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皇后传奇之一:未央宫第一女主角是谁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载史册的皇后。在秦末复杂的政治风云中,她和丈夫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患难与共,在打出一个汉家天下的同时,她也磨练成为有胆有识的女中豪杰。

作为人妻,她没有因为丈夫的三宫六院生出多少嫉妒之心;但作为人母,她却不得不为儿子的太子地位殚精竭虑。"夫可让、子不可夺",在汉宫惊心动魄的夺嫡斗争中,她的惊人的残酷,创造了千古奇祸——"人彘",从而使她变成了历史的罪人。

如鼓瑟瑟 风雨同舟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春,江南沛县城内有一大户人家,主人姓吕,名父,是沛县县令的知交。他因避仇,从原籍单父(今山东单县)来此安家,受到县令的热情相待。

吕父有一女儿,名雉,字娥姁,端庄秀丽,夫妇俩视为掌上明珠。这天,她见父母忙于接待宾客,不敢早睡。约到三更时分,忽然听见上房传来父母的争吵声,连忙走出想上前劝解。刚到门边听到母亲吕媪斥责父亲道:

"你这老糊涂昏了头,竟将女儿许配给这等人!你常说女儿生有贵相,日后必与贵人相配,沛县县令三番五次求娶你都不允,如今竟把女儿终身许给刘邦这个无赖,我问你,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一听父母正在议论自己的婚事,吕雉不禁害羞起来,转身想回自己的闺房。忽又听见父亲厉声斥责母亲道:

"刘邦一表人材,气度非凡,将来必是大贵人。你一妇道人家,懂得什么?我意已决,你不必多言!"(事后表明刘邦老丈人独具慧眼)

吕雉心中七上八下,自己转眼已经十八岁了,如今这个刘邦果真是个贵人吗?她相信父亲的眼力,但母亲又说刘邦是个无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她暗暗为自己的命运担忧。

过了几天,吕公把女儿的妆奁准备齐全,命仆人抬到刘邦家中,刘邦一见心下大喜,想着自己不知怎么交了好运,一下子人财两得。刘邦本出身农家,但从小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后来通过朋友萧何等人的帮助,混了一个亭长的小官,虽有微薄的薪酬,不几日便倾于酒肆娼寮,身上常常一文不名。那天吕公大宴宾客,他拿不出贺仪,又怕人见笑,便写下一张空头拜贴,上书"贺仪一万钱",投到吕公门下。吕公将他迎为上宾热情款待(老吕看准这小子一定是潜力股)。席间,又见他相貌不凡,言语慷慨,便将女儿许配给他。

转眼到了迎亲的吉期,洞房花烛之夜,一对新人喜气洋洋,捧起龙凤酒杯互相敬酒。吕雉偷眼打量着新婚的丈夫,见他虽然已届壮年(这年刘邦三十三岁),却长得方面大耳,高鼻梁,美须髯,确实气度非凡,心中暗暗喜欢。婚后,夫妇间相亲相爱,如鼓瑟琴。吕雉虽然是大家闺秀,但嫁夫随夫,倒也乐意勤俭度日。随后的两三年里,他们有了一双儿女!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一天县衙门派来的一群差役,如狼似虎地扑上来,二话不说,抖出一条铁链,将吕雉锁起来就带走。她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问差役,差役答道:

"你家刘邦犯了弥天大罪,跑了,故抓你去顶罪!"

