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冬天读诗,永远无法绕过的一首,就如我们每于寒冬傍晚围炉温酒的时候,总能想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一样,自然而然,不须刻意去安排……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题曰“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交代了天气——“雪”,事件——借宿“芙蓉山”,很简单甚至有点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在诗人笔下是什么样的呢?
首句“日暮苍山远”,以极简之笔勾勒出一幅淡远的水墨画。雪天的日暮,与平常所呈现出的色调不太一样,不是常见的金黄、橙红,而是少见的惨白,这种色调很容易使人产生清冷之感。无论是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还是谢朓的“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都有这种表达效果。那么,对于一个在风雪中奔走的游子来说,这种感觉是相当清晰并且强烈的。而“苍山远”三字的出现,又为全诗注入了新的情绪——焦急、孤苦。“苍山”也就是题目中的“芙蓉山”,是作者投宿之地,如今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他如何不焦虑呢?
到了次句“天寒白屋贫”,诗人已经来到了苍山脚下,他歇脚避寒的“白屋”近在眼前,那间屋子本就狭小,在白雪的覆盖下,越发显得简陋,一个“贫”字,写出作者对主人家的初次印象。
最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另一种情形,应该是作者投宿之后发生的事。前面写的是日暮,从视觉方面入手,这里则是夜晚,角度转为听觉。旅途劳顿,游子或许已经睡下,忽然听到外面的犬吠声,他便猜测:应该是家中的某个成员(很可能是男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从日暮到夜晚,中间有一段时间,作者直接跳过不写,但全诗整体来看,并没有给人松散之感,原因在于作者在承接上是非常用心的。比如“柴门”紧承二句的“白屋贫”,并通过“柴门”打开的声响来印证“风雪夜归人”的猜测。当然,这一猜测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犬吠”,狗狗听到主人的脚步声,激动得狂吠,这一叫打破了夜的寂静,我们似乎还能听到女主人开门的声音,以及男主人抖衣服的声音,还有二人相互嘘寒问暖的声音。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想见那个被点亮的充满着温馨的小屋……这些丰富饱满的画面,作者都没有涉笔描写,只是用“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十个字一带而过,再一次被刘长卿强大的文字功底所征服!
最后,关于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历来都有争议,或曰表达了作者对贫苦人家的同情,或曰表达了对芙蓉山主人的感激与赞美。诗词君觉得未必非得坐实,它或许在传达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感触。当时,刘长卿被人诬蔑,遭遇贬谪,人生一度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或许“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严冬,正是他漂泊而艰辛人生的写照。然而,生命中的那些旧交,总会在他最绝望的时候伸出援手,或给予陪伴,或给予家的温暖,“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作者或许就是那个“夜归人”……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