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不吧黄河泥沙挖走?
黄河已成悬河,因大量沙子沉淀,导致河床不断抬高,以至于远远望去,黄河,远远高于地面,犹如悬在空中,那为什么人们不用挖泥船将这些泥沙挖走,然后让黄河的水平位置整体下移呢?
一般来说,河床高出地面2-10米左右,河流基本全靠两岸的大堤约束,一旦溃决,届时,河水就会奔流而下,且一发不可收拾。
那为何人们还是不清理河道的泥沙呢?其中的真实原因让人无奈!其实,黄河泥沙年年都有挖,可问题是,黄河,一碗水半碗沙,根本不可能挖完。
挖了之后黄河照样会沉新的泥沙。简单来说,人们把河床挖深,只能收效一时,往后的时间里,一旦上游泥沙过多,河底的淤泥又会叠得很高,人们真的无法改变这种情况吗?
其实黄河流域的土壤、气候以及黄河河道的坡度,这些都可看作是造成黄河下游经常改道的自然因素。
最重要的是,黄河的上、中游地区,需要流经一片58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这里黄土结构疏松,一旦被雨水冲刷,水中泥沙含量不容小视,再加上黄河上流的发源地,其海拔超过三千米,从地图上看,它从青海龙羊峡一泻千里
抵达河南孟县以东后,猛然来到了海拔不足50米的平原,这些沙沉,势必会渐渐淤淀。从近年实测的数据来看,事实确实如此,黄河每年都会向下游输送16亿吨泥沙。
其中约有12亿吨泥沙会入海,近4亿吨泥沙会就此沉积在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自然愈抬愈高,所以我们现在看到黄河下游部分分段依然是悬河!
人们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吗?
事实上我们只要考察一下历史,就能知道其中的原委,首先,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公元前4世纪,黄河下游就已经因河水混浊
故而有了“浊河”一称,公元1世纪初,还有人说道: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恐怕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重浊,唐宋以后,黄河的泥沙更是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
当时全靠堤防约束,可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悬河,每逢伏秋大汛,人们看到的大多是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的景象,有数据粗略地统计出,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这种事,从相关记载来看
在20世纪50年代前,约有1500多次,纵横25万平方公里的黄河洪水,深深地影响了我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总的来说,长期以来,人们就在使用修筑堤防的方式,以此约束洪水,但这样做反而会让黄河下游河床和两岸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
而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泛滥,又为生活在华北平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重创。这其中当属河南省的地上悬河最为典型。顺带一提,长江中游“地上河”和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明显不同,长江中游的地上河主要是因河道十分弯曲,导致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而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前文我们也有提到,是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而下游水流平缓,故而使得泥沙会大量沉积。不过,黄河下游已成悬河,主要原因还包括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植被人类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也在是导致黄河河水含沙量增大至下游地区的原因。以至于怎样消除地上河,是个世纪难题。
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
为了治理黄河,人们想方设法,比如建设水坝,可最终结果建设水坝被证明是最失败的决策,而小浪底这类水电站却能做到冲刷河道
在汛期泄洪中,它的存在可以让水库和下游河道的得淤泥泄入渤海。渤海海底地壳正处于不断下降的过程中,以至于渤海的深度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而人们不选择挖泥沙,是因河床高,河堤也很高,对应的,人工挖沙操作的技术难度也有所提高。
而且从处于黄河中上游、全长约为890多公里的黄河内蒙古段的监测数据看来,该河段在过去十年里差不多“蹿”高了2米多
已成为继下游河南、山东段后的又一段“地上悬河”。近年来因黄河上游来水量小等种种原因,河床呈现出宽、浅、散、乱的特点,面对这些,最现实迫切的办法应该是在黄河上游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植树造林,以此防止水土流失,退耕还林。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