原来,这年秦二世胡亥下诏,命各郡县遣送一批罪犯去骊山修筑陵墓。沛县县令派刘邦押送一百多名犯人向西进发,谁知,半路上罪犯逃走大半,刘邦无法交差。他本来就痛恨皇帝荒暴无道,干脆放走了全部犯人,自己则带了十几名愿意追随左右的壮士逃到附近的芒砀山暂居避祸。消息传到沛县,县令大为惊恐,为了向上司交待,便把刘邦家属抓去抵罪。

过了几天,刘邦的好友、县吏萧何对县令说,她一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不如放她回家,说不定刘邦还会偷偷回来看好,到时再抓不迟,这也许是最早的钓鱼执法。县令一听有理,就把吕雉放了回去。

过了几个月,刘邦回到沛县,联络好友萧何、夏侯婴等人率三千沛县子弟兵起兵反秦,被拥立为沛公。他告别妻子和一双儿女,去投奔项梁的部队。这样一走就是好几年,一家人的生话重担全压在吕雉身上,抚养儿女,照顾公婆,度日艰辛异常。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已经当了汉王的刘邦同楚霸王项羽开始了楚汉之争。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刘邦大败,几十万人马只剩下数骑,仓皇逃走。彭城离刘邦老家沛县的丰城并不远,吕雉听到这一风声,心惊胆战,她想,万一项羽的部队追杀过来,一家人岂不遭到毒手?她当机立断,赶快收拾东西,带着儿女家人,慌不择路,逃出村去。

在逃难的过程中,偏偏遇上了楚军,楚兵中有人认出刘邦的老父亲和妻子,便一拥而上,将她和太公捆绑起来,押回楚营。

不久,刘邦逃回关中重新整顿部队,再度与项羽作战。楚汉两军对垒于河南荥阳一带,互有胜负。

一天,忽有军士慌里慌张报告刘邦;"不好了!楚霸王将太公和夫人押到阵前,就要下俎烹杀了!"刘邦走出军营一看,果然是这样。只见项羽骑着乌骓马,扬戟大呼:"刘邦小子听着,若不肯出降,我便烹食汝父!"那吼声震动山谷,响彻方圆几十里地。

一会儿,汉营中传出话来:"汉王说,我与项羽曾共奉义帝,情如兄弟,我翁即是汝翁,若想烹食汝翁,请分我一杯羹喝。"

项羽听罢,气得七窍生烟,大骂刘邦小子无赖,喝令军士立即点燃俎下干柴。

正危急之际,项羽身后闪出一人,是项羽叔父项伯,他竭力劝阻项羽不要过于鲁莽,说:

"此举未免过分。何况争天下者多不顾家室。杀了刘太公,恐无益处,反更添仇恨,骑虎难下。"

项羽这才命令撤去铜俎、干柴,将吕雉和刘太公押回营帐。

这场风险,真正磨练了吕雉的胆量,她惊叹项羽的英勇盖世,也佩服丈夫的临危不惧。"无毒不丈夫"的做人信念就此深深在她心中扎了根。

中国历代皇后传奇之一:未央宫第一女主

多谋善断 剪灭叛王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灭了项羽,在氾水之南被拥立为皇帝,册立吕雉为皇后,儿子刘盈为皇太子。不久迁都长安。两年之后,由丞相萧何主持建成新的皇宫——未央宫,吕雉便成了未央宫的第一位女主人。

刘邦登位的第二年,有人密告楚王韩信有谋反的意图。刘邦本来就担心执掌兵权的韩信难以驾驭,故一得天下,便用分封诸侯王的办法迫使韩信交出兵权,回到封地。即使如此,刘邦仍把韩信视作心腹之患。这也是历代帝王在和平年代和权臣(尤其是手握兵权的武将)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现在一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大惊,忙召陈平进宫商量对策。

陈平替刘邦分析道,韩信造反尚无实据,倘若轻举妄动派兵讨伐,韩信不反也要反,而朝中大将,无一人能敌韩信,到时反而不好对付。

刘邦点头称是,却又担心姑息养奸,终成后患。陈平便附耳向刘邦献了一计策。

第二天一早,皇宫里飞马驰出八名使者,个个身负皇帝诏书,奔向楚、韩、淮南、梁、赵等八个诸侯国传令:圣驾不日将南游云梦(洞庭湖一带),命八位诸侯王会集陈地(今河南淮阳)迎候。

韩信接到诏书,不敢怠慢,立即赶到陈地迎驾。浩浩荡荡的车驾行了过来,韩信跪在道旁,忽听见御辇中传出刘邦一声怒喝:"快快与我拿下韩信!"他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双手已被四名武士反绑起来。

刘邦疾言厉色问道:"韩信,有人告你谋反,你可知罪?"

