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在冬天吃梨的时候,可能有这样一个体会。北方天气很冷,买来的梨里面已经解冻了,但是用水洗过之后,梨的内部解冻了,反而没有结冰的表面却结上了一层冰霜,这是什么原因呢?
以上这类现象,估计每个梨子的北方爱好者都经历过,但是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吗?按照正常人的感觉,用水冲洗后,梨子的表面是最不应该结冰的。
要解释这个现象,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些关于物理化学的知识,在了解完这些小知识后,你会发现这里面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比如冬天大雪封路,只要加一些盐就能加速冰雪的融化。
凝固点
凝固点又叫做冰点,是指晶体物质凝固时,即液态转变成固态时的温度。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凝固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同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是一致的。
当然,凝固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说喜马拉雅山上的水和自己家中的自来水凝固点相同,也不能说超市中的苏打水和白开水的凝固点是一样的,实际上它们也并不一样。
影响凝固点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分为两类。一个影响因素是大气压强,一个影响因素是水中的杂质,其中第二点很重要,这关系到科学界的一个重大发现:依数性。
依数性
依数性这个名词在大多数人看来是非常陌生的,但是却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俗的来讲,依数性是指沸点的升高,凝固点的降低,蒸气压下降以及渗透压等这些性质只与溶质的数量有关,这就是依数性。
以水为例,当在纯水中加入盐之后,水的凝固点,沸点等都会改变,改变是因为加入了盐而改变的大小则取决于加入盐的多少。
在这里我们只谈谈关于凝固点下降的发现,发现盐水这些掺有杂质的水溶液凝固点比纯水凝固点低时间并不长,在1788年才发现,是由布拉格登首先研究提出,并且猜测掺入水中的杂质的浓度和凝固点下降的数值成正比例关系,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人能够证明出来。
这个难题一直到19世纪中后期才被一位名叫乌拉尔的科学家解开,经过一系列的证明后,得到了一个关系式:ΔTf=Kf*b,其中ΔTf是指加入溶质后凝固点下降的数值,Kf是一个常数,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Kf,这里的b指的就是加入的溶质浓度。
关于冻梨解冻
在了解完这些小知识后,相信大家都能解释这其中的奥秘了。
梨中有着含量丰富的糖类,这些糖类的存在使冻梨内部的凝固点低于表面的凝固点,所以当用清水冲洗时,冻梨从水中吸收热量,吸收的热量用于冻梨内部的解冻,而清水由于热量的减少加上北方冬天的寒冷,表面就结成了一层冰。
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就是冻梨内部解冻后其温度仍然低于正常水的凝固点(有糖分),这样内外夹击下来,冻梨表面就结出冰来了。
利用这个原理我们也能知道,为什么冬天大雪封路时,清理积雪的人员会在雪上撒一些盐,因为这样可以降低雪的凝固点(熔点),加速积雪的融化。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