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胡适一生共计取得过三十六个博士学位,是民国时期最具盛名的才子,只可惜其子胡思杜并没有继承他的风采,不仅在读书之事上不用心,还一度在公开报纸上与父亲公开决裂,后半生过得潦倒不堪,精神和经济上承受着巨大压力,在36岁时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不喜读书的文人之子
胡思杜,意为"思念杜威",杜威是胡适的恩师,胡适将恩师的名字嵌入次子的名姓之中,一是为了以表追思,二是希望儿子能够像老师一样才华洋溢、正直忠厚。
胡思杜上有一个哥哥名叫胡祖望,从兄弟二人的名字我们就能看出,胡适对于他们寄予了相当大的期望。然而这兄弟俩生来就是一个对照组,哥哥温顺谦恭、酷爱读书,弟弟胡思杜则是一个完全对立的相反面。
胡思杜小时候体弱多病,常常因为身体原因而缺席课堂之上,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没有老师的管束,胡思杜便可以解放天性撒了欢的四处取乐,母亲也并不重视他的教育问题,只知道终日流连于牌桌赌局之上,她还维持着旧式女子的作风,对于儿子的要求只要平安健康就好,并不在意儿子的功课已经差了同龄人许多。
而胡适想到了这一点,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他时任民国驻美大使,与儿子相隔两地,信息交流并不流畅,所以在胡思杜的童年记忆中,父亲一向是缺席于他的成长,这也为他长大后和胡适并不相亲的父子关系埋下伏笔。
但是实际上,胡适心中十分宠爱这个小儿子,即使不能在身边教养,胡适也坚持写信寄回国内,每次都提醒夫人要好好照顾胡思杜,"不要把他养成不好看的样子"。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胡思杜从小养成了不喜读书的恶习,长大后任凭旁人怎样费心督促也无济于事。友人写信给胡适,"小二在此读书,无甚进境,且恐沾染上海青年恶习,请兄赶快注意。"
胡适唯恐儿子变成一个游手好闲的顽劣青年,于是赶快将他接到美国,由自己精心教养,但没想到,胡思杜到了美国上学后依旧只知道吃喝玩乐,整日结交酒肉朋友。
胡思杜接连上了两个大学,均被开除,胡适内心愤懑之余,不禁在想究竟是自己哪里做错了,儿子竟然这样没出息!为了儿子能够回国找到一份工作谋生,胡适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将朋友托了个遍,最后只有一份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愿意录用胡思杜。胡适将儿子安排到那里也有提醒他用功读书之意。
主动断绝关系
1948年12月,解放战争已经打响,国民党发出一项"抢救运动",目的就是将在京学者等知名人士,撤离出大陆,其中就有胡适一家,然而胡思杜坚决不跟家人一同前往台湾,他偏要留在北京。
母亲拗他不过,为保他日后生活,给胡思杜留下一箱金银细软,如果在北京遇到了合适的人家,就用这个作为聘礼娶妻生子。没想到,这一别竟是一生。
北京成功解放,胡思杜进入华北革命大学政治部进行改造学习。他极力想要融入这个新的社会,但是他是胡适的儿子,这是一项洗刷不去的事实。
为表忠心,他先是按照规定上交了母亲留给他的一箱金银细软,接着写出了一篇令人难以想象的批判亲父的公开性文章,文中用了极其辛辣的字眼,狠决地割裂开父子亲情,誓要与胡适划清界限。
远在台湾的胡适,得知这一消息以后,并不惊讶,他坚定地认为这是儿子为了自保无奈之下做出的违心之举。
胡思杜的行为,为他获取了短暂的信任,因为那时兴起了一股"批判胡适"热潮,几乎人人都痛骂胡适,这场热潮维持了将近十个月左右,胡思杜的日子也不好过,他说一千道一万,也是胡适的亲儿子,是无论如何也脱离不了干系的。
胡思杜身上开启了循环模式,无论他怎么绕也绕不开"胡适"这两个字带给他的影响,因为成分问题,他根本找不到一个愿意嫁给他的女孩,哪怕他已经有了一份在大学任教的体面工作。
因为批判胡适风潮,所有远近亲属都不敢与胡思杜联络,当然除了胡思孟他是个靠体力吃饭的工人,并不像其他人有着诸多顾虑,胡思孟这个远方表兄是胡思杜生前最后的一点安慰。
那几年,虽然胡思杜是活着的,但是基本上他与空气无异,没有人敢触碰他接纳他,即使他也没有做出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这是一种无休止的精神折磨,私下里没有一个人能够听完他讲的任何一句话。
1957年,胡思杜因为对教学改革意见的提出,而被打成"右派",他自己知道,就算自己一天呆着什么也不做,这一天还是会到来的。这样的人生还有这什么意义,世间也没有什么值得胡思杜留恋的了,父母亲在遥远的地方,自己也说了那样冷酷绝情的话语,不知道他们还能否原谅这个不孝的儿子?
胡思杜在经历完一场大批斗后,选择自杀,时年36岁。他留下一封遗书,是写给表兄胡思孟的,因为自己身边无父亲母亲,也未娶妻生子,只剩这一个亲人。遗书内容约莫为:
"现在我没有亲人了,也只有你了。你来了我一定不在了,找我的一个同事,他会告诉你我的一些情况。你是我最亲的人了,现在我已经死了,你不要难过。你能吃苦,耐劳。我留下的六百多元钱,公债券二百多元,你的孩子若能上学的话,供给他们上大学。一个手表也给你,留个纪念。希望你们努力工作,你的孩子们好好学习,为社会主义立点功。"
就连去死,他都没有留下什么,空余身后一地悲凉。
胡思杜自杀这件事,传回台湾,胡适夫妇一直不敢相信。胡思孟因为与胡适父子扯上关系,家中有不少胡思杜遗物,被批斗得厉害,不仅丢了工作,还被赶出北京城。胡祖望从海外致信给他,希望胡思孟能够透露弟弟的消息,但是胡思孟因为害怕一直也不敢回信。
许多年后,胡思杜的遗物在颠沛流离中损失大半,连遗书也只剩一角。胡祖望没能等到弟弟的消息,只能确定他大约是死了,便在父母亲墓边为胡思杜立了一座小小的衣冠冢。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