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首飞成功,再到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奔向太空,我国再次迎来了航空、航天领域双丰收。
作为国之重器,凭借着产业链长、辐射面宽、连带效应强、技术扩散率高的特点,航空航天产业不仅涉及多个行业和技术领域,还带动着全国范围内制造产业链条的全面腾飞。
在此次参与C919研制的省市中,以上海为龙头的民用航空布局,更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要论中国民用航空第一城,那一定非上海莫属。
Part.01 民用航空是一场持久战
追溯上海的飞机制造史可以发现,中国最早的民用大飞机工业就是从这里启航。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储备,上海也成为了国内民用客机工业基础最扎实的城市。
作为当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手一挥确定发展方针固然容易,但想要其发展壮大,则是一段艰苦又漫长的征程。
作为长线投资,中途夭折的项目比比皆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运10”项目,以及80年代引进麦道公司MD-80项目,最终也都以失败告终。
一朝一夕难出成果。
哪怕是如今关注度持续走高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支柱产业,也都是经历了上海数十年如一日的打磨,才有了今天的全国领先地位。
Part.02 上海—民用航空主战场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上海的民用航空产业发展也不例外。
尽管当前上海民用航空发展还缺乏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新兴领域的龙头企业也还不够多,前期大部分市场订单都由政府买单等问题。
但是,早在2021年上海就发布了《上海民用航空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内容,上海不仅要发挥整机制造对产业链的引领和带动的带动作用,还要加快大型客机的研发生产工作。
在产品创新方面也不甘落后,在推动通航飞机产品创新的同时,支持无人机的融合应用,促进数字化装备的快速发展。
为了满足民用航空产业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上海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全产业链条集聚等方式,提前对整个民用航空产业进行了谋篇布局。
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等5家科研院所在上海落户,不仅承担着尖端技术从研发、开发,还提供各类技术支持、技术服务、技术转化的多种职能。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4所高等院校均开设了航空相关专业,为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输出。
除此之外,还有1个上海市航空学会联盟,在促进我国航空科技战线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还积极推进航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在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商发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上海根据不同产业园区的自身优势和特点,进行了更加深入的领域细分,以此帮助民用航空成果能够更好的展现在大众面前。
从整个产业布局来看,上海的民用航空产业主要布局在浦东和闵行两大区域。以C919项目为核心,目前已经建设了一条集设计、研发、制造、认证、维修、运营、服务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当前,上海采取的是“主制造商+供应商”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张江高科技园、临港新片区等为代表的民用航空产业特色园区。
作为我国民用航空产业的重要承载地,上海也在进一步优化民用航空制造产业链“2+X”的空间布局。
其中,张江凭借着高水平科技创新的集聚优势,承担起了飞机研发设计的重任;而祝桥依托着核心区的优势地理位置,承接着飞机整体总装的工作;临港则依靠本土良好的民用航空产业基础,围绕航空发动机制造进行深入研究。
位于闵行区的紫竹高新区,则专注于发动机研发、航空电子、客户服务的产业布局,以此来带动相关上下游供应链的聚集。
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专研与打磨,上海的民用航空发展即将进入收获的季节。
Part.03 民用航空引领上海高速发展
现在,15年前埋下的民用航空种子已初见成果,处于成果转化阶段的C919即将带领上海开启一段民用航空新征程。
随着民用航空产业的逐步产业化,它所带来的好处不光是商业层面的,而是会带动相关科技产业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助力整个上海经济的腾飞。
C919不仅让关键部件、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链关键领域取得突破,还可以实现本地配套能力达到20%以上,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民用航空产业链核心供应商。
预计到2024年,上海民用航空产业产值规模将超过600亿元,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自主供给的体系也将初步建立,在科技型企业的培育上,将会有10家以上企业达到上市条件。
以美国为例,据机构研究,航空工业产业虽然对美国GDP的贡献不到1%,但是美国80%的经济活动都受到了航空工业的积极影响。
到2035年,上海依托大飞机产业园形成的产业配套,将支撑中国商飞公司200架以上大型商用飞机的年生产能力,带动航空产业年产值3000亿元以上。
在民用航空产业的带动下,上千亿的市场必然会给上海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Part.04 结语
产业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单纯依靠招商引入产业很难实现本土的生根发芽,产业培育才是一个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培育产业的过程中,单枪匹马势必会被中途扼杀。
作为长线投资,更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耐心与坚守,其中也少不了利好政策的倾斜和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在发展过程中,也要根据区域自身的产业基础和特色,做差异化的领域细分。
在培育良性产业氛围的同时,支撑着中小型企业的前期发展以及后期的转型升级,为未来成熟产品的产业化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