,就如同现在往农副产品里加的“催熟剂”,养猪可以“四月肥”,水果能够提前上市或者反季节销售,那些“一月鸭”、“二月鸡”,被催生的鸡蛋,一直下奶的牛,就如同商鞅之法,能够快速获利,可结果呢?不言而喻!

这就是现实,秦王没有没有长久的价值观,商鞅家从自己的战略商店里,把快速成功的方法拿出来给他。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谁更厉害一些图12

秦孝公嫌王道太慢,他的强国之道快不快呢?

我们来比较一下,从周太王到周武王,一共四代人得天下,保有天下八百年。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一共七代,一百多年得天下,保天下只有十四年,就断子绝孙了。

王道一点也不慢,但是帝王不懂!

帝王被称谓:“君主”、“君王”、“国君”,什么意思呢?应该是“君子之主”、“君子之王”、“国之君子”。更应该用君子之道来对待百姓和治理国家,可事实呢!

什么是君子之道?

孔子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什么意思呢?

难道大家都不是从大门出来的吗?门前就是大道,为什么大道上没人走呢?

原来都失“道”了呀!失去了君道。

所以说,有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谁更厉害一些图13

义立而王:用“义”做国政,使百姓追求礼义,自己率先垂范,绝不违背礼义,就像孟子说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诚意正心,一切以仁义为标准,内心就像是巨石一样坚固。

所任用的人,都是义士,所颁行的法律,都是义法。

这样,在下位的百姓,都以义仰望于上,国家的根基就奠定稳固了。

信立而霸:“德”没有达到尽善尽美,“义”也没有都到位。

但是,天下之理,纲纪要领,也大概有个规模,奖善罚恶有一定的标准,已经取信于天下,各方面的要点,臣子百姓也都基本了解。

政令发布以后,虽然有失败错误对自己不利,地方,也依法行政,不会随时按自己的利益需要修改规则,欺骗百姓。

和别国契约盟誓也是一样,一旦承诺,不会发现对自己不利,就反悔弃约。

能做到这样,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来侵犯。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谁更厉害一些图14

这些基本标准达到了,盟国必然信赖,就是处于偏僻的地方,也能威震天下,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这春秋五霸,就是明证。

权谋立而亡:要是以追功求利为目的,不主张正义,不维护信誉,唯利是图,对内欺压百姓,与民争利;对外呢,欺诈盟国,追求大利。

内不修德修正,而常欲人之所有。自己的东西不珍惜,老是惦记别人的东西。

这样一来,臣下百姓没有一个不以诈心来对付上面的。

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上下分崩离析。敌国会轻视他,盟国会怀疑他,天天阴谋诡计,争权夺利,殚精竭虑,国家却走向危弱,甚至灭亡。

中国历史上,一个国家的中后期都是这样走向灭亡的。

在孟子、商鞅、苏秦、张仪先后离世后,经过近百年的分分合合,一会合纵,一会又互相攻伐,秦终于统一天下,这也算得上是大势所趋。

任何一种思想和力量都要服从于趋势。到底是孟子的仁义之政更长远呢?还是纵横家的利益之趋更现实呢?

如果治理一个国家当然是仁政为先,这要在天下一统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而各国之间都是利益至上的,人的欲望和私利不会服从于仁义,仁义应该服务于利益。

但更深层次地来看,利益来自于仁义,可在既得利益面前那些君王们谁又能智慧地看到呢?

