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2023“北京印迹·文化探访路”系列活动第三站“大运河上的北京城”正式启程——
历史上的京杭运河作为漕运要道,粮食、商品等物资通过它源源不断运抵北京,所以有“大运河漂来的北京城”之说。如今,古老的大运河流淌进新时代,与新时代的千年之城——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伴,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六一儿童节主题线路,此次活动专门面向青少年招募,邀请到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中心分院副院长于润东和通州区文物管理所、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任德永两位老师带队,与大家一起寻访大运河通州段的建筑文物和历史遗迹,感受大运河流淌千年的水脉与悠久绵长的历史文脉,共同展望运河周边未来的蓬勃发展。
两位带队老师沿途依次介绍了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葫芦湖、大光楼、五河交汇、北运河沿岸、张家湾古镇、城市绿心公园运河故道等点位。
在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任德永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文庙、紫清宫、佑胜教寺的历史和留存的遗迹,在北京通州地标建筑燃灯塔下,指引小朋友观察古塔细节,“一支塔影认通州”,看见塔,运河上来往船只就知道到通州了。
在葫芦头湖畔通州故城浮雕前,任德永老师讲述了通州故城城池变迁史。通州自西汉路县以来,直至明清都有城池存在、延续,明洪武元年(1368年)在原有基础上向西、向南扩建,正统十四年(1449年)为了保护城外的粮仓向西南扩建,从而形成了不规则的船型城墙。在通州旧城北门外,也就是现在通惠河和北运河交汇处,就是石坝码头,南来的漕船在石坝码头卸粮、验粮。而运河边的大光楼,就在石坝码头南端,是坐粮厅官员处理漕务、验收漕粮的场所,因此民间也称“验粮楼”。
清通州旧城示意图
在五河交汇处,远眺源头岛,于润东副院长为大家介绍了大运河北京段的主要线路,并结合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沿线景观风貌规划设计等内容,深入浅出地为小朋友们介绍未来运河沿线如何打造成一个滨水互动全景公园,生动地描述了通州大运河两岸未来古今交融、绿色生态、充满活力的新面貌。
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示意图
在有着“大运河第一码头”的张家湾,任德永老师将古镇随漕运兴衰的变迁史娓娓道来。张家湾古镇建于元代,因张宣督海运至此而得名,曾是大运河北起点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虽然北运河改道使张家湾段运河水系干涸废弃,张家湾也因漕运停止而衰落,但通运桥上清晰的车辙印和桥头形态各异的石狮子,无言地展示着它往日的繁荣。于润东副院长介绍道,未来,张家湾古镇将打造文旅古镇,通过萧太后河与西侧的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串联,形成古今交融、中外辉映的盛景,成为副中心南部文化旅游功能汇聚的核心。
最后一站,大家在城市绿心公园参观了复原的运河故道。这里曾是明朝嘉靖年间古运河流经之所,也是皇家运粮进城的中转站,漕粮从运河大船卸载到张家湾码头,再从张家湾改成运粮车进入京城。北运河改道后,河道也因此废弃。望着不远处即将竣工的“三大文化设施”——博物馆、剧院、图书馆,于润东副院长对小朋友们提出期许:几年后故地重游,亲自感受通州大运河文化带翻天覆地的变化。
活动的最后,两位老师结合讲解内容与小朋友们互动,为表现突出的小朋友颁发了精美的礼物,也为积极参与的小朋友颁发了纪念品作为鼓励。
三个小时的活动结束,小朋友们仍然热情高涨,家长也都精神饱满、意犹未尽,纷纷赞扬了本次活动设计和讲解内容。
“大运河沿岸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建设的结合令人印象深刻,可谓博古通今,令人在现代美好中畅想古意,在古老文明中穿越时空,既美且便,文化与发展并存!一河碧水润两岸,千年运河焕生机 。燃灯古塔熏书香,五河交汇通碧州。”
“这次活动能将历史、文化、现代、未来等内容融合在一起讲授给孩子们。”
“活动设计、组织,包括讲解和物料准备都很赞,既专业又贴心,孩子和大人都有很多收获。”
通州因运河而兴,城市副中心又依运河而建。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中,城市副中心正通过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质,加强文化传承,打造古今同辉的人文运河、生态运河、魅力运河,努力把北运河打造成为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金名片。
感谢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通州区园林绿化局、西海子公园管理处、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本次活动的支持。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