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书信是和人建立良好关系最便捷的方式
有人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今天,因为一本书,爱上一个人,这本书的名字就是《查令十字街84号》。
01.爱书人的突发奇想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纽约爱书人海莲,通过书信往来在伦敦一家古旧书店淘书的故事。在长达20年时间里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感染和温暖着所有的人。书的名字就是这家书店的地址,往来的书信后来被她汇集成此书,成为读书人的掌上明珠。
世界上,每一本书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或伟大、或微不足道。但是能成为一本被珍藏的书,一定是那些能引发人深思和感情共鸣的书。
每一个爱读书的人,对书籍的喜好各不相同。有人喜欢闻书的墨香,有人喜欢在书的扉页上留下签名,有的喜欢一边看书,一边在书页上留下自己的字迹,也有人喜欢保持书的整洁,不在上面留下任何印记。
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对书籍有她自己独特的喜好:不喜欢被删减过的,喜欢读原汁原味的绝版书,上面最好还有被人看过留下的笔记,那样,她就可以揣摩和玩味读书人的种种细节。
1949.10月的纽约, 33岁穷作家海莲,偶然看见一则伦敦旧书店的广告,怀着好奇,她写出了第一封信,没想到很快她就收到了书店的回信,从此开启了她与书店长达20年的书信往来。
查令十字街84号
02.20年未曾谋面,却胜似亲人
这20年间的书信往来,见证了海莲与科恩书店老板弗兰克的深厚友谊。尽管海莲和弗兰克未曾谋面,但随着书信往来的深入,从文字的点滴交往中,他们已胜似亲人。
从平淡生活细节的交流,到对书中文化的见解、讨论,进而延伸到现实中难以言明的感情。海莲一直想去伦敦亲眼看看那家书店,可无奈的现实让她一次又一次的错过,直到书店老板弗兰克去世。一种温暖的忧伤让海莲无法释怀,她写下了这本书。
其实,写信和收信都是郑重的仪式,时间差又给予你思考和自由的空间,不必担心无事可写无话可聊,若有若无,绵延而细长。
可以想象,当你拿着写好的信去邮局排队寄出,再拿些回执,站在窗前眺望远方,惦记着信对方什么时候收到,想象着对方读信时的表情。这种心情,就像坐在火炉前等着面包发酵的过程,痛苦而甜蜜。
这本书,之所以让人觉得温暖,喜欢读它,还在于书中的海莲对书籍的喜爱远远超过世俗中的我们。
比如海莲付钱买书,但她却自掏腰包给书店寄食物,还托朋友送丝袜,却仍觉得自己占便宜。在海莲心里,没有什么比一本好书更值钱的了。
在1952年12月12日,她在信中是这样写的:“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而在1969年4月11日的最后一封信中,她仍得出“我亏欠她良多”的结论。
海莲在书的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纪念F.P.D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待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03.一本被誉为“爱读书人的圣经”
在长达20年漫长岁月里,海莲与英国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保持着亲密的书信往来。书店老板弗兰克是一位绅士,他与俏皮风趣的海莲在书信往来中相互打趣、斗嘴,读者不禁被那份友温暖的友谊感动着、欣喜着、期待着。
海莲时常用自己的稿费,买鸡蛋、火腿给书店寄去,而弗兰克在收到礼物后,会第一时间写回信,转达他和书店员工的感激之情。当海莲收到来自查令十字街84号邮来的书,她会欣喜若狂,大嘉赞赏,她的喜悦之情感染着书店的每一个人。
尽管一个在伦敦,一个在纽约,然而,书信的力量穿越时空,传递出爱的温暖和关怀,让他们获得了精神上的富足。很多年后,海莲和这家书店的通信集,被称为“爱读书人的圣经”, 而这家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为全球爱读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
后来,这个故事拍成了电影,感动了无数观众。大家记住了这本书的名字:《查令十字街84号》。
对书籍的喜爱,源自于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有的时候书籍会印证我们的信念,让我们更加坚定不移;有的时候书会指引我们的道路,让我们披荆斩棘;而更多的时候书籍会帮我们扫除迷雾,让我们豁然开朗。
在忙乱喧嚣的年代,读这本书会不自觉就会停下匆忙的脚步,开始思考着、感悟着,润物细无声般的丰富我们那日渐干涸的心灵。
#新年送好礼#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