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一直认为,安康最显著的文化特征就是移民文化。因为我们安康人,几乎都是移民后裔。
安康移民的历史其实很早,从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安康本属巴国,后又属楚国,最后归了秦国,当时叫汉中郡。秦惠文王就曾“移秦民万家”来充实蜀郡和汉中郡的人口。
到了西汉时期,关中闹饥荒,刘邦又“输关中饥民数万到蜀、汉就食”。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尤其是马超与曹操在秦陇开仗,“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
西晋末年,战乱连连,“关西百姓相与入汉者数万家,十余万口”。
唐朝的唐玄宗时期,陕南的人口数量达到了一个巅峰,有三、四十万,但一场安史之乱,又导致陕南人口凋零。记载中,陕南各县当时平均每县只有318户。
北宋靖康之变后,金兵转攻陕西,关中和陕北沦为战场,西北及关中百姓大量流入汉水流域和四川。
元代是汉人的至暗时期,尤其是元末明初,战乱不断,全国人口减少的厉害,安康也不例外。据史料记载,当时汉中加安康两市只有2194户19378人,可以说千里无人烟。
所以朱元璋接手国家建立明王朝后,就搞起了移民。当时山西和江西受战乱影响较小,是人口大省,朝廷就在山西洪洞的大槐树、江西南昌的筷子巷等地设置移民局,集中办理移民事项。
北方多为山西移民,人数超过80万。至今还流传一首歌谣,“若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而南方,则多为江西移民,尤其是湖南湖北,百分之七十人口都是江西迁过去的,专家们称此为“江西填湖广”,湖广是当时的一个省的名字,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所以后来湖南湖北人见到江西人就喊“老表”。
明代移民持续了上百年,奠定了陕南包括咱们安康的人口基础,再后来的移民称之为“老民”。
到了明末清初,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清兵入关,再加上康熙跟吴三桂开战,持续几十年的战争导致陕南地区再一次人口大减。清王朝在政局稳定后,开启了规模浩大的“湖广填川陕”的大移民,“陕”,指的就是陕南,包括咱们安康。
最后,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政府又搞了一次大移民。
今天的安康人基本都是明清移民的后裔,而且先祖大都是来自于湖南湖北,当然,再往上追溯一下就可能是江西。
先祖们在安康义无反顾的开拓,靠的就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兼纳四海的包容。开拓、坚韧、包容,先祖这种精神,即便在今天,也是我们需要保持和延续的,老刘认为,这就是咱们安康的文化特性,你说对不?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