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十全国学启蒙》
盘古开天
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分开,世界就像浑圆体,盘古在其中孕育而成。等他苏醒,发现周围一片黑暗,盘古用自己牙齿变成的神斧,将浑圆体劈成天与地。盘古头顶天空,脚踏大地,将天地完全支撑开来。就这样年复一年,直到盘古的力气耗尽,轰然倒去。
盘古倒下后,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从此人世间有了阳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万物滋生,世界开始繁衍。
女娲造人
天地开辟以后,世界没有动物和人,显得很寂静。有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女娲,生活在天地之间,也感到非常孤独。
于是,女娲在从正月初一到初六分别创造出鸡、狗、猪、羊、牛、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有了动物和人,世界从此充满了活力。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女娲还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炎黄子孙
“炎”指炎帝,“黄”指黄帝。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首领。两个部落在阪泉展开大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
炎帝和黄帝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如教导民众开垦耕种,造房子,制作生产工具、陶器、服装、船只,挖掘水井,炼铜,传播天文和历法知识等。黄帝与炎帝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中国人以 “炎黄子孙”自称。
黄帝大战蚩尤
黄帝战胜炎帝后,乘胜追击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逐鹿展开激战。蚩尤是当时有名的勇士,逐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战役,双方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传说黄帝得到天神的帮助,才得以战胜蚩尤,蚩尤的鲜血染红了枫林。出于对蚩尤的尊敬,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黄帝又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各部落见蚩尤像纷纷投降,黄帝也逐渐统一了中原。
神农尝百草
神农即炎帝,与燧人、伏羲并称“三皇”。他发现了稻、黍、稷、麦、豆等“五谷”,还制作了农具,教人们耕种和收割。人们尊称他为“神农”。
神农走遍山山水水,品尝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看它们是苦是甜,是寒是热。为此,他曾经一天里中毒70次,幸亏他及时吃下解药,传说很可能是茶水,才没有被毒死。神农摸清了百草的药性,配成药方,传给后人。于是,百姓有了医治病痛的办法,能更健康地生活和劳动。
嫘祖养蚕
嫘祖为西陵氏首领之女,轩辕黄帝的妻子,育有二子,自幼聪颖勤劳,采果奉亲。她经常带领妇女上山剥树皮,织麻网,她们还把男人们猎获的各种野兽的皮毛剥下来,进行加工。不长时间,各部落的大小首领都穿上了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
在劳作的过程中,嫘祖发现天虫吐丝结茧,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规律,首创了野蚕家养。她教导百姓种桑养蚕,缫丝纺织,使人人有衣可穿,被后人奉为“先蚕”圣母。嫘祖与炎帝、黄帝同为人文始祖。
仓颉造字
没有文字之前,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的方式来记录事情,但这只能记录一些少量简单的事情,无法传递更多更复杂的信息。
黄帝时期,有一个史官叫仓颉,传说有双瞳四目,善于观察。仓颉细心观察了天上星宿,地上山川河流、草木器具的形态,结合鸟的足迹,把流传于民间的符号加以搜集、整理,创造出大量新的符号,仓颉把这种符号叫做“字”。文字的创造,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仓颉也因此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三皇五帝
“皇”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品德高尚,“帝”指掌管部落、国家大权。
《尚书大传》记载,三皇为:燧人、伏羲、神农。燧人是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被后世奉为“火祖”。伏羲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教会了人们渔猎和作曲。神农即炎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击败共工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帝喾则是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尧和舜都是圣明帝王的典范。
尧舜禹禅让
尧、舜、禹依次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首领位置传给大家公认的贤德之人。
尧主政期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并且制定历法,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德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继位后,完善制度,制定刑法,稳定局势,又派禹治理了水患。舜年老后把首领之位禅让给建了不世之功的禹。禅让制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为贤”的思想。
大禹治水
在尧舜时期,中原地区暴发了一场很大的洪水,庄稼被淹没,房屋被为冲毁,大地一片汪洋,百姓流离失所,无处安身。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禹的父亲鲧曾被舜委派去治理洪水,他用了九年的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
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全身心地投入,长年在外与百姓一起奋战,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禹总结了自己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河道进行疏导,成功将洪水引入大海之中。前后历经十三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禹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使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