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女性对“瘦身”的追求就没有停止过。这种风气,于今为盛,似乎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身材苗条的女性,走在大街上,回头率往往很高,人们不禁啧啧:看人家那身材瘦的!并投以艳羡的目光。
我们来看看这个“瘦”字。此字始见于《说文》的小篆文字中。《说文解字·疒部》谓:“(瘦)臞也。从疒,収声。”其中的“臞”义指肌肉不丰满,形声字。说文中,“瘦”属“疒(ne)"部首。
“疒”为独立的汉字。《说文》中释:“(疒)依也。人有疾痛也。象依箸之形。凡疒之属皆从疒。”意思是依靠的意思。人有病痛而有所依靠。作为部首字,凡是和“疒”有关的字都以“疒”为构件,都和病痛相关。从字形上看,“疒”的初文为:
“疒”的甲骨文,右为床的形象,左为人的形象,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人有病痛躺在床上休息。汉字中,凡以“疒”为部首的字,都和病痛有关。病、痛、疾、疵、瘤、痂、痣、痿、廦、疲、疖等等,其中,也有“瘦”。可见,“瘦”在古人眼里,是一种病态。当然,这种“瘦”,是指那种人为的、过度追求的“瘦”。
“瘦”的本义是指肌体的肉少,脂肪少。《史记·滑稽列传》:“谚曰: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意谓:观察、挑选马漏掉的瘦马,观察、挑选士漏掉的贫困的人。引申为“细小、不茁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截雨脚即种者地湿,待白背者,麻生肥。”再引申为“土地瘠薄、不肥沃”。唐杜甫《秦州杂诗》: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宋·徐玑《黄碧》:“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也可用来形容地势削直、突兀。唐·皮日休《忆洞庭观步十韵》:“岩根瘦似壳,杉破腹如腔。”引申为“贫困、不富裕”。元·无名氏《陈州粜米》:“只要肥了你私囊,也不管民间瘦。”引申为“(衣服等)窄小,不宽大”;中医指脉象沉细;书法上指字体细而有力,如“瘦劲”;也比喻诗歌简洁孤陗;作动词,“消损、减少”;等等。
再回到“瘦身”的话题上来。古代有一首很有名的小诗,语出《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八》:“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意思是,吴王喜欢精通剑术的侠客,为此,老百姓(纷纷也跟随练剑)而使得身上伤痕累累;楚灵王喜欢腰身纤细的美女,所以(很多人为了赢得楚王的青睐而节食瘦身)以致几乎饿死。看来,以瘦为美,自古而然。历代的诗文作品不乏咏“瘦”之作。即使在“尚肥”的唐代,人们也对“细腰”有极度的青睐。杜牧《新柳》“无力摇风草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绿阴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似惜长条。”可见,“细腰”已经成为一种借代,代称腰身纤细的美女。
古代不仅以“细腰”代称美女,而且还有“细腰宫”。其本名“章华台”,又称“章华宫”,乃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离宫。这座“举国营之,数年乃成”的宏大建筑,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因楚灵王特别喜欢细腰女子在宫内轻歌曼舞,故亦称“细腰宫”。宋·陆游《秋思》:“大面山前秋笛清,细腰宫畔暮滩平。”其《重阳》诗中也有“商略此时须痛饮,细腰宫畔过重阳”的句子。可见,古人对“瘦(细腰)”的认可与追求也是很极致的。
当然,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对“瘦身”的追求不应完全否定。在物质生活极度充裕的今天,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这本无可非议。但如果以损害健康为代价来追求瘦美,那就可能适得其反。可怕可笑的是人们的盲从、跟风的心理和行为。本来已经是皮包骨头,却还要黄瓜代餐。所以,畸形的“瘦”就是一种病态,从心理到生理的病态。如果我们所有的行为都能以健康为目标,那就是真正的美。人生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胖瘦各不同。只要健康,“环肥燕瘦"才是生活真正的本来面貌。
‘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