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毛主席是如何点评项羽的?为何不让大家学习项羽?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一举解放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毛主席在北平得知南京解放的消息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思接千载,回看楚汉之争,挥毫写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不朽诗篇,号召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毛主席在这里提到的人物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本期内容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伟人如何评说项羽。

“以史为鉴”:毛主席是如何点评项羽的?为何不让大家学习项羽?

毛主席喜欢看京戏,不同时期喜欢点不同的戏看。在西柏坡到北平的一段时间里,他非常喜欢看《霸王别姬》。当看到虞姬拔剑起舞,与项羽泪别自刎后,毛主席不禁湿了眼眶。在看完戏后,毛主席对身边的人说道:"不要学西楚霸王。我不要学,你也不要学,大家都不要学!"之后,他便号召身边的领导干部都要抽时间去看看《霸王别姬》。

“以史为鉴”:毛主席是如何点评项羽的?为何不让大家学习项羽?

为什么毛主席要大家不要学习项羽呢?

在我们的认识里,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在《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秦始皇巡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叔项梁同在围观人群中,项羽看到秦始皇出游的盛大场面后,说"彼可取而代之",项梁赶紧用手掩住项羽的口说"不要妄言,被秦人听见了要诛灭九族的。"等到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人纷纷响应,项羽也逐渐成为抗秦首领。

“以史为鉴”:毛主席是如何点评项羽的?为何不让大家学习项羽?

之后,项羽率领大军进驻关中,自称为西楚霸王,大封天下诸侯。如此英雄气概之人,毛主席为何看不上项羽?因为项羽的作为并不好,毛主席评价为四个字"沽名钓誉"。什么是沽名钓誉呢,就是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好的名声和荣誉。

项羽虽然没用多少不正当的手段,但他一心谋取好的名声和荣誉,忽略谋士意见,一意孤行,导致兵败身死,这是毛主席所不认同的。在抗日战争中和解放战争中,我们本身便处在一个正义的位置上,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虚伪的名声和无用的荣誉,我们需要的是胜利即人民的彻底解放。

“以史为鉴”:毛主席是如何点评项羽的?为何不让大家学习项羽?

毛主席在1936年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惧怕一时的不良的政治影响,就要以长期的不良影响做代价。"项羽本可以有多次机会杀死刘邦,但都沽名钓誉,爱惜当前的名声,不思长远利益,错失良机。在鸿门宴上,项羽不顾谋士范增"杀刘邦"的建议,真诚招待刘邦,在范增自作主张刁难刘邦,欲要占据大义时,刘邦尚未开口,项羽便责怪范增,使得范增气恼大呼"竖子不足与谋"。

项羽的沽名钓誉使自己屡犯错误,造成自己战争失败,决策失误。毛主席在列举以弱胜强战例时,就特别举出刘邦和项羽的成皋之战。刘邦在攻占彭城后,志得意满,疏于防备,被项羽以3万兵力大败,刘邦仓皇逃窜,留下父亲和妻子(妻与儿女)。

刘邦一路退至荥阳,挖通道连接黄河,从水路把敖仓的粮食运来,得以与项羽持久作战。项羽发现汉军的运粮通道后,多次派兵侵袭,刘邦用计谋,假装和项羽求和,要求可以划鸿沟为界,西面为汉,东面为楚,这就是楚河汉界的来历。

“以史为鉴”:毛主席是如何点评项羽的?为何不让大家学习项羽?

项羽犹豫不决,此时,刘邦趁机使用离间计和伪装计,正面避开楚军锋芒,侧面不断袭扰。又听从手下建议,两次放弃成皋两次收复成皋。项羽疲于应付齐国叛乱,两端作战,逐渐露出败相,遂与刘邦求和,以鸿沟为界。自此开始了楚汉战略相持阶段。

项羽的决策失误表现在刚愎自用,从不听取别人意见。1962年1月30日,毛主席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阐述了发扬民主、敢于听取不同意见、集中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并借此点评了项羽。毛主席说"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

要想到事情的几种可能性,估计情况的几个方面,好的和坏的,顺利的和困难的,可能办到的和不可能办到的。尽可能地慎重一些,周到一些。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个人称霸。

“以史为鉴”:毛主席是如何点评项羽的?为何不让大家学习项羽?

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作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从前有个项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我们现在有些第一书记,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像项羽。

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毛主席以范增在鸿门宴上屡次向项羽提意见,杀掉刘邦,结果项羽一意孤行,放走刘邦,导致最后酿成大祸。这里的"别姬"说的就是,项羽兵败垓下,虞姬帐前剑舞,项羽慷慨悲歌,最后美人自刎,与君长别。

“以史为鉴”:毛主席是如何点评项羽的?为何不让大家学习项羽?