韩信垂头丧气,也不辩解,被武士们绑在御辇后面,解回洛阳。

在洛阳皇宫,刘邦临朝,将韩信训斥一顿,降为淮阴侯,又押回长安软禁起来。从此,韩信闷闷不乐,托病不出,在长安一住就四年。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代国丞相陈豨起兵谋反,刘邦亲自率军讨伐。长安宫廷所有政事,内托皇后吕雉,外则请丞相萧何代管。吕后不敢怠慢,每天一早临朝与群臣商议军国大事。

一天,吕后收到一份密奏,是韩信的一名舍人(贴身随从)栾说告发韩信的。栾说奏道:不久前,陈豨秘密进京,在韩信家里与韩信密谋,他俩计划先由陈在代国举兵,乘刘邦带兵讨伐,长安空虚之时,再由韩信率亲兵杀进未央宫,诛灭吕后及太子,一举颠覆汉家皇位。吕后阅罢奏章,大惊失色,连夜召萧何进宫密商对策。她流着泪对萧何说:

"皇上远离都城,若让韩信得逞,非但我母子肝脑涂地,只恐汉室社稷一倒,黎民百姓又将遭受离乱之苦。请相国速速定计剪灭逆贼。"

萧何沉吟不语。他同韩信私交不错。当年韩信投奔刘邦未见重用,愤而离去,幸亏萧何独具慧眼,月下追回韩信,登坛拜将,执掌三军,方能辅助刘邦夺取天下。因此,韩信一向十分敬重萧何。萧何见韩信犯下死罪,不忍心将他诛灭。但吕后一番义正辞严的话又迫使他不得不放弃私情。他想,自己身为丞相,岂能不以江山黎民为重,庇护反逆?主意打定后,他躬身奏道:"皇后陛请放心,臣自有良策擒拿韩信。"

接着,吕后同萧何密商至深夜。

几天之后,一名将士风尘仆仆驰入长安,直奔吕后居住的长乐宫。他自称是皇上从前线派来的特使,向皇后、太子及朝中大臣传报佳音:反贼陈豨已被扫平,皇上不日将班师回朝。

第二天一早,未央宫钟鼓齐鸣,阙门大开,文武大臣鱼贯而入,上殿向吕后道贺。等礼乐奏完,大臣们一一退出,独不见韩信上殿。少顷,又见丞相萧何匆匆进殿奏道:

"淮阴侯韩信在宫门外等候召见。"

吕后目光烔烔,一字一顿地说:"传旨命韩信上殿见驾!"

不一会儿,韩信懒洋洋地举步走来,刚进殿,两旁武士一拥而上,将韩信捆得结结实实。韩信大由大叫:"丞相救命!萧何丞相在哪里?"

萧何早就不见踪影。武士们如狼似虎把韩信押上殿,在御座前跪下。

吕后杏眼圆睁,怒视韩信,斥道:

"无知莽夫!皇上待你不薄,为何一而再再而三谋划造反?"

韩信大呼冤枉。吕后又喝令:"今奉皇上诏令,将反贼韩信立即斩首,灭三族!"说完,也不加审讯,命武士们把韩信拖至偏殿处决。

韩信至此,方知上了萧何的当,悔不该被他骗进皇宫,羊落虎口。原来,所谓刘邦遣使者报喜一事纯属虚构,目的是诓骗韩信入宫道贺,可乘机将他擒杀。本来韩信有所怀疑托病未来,萧何特意把他召来的。从此民间留有一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吕后临乱决断,果敢地处罚了韩信,避免了汉王朝的一场祸乱。刘邦回到长安,见到吕后,大加称赞。至此,满朝文武都知道了吕后的厉害,对她产生了敬畏之心!

