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对名片很熟悉了,在现代社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都知道交换名片这个习惯是从西方引入中国的,但是名片这个媒介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存在了,最早的名片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然那个时候不叫名片,而是被称作:谒。所谓谒就是拜访者把名字和其他介绍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
名片的起源要从汉高祖刘邦的一个故事说起,汉高祖刘邦家乡沛县,在起兵之前是秦朝的一名亭长,有一天,沛县突然搬来了一位颇有名望的老者,名叫吕公。吕公家的宴会要求来者带礼金一千钱,否则不能入座。刘邦空着手被人挡在门外,觉得很没面子。他转了转眼珠,想了个歪点子。先是拿出自己的谒,在上边写上“贺钱万”,让看门人送进去。“贺钱万”的意思,就是礼金一万钱。吕公把刘邦的谒拿到手,大吃一惊,不知道什么人能有这种大手笔,一次给一万钱的礼金,于是急忙出来,把刘邦迎进了门。
刘邦拿的这个“谒”, 就是早期中国人的名片。在江苏连云港锦屏镇西汉墓出土了谒。东吴黄武六年的中墓出土了刺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东汉时期,“谒”又被改称为“刺”,到唐宋时期名片叫“门状”,明代叫“名帖”应用就非常普遍了,清末到民国时期才出现了“名片”的称呼。日语到现在还在使用“名刺”一词,可以说正是我们老祖宗的发明专利。
在清代,名片还出现过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名片向小型化发展,特别是在官场,“名帖”上名字大则表示谦恭,小则会被视为狂傲。官小使用较大的名片以示谦恭,官大使用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另外,清代的名帖基本上已经采用了印刷,但如果上面还有亲笔题识,作为“拜帖”用,那就更有价值了。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