在毛主席眼里,项羽的失败所带来的教训在今日仍然实用。所以他经常以此来警醒各级领导干部。1963年1月3日,他批示将《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送各同志阅"。后来,他又在谈话中说项羽有三个失误:第一个是不听范增的话,放跑了刘邦。第二个是楚汉订立了鸿沟协定,项羽认真了,而刘邦却不以为然,不久就违反协定趁项羽率兵东撤时,率兵背后袭击。第三个是项羽建都彭城(今徐州),位置没有选好。

第一个失误在前面已经说过。而第二个失误鸿沟协定就是在成皋之战后,当时项羽手中有刘邦的父亲与妻子作为筹码。刘邦派人说项羽,项羽不听。第二次再派人说项羽,项羽才答应与汉划定界限,平分天下,并且归还刘邦妻子和父亲。在协定签订后,刘邦手下张良和陈平,力劝刘邦趁汉军盛、楚军弱的机会消灭项羽,否则养虎为患。刘邦同意,派大军围项羽于垓下。

“以史为鉴”:毛主席是如何点评项羽的?为何不让大家学习项羽?

毛主席说项羽的第三个失误在项羽进军关中,占据关中的时候。《史记》中说,在项羽到关中后,有人建议他说,关中地理位置优越,东边天险黄河,南边秦岭阻塞,北边高原艰险,西边同样山势险要,但关中平原土地肥沃,定都在此,可以称王称霸。然而项羽并不理会,在下令烧坏秦宫后,眼见城里到处是被焚烧的断壁残垣,他只想回到楚地,像当年秦始皇巡游楚地那样极尽风光。于是,他对身边的人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有人对项羽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大怒,令人将说者直接煮了。之后,项羽率领楚军回到楚地,定都彭城。

实际上除了上面的失误外,项羽有一点也令毛主席不喜。在巨鹿之战后,秦将章邯率军投降项羽,项羽害怕降卒过多,引起兵变,于是令人"夜坑秦卒二十余万人"。刘邦在进入关中后,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对于关中女人财宝,丝毫未动。等到项羽进入关中后,先是引兵屠咸阳,然后杀降王子婴,焚烧宫室,尽取女人财宝,最后返回楚地。毛主席在读到这一段时,曾在边上批注"杀降不祥。"后来毛主席在对人民军队规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特地制定的一条是"不虐待俘虏"。

毛主席虽然在点评项羽时不认同他的武功谋略,但在一点上还是颇为佩服项羽的。1939年4月8日,毛主席在延安抗大的演讲中说:"项羽是有名的英雄,他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自杀,比汪精卫、张国焘好得多。从前有个人作了一首诗,问他为什么要自杀,可以到江东去再召八千兵来打天下。我们要学项羽的英雄气节,但不自杀,要干到底。多少共产党员被捕杀头,还是威武不能屈。但尚有一部分叛徒起先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且做工作,但一旦威武来了,就屈服,带路杀人,什么都做。一种人被捉了,要杀就杀,这种英雄的人,中国历史上很多,有文天祥、项羽、岳飞,决不投降,他们就有这种骨气。

“以史为鉴”:毛主席是如何点评项羽的?为何不让大家学习项羽?

那些叛徒就没有这种骨头,所以平素讲得天花乱坠,是没有用的。"项羽虽然是一个失败者,但他的气节总是让人敬佩的。我们小时候接触的古诗中,就有讲他的气节的。这首古诗就是宋代李清照写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毛主席熟知这些诗,所以他佩服这种气节,并号召大家去学习。

“以史为鉴”:毛主席是如何点评项羽的?为何不让大家学习项羽?

在1948年时毛主席写《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的评论时,也提到了项羽,他说"蒋介石最近时期是住在北平,在两个星期内,由他经手送掉了范汉杰、郑洞国、廖耀湘三支大军。他的任务已经完毕,他在北平已经无事可做,昨日业已溜回南京。蒋介石不是项羽,并无'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那种羞耻心理。他还想活下去,还想弄一点花样去刺激一下已经离散的军心和人心。亏他挖空心思,想出了偷袭石家庄这样一条妙计。"在毛主席的眼里,蒋介石的气节是远比不上项羽的,在屡次失败面前,毫无羞耻之心。

毛主席在很多会议上提到项羽,评价他时,都是与刘邦作比较的。他曾完整的给项羽一个评价,"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这么简短的一句话,却说出了项羽身上最大的问题。在今天偶尔也曾听人评说过项羽,说他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而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不知诸位观众对项羽如何评价?

参考资料

张贻玖著. 毛泽东读史.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2.03.

盛巽昌编著. 毛泽东与中国史书.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12.

曹应旺.毛泽东评项羽、刘邦[J].人民周刊,2017,(第7期).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1-14 14:40
下一篇 2023-01-14 14: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