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7月,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联合击溃了皖系军阀,夺得了中央政府的控制权,但由于“分赃不均”,直系占据绝对的主导权致使双方分歧渐起。此时,美英日三国在华势力被削弱,日本不甘心局面被他人控制,便暗中扶植奉系以试图牵制直系。这个举措促使奉、皖两系重新联合对抗直系。而后,奉系在内阁和华盛顿会议上频频对直系施压,直系也看不惯奉系亲日作派,双方矛盾于是日益激化,最终公然撕破脸。
▲张作霖剧照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4月28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总司令张作霖亲率12万大军发动总攻,直系则以吴佩孚为总司令,以保定为大本营,分头抵御。双方反复拉锯,伤亡惨重。5月3日,善于战术运用的吴佩孚改守为攻,下令主力军迂回作战,绕至奉系大军后方的芦沟桥,致使奉军腹背受敌。5月5日,因奉军张景惠部第十六师倒戈芦沟桥、长辛店等要塞被直军攻占。张作霖军队伤亡惨重、全线溃败,只能退出山海关。5月10日,总统徐世昌在直系实力威胁下下令褫夺张作霖所有职务。6月17日,在英美斡旋下,直奉两系议和停战,“第一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大获全胜而告终。
▲大总统徐世昌就职典礼旧照
虽然这一次直奉战争是直系胜利,但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却扳回一局。数年间双方冲突不断,处于力量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后世对“第一次直奉战争”的结局颇为疑惑,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运气是直系胜利的重要原因。然后就现存的史料来看,直系胜利绝非偶然。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心向背历来是战争能否胜利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奉系,直系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的地位,都长期占据着优势地位。直系军队纪律好过奉军很多,同时吴佩孚也一直声称不项列强借款,加之吴佩孚自身的军事才能和个人品行,使得直军不仅获得了民众的同情,也获得了蔡和森等革命者的支持。反观奉系,自华盛顿会议后,张作霖和梁士诒的亲日作派变本加厉,不仅从日本银行大量贷款,拱手将财政收入让给日本人,甚至对于日本公开霸占胶济铁路的恶行更是装聋作哑,奉系的行为引起国内民众不满并遭到舆论谴责。
▲孙中山剧照
其次,民国时期的中国正在艰难的向现代化转型,这样的社会状态支持不了大规模长时间的战争。全国各派政治势力深知此道,因此都处于相互制衡的状态。就奉系而言,其战略是一面联络孙文、段祺瑞、张勋等直系敌人,一面离间直系与曹锟的关系。然而被奉系寄予厚望的孙、段、张“三角同盟”,孙、段两派因陈炯明叛变和受到齐燮元牵制,没能起到任何作用。况且三方势力在结盟后,都希望别人首先出兵,自己取渔人之利。因此奉系出兵后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势力支持,只能孤军作战。
第三,直系在兵员素养上完胜奉系。直军多属于北洋嫡师,全军上下皆训练有素、久经沙场,尤其是第三师更是强悍无敌,哪怕没有军官指挥,也能迅速妥当地处理好各种特殊情况。有一次直系军队连着欠发九个月的军饷,吴佩孚设法筹措未果,士兵们丝毫没有不满,反而纷纷表示当以大局为重,“个人生命尚不暇计,又安能计及薪饷耶。”直军凝聚力和素质之高可见一斑。而此时的奉军士兵“绿林习气”严重,无论是军队纪律,还是平时训练都与直军相差甚远,甚至为了获得优待希望战败被俘。
▲吴佩孚戎装旧照
第四,军官素质及能力差异明显。。直军司令吴佩孚勇敢果断,善于运用各种战术。而且几乎每一场战斗,吴佩孚都身先士卒,亲自在前线指挥作战。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吴佩孚连续七昼夜不曾闭眼,反复斟酌排兵布阵。无论战争情况如何艰苦,他都始终坚持与士兵同甘共苦。除吴佩孚外,直军中还有张福来、王承斌、冯玉祥、萧耀南等猛将。反观张作霖,作为奉军司令,一遇到挫折就下令撤退,毫无作战技巧,麾下将领也大多是泛泛之辈,只有李景林还尚可重用。在这样的司令和军官的指导下,奉军军纪涣散,且缺乏有效的战术指导,只能屡战屡败、死伤惨重。
第五,奉系在战术上与直系有明显差距。吴佩孚对于司马法、六韬、孙子兵法等古代兵书研究极深,因此用兵时调度有方、计谋多端。吴佩孚就曾多次用计诱敌,待敌军进入埋伏区域后便引爆地雷,效果极佳。除此之外,他还喜欢先用弱兵制敌,再用强兵歼敌。在他看来,以少数军队或老弱残兵应战,能够使奉军轻敌自满,再配合强兵突然杀出即可乱其军心,趁势歼灭。更重要的是,吴佩孚深信“兵贵神速”,力争做到速战速决。反观奉军在战斗时的表现,高下立判。
▲《六韬》明代刻本
第六,被奉系视作“最大倚仗”的日本没能提供有效帮助。“直皖战争“”结束后,为获取日本在军事物资等方面的支持,奉军多次向日本示好。出于对满蒙利益的考虑,日本对奉系一向十分重视,并隆重接待了张作霖派出的特使。然而在“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前夕,由于内阁不赞成继续向关内扩张,同时又受到英美势力的牵制,日本便拒绝了对奉军的援助。
从这一角度而言,双方在外交上的差距也由此体现——事实上,日本政府之所以对直奉战争采取“公正”立场,是因为吴佩孚在战前就通知外交团提前告知欧美诸国,战争性质是“剿灭土匪”,因此外国应严守中立,英美便根据《九国协约》监视蠢蠢欲动的日本,后者自然不敢公然越线。从上述种种而言,奉系此次失败可谓命中注定。
参考文献:
《北洋军阀史》《中国近代史》《文武北洋》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