不久,刘邦又顺利消灭了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至此刘邦手下的三员猛将,异姓王中势力最大的三位都被剪灭。刘邦认为天下始定,汉室从此可保太平了。在此过程中,吕后的才干也深为刘邦所知:除为人刚毅有谋、善审时度势、行事果断之外,尤其心狠手辣的一面,令刘邦悚然。他不禁为宠姬戚夫人和爱子赵王如意的命运担忧起来。

中国历代皇后传奇之一:未央宫第一女主

夫可让 子不可夺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有一天刘邦临朝,突然提出废太子刘盈,另立赵王如意为太子。满朝大臣一听,大为惊骇,黑压压地跪成一片,同声劝阻道:"古往今来,立太子皆是立嫡以长。太子自册立至今已有多年,未闻有所过失,望陛下三思!"

刘邦道:"太子懦弱无用,不若赵王类我,继续大统,唯有赵王最合适,朕意已定,众人毌须多议!"便命起草废立诏书。

猛听见金殿之上一声高呼"不可",把刘邦和大臣们吓了一跳,一看,是御史大夫周昌。周昌本来有些口吃,越着急,越说不上来。他双目圆睁,脸色涨得通红,好一会才迸出一句:

"臣……口……口不能畅言,然而臣……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若……若废太子,臣……臣……期期不……不敢奉诏。"

刘邦见周昌这副情急滑稽的样子,忍不住大笑起来。这样一来,本来十分紧张的气氛被冲淡了。笑了一会儿,无法再议下去,刘邦便令退朝。

周昌站起身来走出金殿,刚走到东厢偏殿,忽见一人迎面向他跪着,口称:"多谢先生,要不是先生为太子力争,太子几乎被废。"

周昌定睛一看,竟是当今皇后吕雉,连忙跪下请吕后起来。

原来,刘邦宠爱戚夫人和赵王如意,意欲废立太子,早被工于心计的吕后看了出来。"夫可让,子不可夺",吕后知道自己年老色衰,无法同娇柔迷人,能舞善舞的定陶美人戚姬作椒房之争,这一点她甘拜下风。但是,儿子刘盈的皇位可一定得保住,母以子贵,将来自己的命运就押在儿子的宝座上。为此,她日夜担心废立的事会发生,故每次刘邦临朝,她都要派心腹去前殿偷听。今天的事让她惊出一身冷汗!

回到寝宫,吕后越想越怕,太子地位岌岌可危,须立即设法对付。她找来她兄长建成侯吕释之商议,兄妹二人一致认为只有足智多谋的留侯张良有办法。

张良起初执意不肯插手皇家私事,怕惹火烧身,后又惮于吕后威势,便出了一主意:由太子刘盈亲笔写信,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使者,带足珠宝玉帛,去见避居商山的四位高士,请他们出山任太子宾客。这四名高士原是刘邦想请而请不到的人,如太子请到,刘邦便不能小看太子了。

吕后依计一一照办。经过努力,果然把商山四高士请入太子府。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元旦过后不久,刘邦又一次箭创复发(讨发英布时留下来的),召遍天下名医,终不见效,痛得整日躺在床上呻吟。刘邦自知不起,见戚夫人日夜尽心侍候,人比黄花瘦,越生出许多爱怜之心,他想,只有乘自己活着时解决废立大事,方可保全她母子二人。于是,他对进宫探视的大臣们一一重提废立之事,命丞相萧何即速召集群臣庭议,起草废立诏书,公布天下。大臣们自然大多反对,但又怕病中的刘邦性情暴躁,劝谏不成反遭杀身之祸,所以只是聚在朝房内窃窃私语,不敢进宫面见刘邦。

