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一书相信许多人看过,江姐是该书的主角之一,她的革命精神感动了全国人民。江姐本名叫江竹筠,是中国地下党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之一。
1945年,江竹筠与彭咏梧结婚,二人成了夫妻。解放战争时期,彭咏梧担任川东地区工委副书记等职务,是一名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共产党员。
江竹筠与丈夫婚后的第二年,生下了儿子彭云,因为难产,江竹筠决定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革命,同时进行了剖宫产和绝育手术。
此后多年,江竹筠与丈夫一起奔赴武装斗争一线,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1948年春,彭咏梧在一场武装暴动中牺牲了,敌人恼羞成怒,为了杀一儆百,将彭咏梧的头颅割下挂城门示众。
江竹筠得知丈夫牺牲,强忍着丧夫之痛,决定继承丈夫的伟大事业,主动向组织请求接替丈夫的工作。
江竹筠坚定地对组织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经过党组织考察,充分尊重了江竹筠本人的意愿下,江竹筠接替了丈夫的工作,继续与地下党的同志一起,在恶劣的环境下与敌人斗争。
地下工作随时都会有危险,党员们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了。很不幸,由于叛徒的出卖,江竹筠被捕了,被关在了臭名昭著的重庆渣滓洞监狱。
重庆渣滓洞监狱旧址
国民党特务对付一个女人的手段极其毒辣,为了从江竹筠口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他们毫无人性,对江竹筠施了各种酷刑。江竹筠的身体被折磨得不成形,面对无尽的酷刑和屈辱,她没有屈服,始终坚贞不屈,不向敌人低头。
1949年11月,随着国民党大军在正面战场上的节节溃败,在重庆的特务进行了他们最后的疯狂,大肆杀害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年仅29岁的江竹筠壮烈牺牲在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
江竹筠和彭咏梧夫妻二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彭咏梧和江竹筠的儿子彭云从小痛失双亲,他是被谁抚养长大的呢?长大后的成就如何?
江姐之子——彭云
1946年4月,江竹筠生下儿子彭云后,悉心照顾了这个孩子一年多。1947年11月,江竹筠因革命工作抽不开身,无法兼顾孩子,就写信拜托了丈夫的前妻谭正伦代为照顾。
谭正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人,他深爱着前夫彭咏梧,二人之间有个孩子叫彭炳忠。江竹筠知道干革命工作随时都有可能牺牲,但是孩子是无辜的,他不能承受这份痛苦,只希望将来长大后能够报效祖国。
江姐一家三口
谭正伦将彭云视为己出,悉心照顾这个孩子,为了躲避特务们的追捕,她带着两个孩子四处奔走。得知江竹筠和彭咏梧二人双双牺牲后,谭正伦下定决心将彭云抚养长大,将生母的伟大事迹告诉他。
江竹筠被捕后,在狱中用筷子磨成竹签当笔,用棉花烧成黑炭当墨水,写下了托孤遗书,有一段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江竹筠说: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这封信是写给谭正伦的弟弟谭竹安的,江姐知道,这很可能是她的遗书,因此写得格外认真,说了很多话。江姐的遗书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字字句句都是对儿子彭云的殷殷期盼,对友人境况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在继母谭正伦的抚养下,彭云也不负众望,新中国成立后,年仅19岁的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五年后毕业,进入一家工厂学习工作,成为一名专业人才。
1973年,彭云在家人的同意下,与大学同学易小冶结婚。
易小冶家住北京,父母是工农阶级,外公是杨开慧的舅舅,背景清白,是一位很好的姑娘,与彭云非常般配。
婚后两年,彭云被调到北京一家研究所工作,夫妻得以团聚,一家人幸福地在一起了。
彭云
彭云有一颗上进心,他不甘平凡,他身上带着生母的殷殷期盼。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后,彭云报名参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科学院计算所的研究生。
向前迈进一步后,彭云想要更上一层楼,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他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获得了赴美留学的机会,先后在美国的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考取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彭云在美国学有所成后,刚开始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当了一年的访问教授。1987年,彭云回国,在中科院的软件所做了一年的研究工作。
彭云(中)
彭云在中科院工作不久后,美国的一家出版社看中了他写的博士论文,对此很感兴趣,邀请彭云来美协商合作,请他担任第一作者。有了发展机会的彭云再次前往美国,此后多年,他与妻子在美国定居,如今已经是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
彭云为何“违背”母亲遗嘱,不回国效力呢?
彭云的生母江竹筠的遗书中,希望儿子将来能够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彭云有所成就后,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似乎违背了生母的遗嘱,对于此事,彭云有何说法呢?
毫无疑问,彭云是一位聪明的人,他外表与母亲江竹筠很像,继承了父亲彭咏梧聪明的头脑,从小成绩优异,是一位喜欢读书且懂事的好孩子。
江竹筠
因为是江姐的儿子,彭云算是在光环下长大的。对于继母谭正伦,彭云对她的感情很深,与亲生母亲没有区别。彭云说:我一直叫谭正伦妈妈,她对我和哥哥彭炳忠各方面要求都很高,在艰苦的条件下,将我们二人拉扯到大,真是非常不容易。
1976年,彭云在北京安家,特意找了房子,准备接在成都的谭妈妈来北京享受天伦之乐时,她因突发高血压离世了,年仅59岁。谭妈妈离世,对彭云的打击非常大,这位养她长大的母亲,从内心深处来说,地位要高于生母。
学生时期的彭云,头顶“烈士遗孤”的关怀,也得到了一些特殊照顾,如学校会为烈士遗孤委派一些优秀的教师,平日里更加关心他们一些,尽可能地为彭云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据彭云的同学卢晓蓉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当时彭云的成绩一直很好,凡是学校有什么活动,他都会报名参加,还一直是班干部。卢晓蓉说:“彭云从不声张,从不骄傲,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低调。”
彭云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后,每当有人问起他回国的问题,他说:总是在想该不该回去。
彭云与亲人
彭云坦言:自己很矛盾,也曾努力过,每当想回去的时候,又想不好回去做什么,似乎是找不到发力点。起初是想做出一点大东西再回来,没想到,东西没做出来,人就已经先老了。
对于自己生母江竹筠的遗愿问题,彭云坦言:母亲的遗愿我只做到了一半。
结语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作为烈士遗孤的彭云自然也不例外。彭云从小失去亲生父母,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国家的扶持,学有所成,在美国站住脚,成为终身教授,有了自己的美好生活,我们应当祝福他。
江姐是遗愿,彭云的确没有全部完成,这是一个遗憾。好在彭云的儿子,江姐的孙子彭壮壮他很好地继承了这份遗愿。彭壮壮从美国的哈佛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国效力,曾协助国家商务部制定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策略,帮助跨国企业考虑在华外包战略和城市选择。
彭壮壮
2001年,彭壮壮选择回国发展,经常去看望爷爷奶奶,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如今,彭壮壮是好未来首席财务官兼任公司总裁,他的精彩人生还在续写,希望壮壮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以爷爷奶奶为榜样,以建设新中国为志。
参考资料:
江姐之子在美国:母亲的遗愿我只做了一半
江姐的红色遗书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