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阖闾(hé lǘ )又作阖庐,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为“春秋五霸”之一。
吴王阖闾我们都知道,他叫做公子光,那为什么后来他即位以后,又要将公子光改为阖闾?吴王阖闾这个名字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我们从《史记》的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可以看出,春秋吴国为周太王的后裔,从寿梦这个王开始起称王,史称吴王寿梦;寿梦有四个儿子:诸樊、馀祭、馀眛、季札,除最后一个儿子季札外,其他的三个儿子,先后成为吴国的国君,史称王诸樊、王馀祭、王馀眛;等到王馀眛之子公子僚即位的时候,便是王僚;诸樊的孙子夫差即位,便被称为吴王夫差。但是,为什么吴王夫差的父亲即位,也就是公子光即位时,不叫王光或吴王光,而叫吴王阖闾?
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因为吴王僚已经死了,蛇无头不行,所以这边威加十倍,那边势减三分。尽管吴王僚带来的人多,却都不是对手,很快就被公子光的人杀死了一半。逃跑的一半,又被早埋伏在外面的伍子胥带的死士们追杀,一顿乱砍乱劈之后,又干掉了一半,杀的他们个个无心恋战,做鸟兽散,各自逃命去了。公子光大获全胜。打扫战场完毕,他带着人,驾着车,手持利器,直登朝堂,召集吴国的群臣,都来开会。
群臣们一看,傻了眼,都说不出话来。既然吴王僚已经死了,国不可一日无君,那你就继任为吴国的新国王吧。公子光推辞不受,他将王僚背约自立的罪名,向国人宣布道:“并非我贪图王位,而是王僚不义!他违背了先君的意愿,霸占了四叔的王位,今天,我暂且摄政几日,咱们还是应该将王位交还给四叔。”于是,公子光来见季札(吴王寿梦第四子),依旧请他为王,并说,这是祖父和叔叔们生前的遗愿,吴国的王位,本来就是您的。季札听说吴王僚已经死了,他伤心的痛哭,但依然还是不肯为王,耻于争国之事。从这之后,他就搬走了,在延陵这个地方养老,终身不再来吴国了。就这样,公子光不声不响隐忍了多年的谋略终于告成,顺理成章的即了吴王之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吴王阖闾”。这一年,是公元前514年。
古书上说:“夫专诸之刺王僚,彗星袭月。”专诸和王僚无冤无仇的,不相干的两个人,为什么要杀他?都是因为天上的扫把星袭击了月亮。吴王阖闾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王的规格,安葬了吴王僚的尸体,谥号为“吴武王”。吴国是从寿梦开始有谥号的。吴王寿梦是“吴兴王”,兴,就是说吴国是从他开始兴旺起来的。接着,他的三个儿子,分别是:顺王、安王、度王,大概就是顺利平安度过的意思。然后就是吴王僚,“武王”,吴国最善于用武的王,从他开始,敢于向楚国叫板,敢于对楚王用兵,打大型战役不落下风。而吴王阖闾的谥号是“道王”,吴国最有办法的王。这个道,有办法、有能耐的意思,不是道德高尚的意思,当然也可以这样理解。
“吴王阖闾”是一种习惯称谓。那么,“阖闾”这两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阖,是关闭的意思;也是门扇的意思。闾,是巷子里的门;也是窄巷子、穷巷子的意思。阖闾,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关门的意思。关上门想办法,闭门造车,呆在家里当宅男,少在外面交流,同样还是有成功的一天。吴王阖闾登基之后,又厚葬了刺客专诸,封他的儿子专毅为吴国的上卿,大臣分上中下三等,卿是上等,地位相当于总理、副总理的级别。封伍子胥为行人之职,待以客礼而不臣。伍子胥的行人这个官职,主要负责吴国的外交,还有人事调动、官员选拔等等方面。吴王阖闾用招待客人的礼节来待他,而不是当做员工来对待。因此,伍子胥与吴王阖闾的关系,不像是君臣上下级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合伙人的关系。
阖闾九年(前506),吴王阖闾率师会蔡、唐之师伐楚,五战五捷,大败楚军,进入楚国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翌年,越国君主允常率师进攻吴国,阖闾亲自出征,大败越军。阖闾十一年,吴师再次伐楚,迫使楚国迁都于鄀(今湖北宜城东南)。从此,吴国威振中华。阖闾十九年(前496),吴王阎闾兴师伐越,两军在今嘉兴南交战,越大夫灵姑浮以戈击阖闾,斩落阖闾大趾。阖闾被迫还师,死于陉,后葬苏州虎丘山。
1972年初夏的一天,安徽南陵县三里乡吕山村村民在村后挖土平整晒谷场时,挖出一把铜剑,擦去泥土,闪光发亮,剑刃锋利。“宝剑!宝剑!”在场的几个农民你争我夺,十分好奇,总想看个究竟,结果剑被掰成数段,有几个人的手也被划破了,产生了小小的“流血事件”。6年后,邻近安徽的浙江有个商贩串到三里乡镇收购古董。吕山村的一位农民将当年所得的三段残剑卖给商贩,心想,我这古董能卖好价钱,结果得到的也只是几块破铜烂铁的价钱。此事被县文化馆文物干部得知,迅速将这三段铜剑追回。看到残剑上还镶嵌几个篆书金字,知道此剑不是寻常之物,就珍重地收藏起来,等待时机,或许有那么一天还能“破镜重圆”。可是,那几段破“镜”又在哪里呢?
又过了6年,即1984年盛夏,南陵县文物干部对全县进行文物普查。一天,工作组来到与吕山村邻近的金坑村,该村一位村民将自己收藏12年的3段铜剑,主动交给文物普查人员,当即受到表扬和奖励。回到县城后,文物人员将前后6段残剑一接对“哇!完全吻合”,至此,这把断成6块分离12年的青铜剑,终于团聚了,剑上的字也完整了。阴刻镶嵌篆书金字铭文两行12个字,字字清晰,笔法雄健苍劲,书体结构严谨。文曰:“攻敔王光,自乍用剑,台战戊人”。原来,此剑是为吴王阖闾在位时期(公元前514年—前496年)所铸造,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铭文中的“攻敔王光”就是吴王光,“乍”是为“作”,而“台战戊人”四字,有人释为“用来却退刺客”之意。
剑是我国古代随身佩带的格斗兵器。当时的吴越造剑,一枝独秀,负有盛名。《战国策·赵策》所载赵奢之语曰:“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薄之柱上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从出土的这件吴王光剑来看,埋藏地下2000多年,如今还青光熠熠,锋利无比,可见史书之说,绝非虚语。吴王光剑,经过青铜器修复专家精心修复,恢复了原貌。整个剑长52厘米,国宝现存上海博物馆。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