吕后听到风声,急遣吕释之去见张良。当时,张良任太子少傅,太子有难,岂能坐视不管。他只得进宫去见刘邦。谁知说了好些话,刘邦总是闭目不理。张良暗想:自己辅佐刘邦定天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哪一次刘邦不是言听计从?此番费尽口舌,他竟不理不睬,看来圣意已定,料难挽回。于是,张良悻悻退出宫去。

连张良尚且不起作用,看来此事料难补救,急坏了长乐宫的吕皇后。猛地,她想起了一个人——叔孙通,此人是太子太傅。叔孙通原是秦朝博士,刘邦称帝时,命他制定朝仪,故而汉承秦制。刘邦对他甚是倚重,况且叔孙通秉性梗直敢言。吕后选定目标,先派心腹宦官向叔孙通的一班弟子造與论,说皇上意欲废嫡立庶,废长立幼。这班弟子因助叔孙通演习朝仪有功,都封为郎官,听说当今皇帝违背礼法,甚为不平,便一起来见叔孙通,要他力谏皇上,以正礼法。

叔孙通听说后十分恼火,也不顾刘邦是否愿意召见,径自闯入刘邦寝宫,劝谏道:

"陛下废立之举,有违古制,于情于理皆不通,古来因废嫡立庶招致祸乱,危及社稷的教训并不少。晋献公废太子申生,晋国乱了几十年;秦始皇不肯早立扶苏,致使幼子篡位,二世而亡。今太子仁孝,天下共知,皇后又与陛下患难与共。怎可轻易负他母子?"

刘邦见叔孙通为太子说情,十分不快,答道:"卿不必多言,此事朕自有安排,退下去吧!"

哪知叔孙通回答说:"陛下不为国祚着想,臣只有一死,以示忠心!"说罢,站起身来,抢前一步,抽出挂在九龙柱上的刘邦佩剑,就朝自己的脖子上抹去。幸亏站在边上的内侍眼疾手快,夺下叔孙通手上的宝剑,才不致于颈血飞溅。慌得刘邦拼命摇手说:

"先生不可!朕不过说说而已。就听先生一言,不提废立之事也罢。"叔孙通叩头谢恩退出。

过了几天,刘邦觉得身子稍稍好了些,在寝宫摆下酒宴,召太子刘盈入宫侍宴。这时,刘邦废太子之心仍未消除,只是怕"尸谏"的名声传出去不好听,才佯装打消念头。他仍然想找刘盈的差错,寻找机会废太子另立赵王。

当刘盈奉诏进宫叩见父皇时,刘邦见他身后紧跟着四位鹤发童颜,衣冠楚楚的老者,很觉惊讶。四人一一上前通报姓名后,刘邦更觉惊诧,问道:

"朕下诏欲求四位先生入朝辅政,已有经年,公等一再拒绝,避而不出,今又何故愿意跟从我儿?"

四人齐声奏道:"陛下轻慢儒生,动辄辱骂士人,臣等义不受辱,故隐匿山林。今闻太子仁孝,恭顺爱士,天下儒生莫不翘首愿为太子效力,故臣等愿意出山追随太子。"

散席之后,刘邦目送四名高士簇拥太子离去,长叹一声,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成,天下人心归之,看来,吕后真要作你的主人了!"

刘邦到死也没有想到扶太子刘盈上位只是吕后和他的重臣张良的一妙计而已!

这一年暮春四月,刘邦伤重不治,死于长乐宫,十七岁的太子刘盈即皇帝位,史称汉惠帝。吕后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太后。

中国历代皇后传奇之一:未央宫第一女主

心狠手辣 留千古骂名

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初冬的一天傍晚,长安城外走来了一队车马,为首的一辆车里坐着的正是赵王如意,他是应吕太后三番五次的诏令才离开封地赵国,奔赴长安的。

越走近长安,赵王越提心吊胆。正悲泣间,忽然听见有人马的喧哗声,他的侍从们慌里慌张向前秉报:"皇上驾到,请千岁爷速去见驾。"

