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图书馆的集聚效应(激发图书馆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共有19个国家级新区。这些新区在加快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同步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纷纷将标志性大型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打造成为展现新区形象的文化名片,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文化繁荣,造福新区人民。

打造标志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国家级新区利用区位优势,纷纷在新区核心地带建设标志性大型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使之成为新区乃至所在城市的文化地标。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湖南湘南新区岳麓区图书馆、南京江北新区图书馆等均为国家一级馆;上海浦东新区图书馆、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广州南沙新区图书馆、南京江北图书馆、甘肃兰州新区图书馆、舟山市图书馆新馆、青岛西海岸新区图书馆、长春新区图书馆等建筑面积均在1万平方米以上;上海浦东新区图书馆、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河北雄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建图书馆藏书量均在100万册以上。

国家级新区在规划建设公共图书馆时,陆续采取集聚建设的方式,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馆等放到同一区域统一建设,充分发挥了这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集聚功能。

服务新区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新区在发挥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发挥其经济效益,让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服务新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雄安新区大学园图书馆创新地将城市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功能进行融合,形成供区域市民、高校师生、科研人员进行学习、研究、交流的文化综合体。该项目旨在服务雄安发展战略需求、服务雄安高端高新产业建设、服务雄安高等教育发展,搭建科学技术交流平台,凝聚产教研各方力量。广州南沙区图书馆是国内首个自贸区特色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中心、社会交流中心、信息参考中心和创新体验中心,致力于打造成推广全民阅读、促进各界交流、提供丰富资源、展示创新成果的公共精神文化空间。

创新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坐标,参考其他国家级新区建设经验,可以将哈尔滨新区图书馆选址与其他公共文化设施一同规划设计和建设,形成集聚效应。哈尔滨新区公共文化设施可以集中体现哈尔滨文化积淀和文化精神,其外观造型、室内装修和环境设计,在满足功能优先的前提下,应充分反映哈尔滨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创造富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象。

图书馆建设要创新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多渠道满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需求。可以借鉴参照有关新区的做法,采取省、市、区共建的方式建设公共图书馆。哈尔滨新区还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产业、明星企业集聚的区域优势,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扶持。通过税收优惠、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鼓励、支持和引导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各方面力量投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机制。

打造新型文化名片

当前,各新区图书馆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大力建设智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天津滨海新区四大公共图书馆建立了图书馆效能监管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效能屏,建立网站、服务公众号,形成了滨海新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矩阵,提升管理效率。上海浦东图书馆目前已建设完成浦东开发开放专题数据库、浦东政府信息公开数据库、浦东传统民俗文化专题片数据库、浦东历史人物数据库等,对传承浦东记忆、丰富地方文献发挥重要作用。

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哈尔滨新区公共文化设施可以在人才培训、讲座沙龙、研讨交流、读书分享、全民阅读等领域广泛深入开展合作,可打造成为全国收藏俄文文献的中心、聚集国内外研究中俄战略合作成果的中心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努力为哈尔滨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10-26 16:36
下一篇 2023-10-27 08: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