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视上只要有皇帝的古装剧,“万岁”、“千岁”之声不绝于耳。
也许你会有疑问,这两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有“千岁”、“万岁”,那有没有“百岁”呢?
“岁”,最早并非皇帝的专利,而是人们的一句祝福语。“万岁”即是万年,有永远存在之意,本为臣下对君主的祝贺之辞,后来逐步成了对君主的称谓。
《事物纪原》
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说得很明白:“万岁,考古逮周,未有此礼”。确实,在我国西周以前的古代文献中,“万岁”一词未曾出现过,而其它与该词相关的词语的意义,也不是我们后来所理解的那样。
如在西周中、晚期的金文中,可见有“眉寿无疆”、“万年无疆”、“万寿”这类词语。
战国时,秦王见蔺相如奉璧,田单伪约降燕,冯谖焚孟尝君债券,左右及民皆呼‘万岁’。盖七国时,众所喜庆于君者,皆呼‘万岁’。秦汉以来,臣下对见于君,拜恩庆贺,率以为常。
据说第一个想把“万岁”称谓据为己有的皇帝,是汉武帝。汉武帝巡游,闻山呼“万岁”,这下可把臣民们惊呆了,连石头都知道对皇帝称“万岁”,何况我辈啊?不过强势如汉武帝,也不能独享“万岁”尊荣。大将军窦宪征北匈奴凯旋,许多大臣争着拍马屁,伏称“万岁”;汉和帝的弟弟广宗王就叫刘“万岁”,隋朝也有位名将叫史“万岁”。
唐朝女皇武则天钟爱“万岁”,她称帝的年号里就有“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到了宋朝,“万岁”才真成了皇帝专用品。北宋大将曹利用的从子曹讷一次喝醉了,令人呼“万岁”,被人告发,被杖责而死。《寇准传》中也记载,寇准外出被人呼万岁,被免去同知枢密院事一职,贬到青州府任职。此后直到明清,“万岁”之称尊崇无比,皇帝也成了“万岁”爷。
皇帝万岁
至于“万万岁”的来历,则来自一个故事。相传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别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的“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
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她脱口出了上题:“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众学士搜肠括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后都不满意,直觉得扫兴。这时,有位惯于奉承的学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后兴高采烈,推为杰作。从此,“万万岁”一词便流传于朝野之上了。
“千岁”从“万岁”而来。唐朝时,皇帝以生日为“万寿节”,皇帝的老婆、儿子、闺女等降一等美其名曰“千寿节”。宋代,“万岁”成了皇帝的专属称谓,“千岁”也成了王爷的代称。与皇帝同家族的男性,如皇帝的叔伯、兄弟等,被封王加爵位后,可以称“千岁”;皇后是皇帝的妻子,自然也可称“千岁”,公主也可以称“千岁”,有了封号就更名正言顺了。
而称太后为“千岁”则是小说、戏曲的误传,太后如果掌握实权,相当于女皇,是可以称“万岁”的。像晚清的慈禧太后照片上,她后面的横幅上就写着“大清朝当今圣母皇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字眼。
史上还有“八千岁”、“九千岁”等称谓。野史中,北宋的赵德芳被叔叔宋太宗封为八王,一人吃八个王的俸禄,人称“八千岁”。
明末的大太监魏忠贤专权,自称“九千岁”,说自己离皇帝就差“一千岁”,足见其野心。此外,太平天国的“千岁”成了爵位的称呼,洪秀全是天王“万岁”,杨秀清、萧朝贵等人就分别成了“九千岁”、“八千岁”等。
至于“百岁”,却不是官爵的称谓。“百岁”即百年,有四个意思:其一指长时间;其二是终身、毕生;其三是死亡的讳称;其四,新生儿出生后第一百天举行的庆祝仪式,俗称百晬,民间亦有误读“百岁”。古人忌讳谈生死,当然就不会把“百岁”当成爵位的代称了。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