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味道,你忘记了吗
各种网红打卡美食,各种眼花缭乱的调味佐料,食物的世界越来越纷繁复杂,在各种添加剂充斥的美食圈里,人们吃到某种让人心头一动的食物,也许会说,那是小时候的味道。小时候的味道究竟是什么?那就是纯天然的,无添加的,食物本来的味道。
对于很多贵州人来说,黄粑就是小时候的味道,人们之所以怀念,是因为黄粑的制作十分费时费力,终年辛勤劳作的人们只有过年时节才有心力去做,因此方显珍贵。
黄粑,在贵州各地十分常见,有的地方叫做“黄糕粑”,在贵州多地的黄粑中,以黔北遵义的南白镇黄粑和黔中贵阳的清镇黄粑公认为最佳。
源于三国,人中龙凤诸葛亮的奇思妙想
黄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贵州在三国时期被刘备的蜀汉政权占有。一次蜀军正埋锅造饭之时蛮军临阵,诸葛亮下令迎战,蜀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还未返回,以至于做好的豆汁与米饭眼看就要浪费了。诸葛亮于是命将士兵把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待大胜的士兵回营之时,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发现这色泽黄润,味道甘甜香软的饭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立刻分食殆尽,后被当地老百姓纷纷效仿,于是这特殊的糯米饭成为贵州独具特色的美食。
想不到军事、政治才能卓著的诸葛亮对于美食也充满着奇思妙想,确实是人中龙凤。
比粽子更复杂的工艺
时间成就的本色本味
以粽叶包裹扎紧,蒸熟食用,贵州黄粑从外观上看起来与南方的粽子颇为相似。但拨开粽叶,内里却有乾坤。
粽子的制作相对简单,糯米加上各种配料混合拌匀再包扎即可,相比之下黄粑的制作工艺就显得颇为复杂了。
首先将洗净的粘米与黄豆打制成混合米浆,再将洗净的糯米放入传统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后将打制好的米浆与糯米饭加入适量红糖进行混合。而混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搅拌,而是需要反复揉搓,目的是让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此过程完成后用再用竹笋叶或大片的竹叶包裹好捆紧,放进木甑里上火蒸煮十六个小时以上。
之所以需要十几个小时的蒸煮,是因为在密闭的木甑中需要长时间蒸煮和发酵,米浆与糯米分解出大量糖分,糯米由本白逐渐变黄,从而越发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
如此一来,制作一次黄粑至少需要耗时20个小时以上,不愧为时间成就的本色本味。
黄粑虽然蒸熟即可食用,但除此以外还可炸、可烤,做法多样,糯米香、红糖甜,加上竹叶的自然植物清香,一口咬下去只属于食物本身的香气四溢,滋味悠长。
黄粑的原料虽然十分平常,但因为制作过程相当繁杂,耗时也颇长,这是很多贵州人小时候仅在过年时才能吃得到的美味。
如今黄粑作为贵州特色手信礼,不仅当地人可随时享用,更是备受游客们推崇。真空包装的黄粑便于携带,颇具地方特色,而且与时俱进开发出的各种口味可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香糯软绵的黄粑,独具特色的贵州味道,请带回家乡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品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