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三习俗:“小填仓”
如果说腊八节,是中国年节序幕,那么填仓日就是年节的尾声。
老北京习俗正月二十三为“小填仓”,二十五为“大填仓”。
清代,京师各大粮商米贩均祭祀仓神,鞭炮很盛。一般人家虽不祭神,但都要买些米面、煤炭来充实自家的生活储备。
填仓又写作添仓、天仓,也称新正节。大约起于明代的以正月二十五日为期的填仓节,与天穿日的风俗有关,“天穿”与“填仓”,有音转的可能。
二十五日,粮商米贩致祭仓神,居民不尽致祭,然亦均烹调盛馔,以劳家人,谓‘打大填仓’,乃别于二十三日之‘小填仓’。
各地填仓时间略有不同。
相传北方有个皇帝叫履癸,他贪得无厌,税重如山,每年都要征收大量的粮食。他建了个很大的粮仓,派粮官日夜看守。履癸六年,因已经连续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皇帝不顾人民死活,照样强征皇粮,以致连年饥荒,饿殍遍野,尤其在年关,穷人走投无路。
给皇帝看粮的仓官是个忠厚的人,他不忍心看到那么多的人被活活饿死,就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可他又是身负皇差看护粮食的,这么做又怎能向皇帝交差呢?于是,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放火烧仓自焚。后人为了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就用草木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的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并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来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
现在这些习俗已经消失,但填仓佳话却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提醒人们从这天起清仓扫囤,晾晒种子,整修农具,准备春耕。
填仓节地方民俗——地画仓囤,讲究人家还要在灰窖旁边撒画出耙子、扫帚、甚至扇车等图案,工艺类似沙画。
小填仓日象征夏粮丰收,大填仓日象征秋粮丰收,要用砖石将粮食盖住,称为压仓。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
填仓节,是旧历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主要在北方较为流行。
山西境内旧有民谣:“过了年,二十二,填仓米面作灯盏。拿箕帚,扫东墙,拾到昆虫验丰年。”讲的是填仓的民俗。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