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泡个澡,再弄个澡巾搓一搓,混身舒爽。我们有空调有暖气、也有洗浴中心可以泡,但是古代可没有这么方便。在冬天他们都是怎么洗澡的呢?
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出现了沐浴这个词。
秦汉时期,就有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那时候已经有了室内浴室。官员上班五天会休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就是专门给你们洗澡用的。《海录碎事臣职官僚》中有:“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隋唐宋元时期,这一时间间隔延长至10天,即“十日一休沐”。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街上的“香水浴堂”逐渐多了,洗澡变得相对方便,渐渐取消“休沐”。
东汉许慎编撰的字书《说文解字》中,“沐”指洗发,“浴”指冲洗身体。明文震亨在其所著《长物志》中有所说明:前后二室,以墙隔之,前砌铁锅,后燃薪以俟。更须密室,不为风寒所侵。近墙凿井,具辘轳,为窍引水为入。后为沟,引水而出。澡具巾帨,咸具其中”。由此可见这时的古人冬天也能正常沐浴了,相关器具毛巾也是一应俱全。
而平民百姓还要自己打水砍柴烧火,木柴是要钱买或辛苦砍下背回来,麻烦不说,主要是不舍得,没有条件经常洗浴,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天只能泡脚满足了。白居易曾专做《沐浴》一诗自嘲:“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余”。可见其沐浴间隔时间之久。
宋代《鸡肋编》,其中记载了南方女子用草木灰浸水洗澡去污,而古代北方人也常用洗米水洗澡去污,早在几千年前的周朝,人们就使用这个方法,据说不光可以去污,而且保健功能奇佳,廉价而舒适的洗澡水。
天热时洗澡方便,男女都能找人少的水边洗,牛郎和织女不就是洗澡认识的。
但北方风沙大和寒冷的季节,只能找“香水浴堂”泡透了,再让老师傅搓个全身通红,浑身轻爽。(搓澡巾和搓澡师傅真乃伟大的发明)
《清明上河图》中的洗浴中心
苏轼有一首《如梦令》,说的就是搓背师傅:“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那么古代人没有香皂,又是靠什么工具洗澡呢?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现了皂荚,用来洗澡,还能去风湿,治皮廯。后来聪明的古代人发明了澡豆,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曾记载,把猪的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混合风干后,就成了澡豆,洗澡有奇效。
至于做搓澡巾的东西,也是不少,有钱人家用绸布,普通人家棉布、麻布、丝瓜瓤,再穷就只能靠手了。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