原来,汉惠帝听说母亲召赵王来长安,怀疑她不安好心。他很可怜这个年幼无辜的弟弟,决心加以保护,于是乘赵王未入长安之前,背着吕后到城外去迎接。他把赵王一直接回自己的宫室居住,起居饮食都在一起。

吕后费尽心机召回赵王,确实隐藏着杀机。当了皇太后之后,惠帝处处听命于她,使她助长了专横跋扈的作风。她执掌内廷大权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戚夫人打入冷宫。她命太监将戚夫人剃去满头青丝,逼她穿上褐红色的罪裙,关在小屋里,每天罚做舂米之类的苦工。可怜一向锦衣玉食的戚夫人哪里受过这种苦楚。她只能每天以泪洗面,撑持着干活。她一面舂米,一面悲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隔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吕后听说勃然大怒,心想这贱人还巴望儿子回来报仇,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如意召回长安一并处死,以便斩草除根。

惠帝处处护着赵王,吕后没有机会下手,暗自恨儿子不争气,却也无可奈何。

转眼已到隆冬季节。惠帝有冬日早起射猎的习惯。他每次都把如意带去。有一天清晨,如意贪睡,赖在床上不肯起身,惠帝依了他,料想片刻功夫就回来,不致于出什么意外。

一会儿,刘盈射猎回来,走进寝殿,却见赵王已是七孔流血,直挺挺死在床上。惠帝又怒又伤心,抱住尸身大哭起来。哭完,逼问宫人,是谁干的?宫人不敢隐瞒,说是太后派人用鸩酒毒死了赵王。惠帝怨恨母亲做事太狠心,却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有厚殓赵王,以表哀思。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一天,惠帝下朝回宫,又想到弟弟的惨死,正在悲伤,一名小黄门走进来奏道:"奉皇太后旨意,请皇上去看一种名叫"人彘"的怪物,散散心。"

惠帝心想,从来没有听说过叫这种名称的东西,不由得好奇,就跟着小黄门走出宫去。转入后宫,曲曲弯弯,来到戚夫人被拘禁的永巷,小黄门指着一间厕所,对恵帝说:

"皇上请看,厕内就是人彘!"

惠帝正在发疑惑,听说后赶忙朝里面定睛一看,不由得吓了一大跳。只见一个活怪物,象是一个人的身子,但既无双手,又无双脚,没有眼珠,只有两个血肉模糊的窟窿,一张嘴张得很大,却发不出一点声音来。那怪物蠕动着身子,在那里痛苦抽搐着……

惠帝又惊又怕,问:"这是什么?"

小黄门告诉他:"这是戚夫人。"

惠帝一听放声大哭,吓得几乎晕倒在地!他边哭,边连声谴责母亲做得过于残忍。

从那天起,惠帝就象傻了一般,又哭又笑,病倒在床。吕后见此情景,后悔不该让皇帝去看。原先她怨恨惠帝处处护着戚夫人母子同自己作对,命小黄门引惠帝去看"人彘",目的是警告他一下,没想到这样一来,反而害了儿子。

惠帝一病竟是一年多,经太医百般治疗,才好了一些。他命人传话给吕后道:

"此事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从此,惠帝羞于见人,终日在深宫沉湎酒色,不问政事,就象白痴一样。

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仲秋,未央宫响起了丧钟,才二十四多的皇帝刘盈病逝。

皇上没有子嗣,后来就是吕后及其亲属临朝执政。

吕后临朝称制的第八年,有一天她出宫去敬神,在回来的路上,恍惚中象是看到一个象白狗一样的东西向她扑上来,她大叫吓得魂飞魄散,待武士们四下搜寻,却又不见踪影。她又命太史令占卦,说是赵王如意作祟,吓得她从此病倒在床。她总觉得到腋下伤痛,日见沉重,又常做恶梦,梦见戚夫人和赵王向她索命。

这一年的七月,吕后死于长乐宫,活了五十三岁。

我是湘人侃历史:谢谢浏览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8-12 10:55
下一篇 2023-08-12 11: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