所谓“王道”,是指君主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和策略,如孔子、孟子等儒家的主张就是典型的“王道”,道家老庄也是如此。至此后的“无为而治”、“独尊儒术”及后来的“理学”等等;何谓“霸道”,是指凭借武力、刑罚统一、治理天下的政策。如法家商鞅、韩非子等法家君主及臣相们就是如此,秦国靠武力及刑法就使秦国强大起来了,仍至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至于谁更厉害?从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而言,以“无为而治”至“独尊儒术”治理国家,汉、唐、宋、明、清均是坚持“王道”治理天下,以仁义道德统治人民时间长;而以“霸道”治理天下,典型的是“秦朝”,但在明朝也采取了“王道”与“霸道”相结合治理天下,如明朝采取了“明礼重刑”的政策治理国家。但“重刑”明显不妥,则以“仁政”治理天下方是上策。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12-08 12:00
下一篇 2022-12-08 12:01

相关推荐

  • 靠山王的十三太保:大战王君可勇斗小霸王,忠心护主舍命斗罗成

    靠山王杨林与守护殷商的太师闻仲非常相似,闻太师为了无道的纣王倒在了绝龙岭,而忠勇的杨林也为即将崩塌的隋王朝战至最后一刻。平北齐灭南陈战突厥的英勇战绩,让杨林的前半生成为天下人敬仰的…

    2022-11-25
  • 日心说是谁提出的,相对论是谁提出的?

    当然主要是爱因斯坦提出的,不过在其中也有许多人的贡献,比如说洛仑兹、马赫、庞加莱还有爱因斯坦奥林匹亚学院的小伙伴们。 1905年是物理的奇迹年,其中爱因斯坦在《物理学年鉴》发表了一…

    2022-12-08
  • 武则天先嫁李世民后嫁李治

    贞观十一年(637)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驾幸洛阳宫,听说14岁的武则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娘”。 当年的李世民也就是四十多岁!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

    2022-11-18
  • 长江里鳄雀鳝有多可怕(为什么不用水下机器人捕杀鳄雀鳝)

    河南汝州市中央公园为了打捞一条鱼,抽干了一湖水,湖水大约20-30万立方米。可能有人会问至于吗?还有人对为啥要耗费如此高的代价,捕捞这条鱼表示好奇,这篇文章就带你了解一下。 这是条…

    2023-03-12
  • 唐睿宗李旦是武则天的儿子吗

    一提到李唐王朝的皇位交接,大多数人想起的,都是血腥的玄武门之变。 这仿佛打开了唐朝的潘多拉魔盒。在唐朝289年的历史中,包括武则天在内,共有21个皇帝,皇位很少可以顺利传承的。 李…

    2023-02-26
  • 延禧攻略张嘉倪顺嫔结局

    [闽南网] 延禧攻略顺嫔是好是坏?顺嫔在剧中是一个反派角色,因为在剧中对傅恒爱而不得,所以对魏璎珞恨之入骨。那么延禧攻略顺嫔第几集出来? 电视剧《延禧攻略》前半段的几个重要人物都快…

    历史解密 2022-12-24
  • 广东美妆家居工厂多渠道增聘工人,智能化生产吸引一批00后

    年关将至,广东作为用工大省,其制造业及零售业都进入了春节稳岗稳用工的关键时期。南都记者了解到,部分美妆工厂因员工提前返乡及疫情原因出现了一定用工缺口,但也有工厂提前实行了春节消费旺…

    2023-02-05
  • 建都南京的十个朝代

    原创码字不易,请不要抄袭洗稿! 古代王朝建都都很讲究,既有风水大师测算,也考虑很多权衡利弊,并不是随意找块地方就建都城。 在我国历史上,被各个王朝的看好的都城也没几座,比如北京、西…

    2023-06-03
  • 五虎上将谁的子孙最牛

    蜀汉五虎将指的是刘备手下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这些人都有骄人的战绩,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喝断桥义释严颜,马超渭桥六战,黄忠的定军山,赵云的长坂坡,都让人赞不绝口。俗话…

    2022-12-07
  • 陈子昂的孤独是什么

    1300多年前,一个人慢慢地走走向一座楼台。 他知道这不是一般的楼台。这是战国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造的“黄金台”,也就是“幽州台”、“蓟北楼”。在这里,曾迎接过统率五国联军连下…

    202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