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榨油和精炼油的区别(热榨油和冷压榨油的区别与好处)

大家一直都说冷榨,冷榨,其实国标并没有这方面的标准,只是行业内的说法,一般认为60-80度的压榨温度就是冷榨,如果“炒料”是高温,压榨过程中的低温,这算冷榨还是热榨?

压榨法对原料中的含水量要求是比较高的,要低于一定水平才能榨出油,含水量太高榨出的是“浆”,不会或不容易出油

另外,原料含水率合格,如果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榨油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种子中蛋白质与脂肪结合的比较紧,压榨难以使他们分离,也就很难出油

因此,榨油前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也就是“炒料”,让蛋白质在高温下变性,然后与脂肪分离;炒料过程也是产生特殊油香的原因,现在的压榨设备可以做到不“炒料”直接压榨,实际上就是在压榨过程中达到炒料的温度

大家常常认为的都是压榨时温度低是冷榨,压榨温度高就是压榨;如果原料是已经“预炒”过的,压榨温度维持在80度左右就可以,如果没有预炒过,榨油机就在承担这个任务了,这时的工作温度可以达到200度以上,这个其实影响并不大

影响大的是原料的质量,如果原料比较差,出来的油会有各种超标问题,需要多个流程去处理,这里才应该要重点关心的,这里才算是比较深入的门道吧,也就是“精炼”过程

在精炼过程中还有更高的温度,大家看下一段

2、精炼是什么?

①很多人把“精炼”、“氢化”和“反式脂肪酸”混为一谈

精炼和氢化是完全不同的过程;反式脂肪酸和二者有关联,且关联程度有差异

精炼可以理解为去除杂质、降低有害指标至合格水平的过程,氢化是给油加“氢”,也就是提高油(通常是植物油)的饱和度,这可以让植物油在常温下变成固态(因为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更高,动物油常温下是固态就是因为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同时油的稳定性更好(即更耐保存),同时更香。

植物油在高温+催化剂的作用下,分子结构会发生不可控制的改变,顺式脂肪酸就可能会变成反式脂肪酸;精炼过程中比较高温的是“脱臭”环节,这里如果控制不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但是产生的量很少,精炼产生反式脂肪酸的过程也主要是在这个环节;“氢化”过程中不仅高温,还有催化剂,会产生比较高的反式脂肪酸,在7-70%之间,工艺水平不同产生的量不同

这也是很多人把反式脂肪酸和上面两个过程混为一谈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精炼植物油,反式脂肪酸是不会超标的,但是氢化植物油就不好说了,还是尽量少食用。

g16s6F">②精炼主要过程是什么?

精炼大致分为: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和脱蜡,浸出法生产的植物油还要脱溶剂,合起来也就是俗称“六脱”,根据原料品质不同,需要使用的过程有一定差异

脱胶:去除植物胶等杂质,提高卖相,让油更耐保存,也可提高后面精炼效率。

脱酸:主要是降低酸价,酸价是植物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要跟原料新鲜度和保存条件是否合适有关,如果原料足够好,酸价通常是不超标的,也就不需要脱酸。

脱色:去除货降低颜色,让油看起来颜色不那么深,这也大家都认为颜色淡的油更好有关

脱臭:去除或降低异味,有很多油有它自然的味道,但是大家不喜欢,比如大豆油的豆腥味儿,脱臭就可以去除,还有在其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异味也可以同时去除。这个过程通常达到220-250度甚至更高。

脱蜡:去除或降低植物蜡含量

看了精炼过程中的温度,是不是感觉,前面压榨温度不温度的也没啥关系了?

③大家通常说小时候的油很香,现在的油不香,这是为什么?

先说说“油香”来自哪里?

油香大部分来自于“炒料”过程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就像同样是面粉做的馒头,贴着锅边被烤焦(糊)的馒头有特殊的香味,而不贴近的却没有,就是这个原因,很多人没做过馒头,也大概可理解为烤面包具有蒸的馒头所不具有的特殊香味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芝麻油很香,如果芝麻不炒,直接榨油的话基本没有香油味儿

上面说了那么多,其实没有说到现在油不香的原因,现在食用油大部分都是采用“浸出法”工艺生产的,根本没有炒料过程,香味本来就少;

另外由于生产过程需要“精炼”,精炼中有一道工艺叫做“脱臭”,这道工艺的目的是去除油中各种味道,基本过程是在大约220-250度的温度下加热油,让“有味道”的小分子物质挥发掉,味道自然就淡了甚至没有了,如果经过了这么高的温度处理,冷榨不冷榨的好像也没啥关系了吧?

其中即使有“油香”,也在这道处理过程中被去掉了

3、有必要过于追求冷榨吗?个人认为大可不必

食用油烟点一般在200度上下,一般推荐食用油烹饪温度不高于180度,在这个温度之下,对营养破坏很小,油炸温度就比较高了,尽量少油炸和少吃油炸食品。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3-18 13:48
下一篇 2023-03-18 14: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