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罕战役苏军伤亡多少

诺门罕战役单就规模来说,在二战的历次战役中并不算大,不过其影响却不小。此战苏军重创了日本第23师团,日本关东军高层大批被撤换,一直试图在边境地区制造事端的激进派遭到沉重打击。

此后虽然日本并未马上取消北上计划,但是还是大大减轻了苏联在远东地区潜在的军事危机,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不过此战苏军虽然获胜,但是现在很多资料都提到苏军的伤亡要大于日军,下面我们就具体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诺门罕战役苏军获胜,伤亡为何比日军更多?两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诺门罕战役中按照双方公开的战报看,苏军伤亡确实大于日军。

按照目前公布的资料看,在诺门罕战役中苏军共战死、因伤而死和失踪的总人数为9703人,受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伤亡25655人。

而日军的损失数字按照第6军军医部的统计,日军参战部队共有7720人战死,1021人失踪,8663人受伤,2333人生病,确实比苏军要少得多。

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数字并未算上第一次诺门罕事件日军的损失,也不包括安岗支队(第1战车团及其配属的部队)、第3重野炮旅团、关东军的穆棱重炮队、旅顺重炮队等参战部队的伤亡数字。

其中第一次诺门罕事件日军159人战死,12人失踪,119人受伤。还有配合作战的安岗支队共有239人战死,10人失踪,282人受伤,其他部队损失数字不详。

综上计算,在诺门罕战役中日军可以查证的损失数字是共死亡和失踪9161人,伤病11397人,合计伤亡20558人。

考虑到第3重野炮旅团、关东军重炮部队毕竟是人数有限,而且只是支援部队,直接损失数字不过太大。那么日军无论是死亡、失踪人数还是伤亡总数,以日军公开承认的数字来看,都确实要小于苏军。

诺门罕战役苏军获胜,伤亡为何比日军更多?两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然而战报上日军的伤亡统计并不能反应其真实损失。

由于日军的死亡士兵有抚恤制度,很多人因此认为日军的战报上的死亡数字,无法作假,不然岂不是死者的家属会去闹事,从而相信日军关于自身损失的报告都是真实无误的。然而实际上日军的战报和抚恤并没有什么关系。

按照日本在1935年1月颁发的《战时死亡者及生死不明者报告手续》规定,如果战斗中有士兵死亡,那么就有死者所属部队的师团进行统计,然后由师团长将死亡证明书交给留守师团,留守师团再通知死者家属和陆军省。

此外师团司令部会另外起草一份战报上报给军司令部,军司令部再据此上报,最终形成一份战报。

诺门罕战役苏军获胜,伤亡为何比日军更多?两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所以在战报上写死多少人,和实际抚恤工作没有任何关系。这么一来就给日军打败仗以后修改伤亡数字,掩饰自己失败留下了余地。

比较常见的操作手法,就是把被击毙的士兵写少一点,统计到战伤死或者病死里去,这么一来战斗死亡数字就下来了。而且战死、病死抚恤都一样,因此对这种事日军内部往往都不会追查。

当然,这直接就导致了日军战时生病的人数激增。比如说在衡阳会战时,日军自己统计到7月20日为止,其损失36.8%是生病,都要让人怀疑日军是不是一群弱不禁风的宅男,一打仗就病倒一片。

诺门罕战役苏军获胜,伤亡为何比日军更多?两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另外一个办法,则是减少伤员数字。其实既然死人都能改数字,伤员就更容易了。比如说这轻伤和轻微伤的伤员“轻伤不下火线”,不往后方送也不上报,野战医院简单处理一下,师团内部把这个数字消化了,这伤员数字就能好看不少。

比如说四行仓库按照日军战报是战伤死1人,重伤2人,轻伤24人,轻微伤14人,因为损失不大,所以写得很详尽,这个数字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觉得这个数字不好看,那么一线部队很可能就会上报战伤死1人,伤2人,轻伤和轻微伤的38人就瞒报下来了。

所以呢,看到日军战报一旦简略成死多少人,伤多少人,不提重伤、轻伤、轻微伤,一般都先打个问号吧。

第三,就是混淆统计时间和统计范围。比如前面提到第6军军医部的统计就没算第一次诺门罕事件的损失,配合作战的安岗支队、重炮部队也没提起。这么一来伤亡数字也能好看不少。

诺门罕战役苏军获胜,伤亡为何比日军更多?两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因此日军的战报,特别是像诺门罕战役这种战败情况下的战报,有多少参考价值很值得怀疑。这一点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得到证实。

8月30日,日本参谋本部派来约束关东军不得再在诺门罕扩大事端的中岛铁藏中将在抵达关东军司令部,听取了前线实际情况汇报以后,立刻表示参谋本部并不了解前线情况,既然损失如此之大,不继续打是不行的。

此事证明了日本参谋本部拿到的报告里伤亡数字被大大减少,中岛不去前线,都不知道实际损失比报告的要大。

此外实际上日本自己国内也有不少资料提到日军在诺门罕战役中的损失要更大。比如说《诺门罕全战史》就提到日军的实际死亡人数达到了11124人,比前面说的数字要大得多。

诺门罕战役苏军获胜,伤亡为何比日军更多?两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所以日军那个战报上的数字,也就只能参考一下。诺门罕战役到底哪方损失更大,实际情况并不好说。

而苏军损失的绝对数字有些高也并不奇怪。

当然了,即使忽略日军到底损失了多少这个问题,单纯从苏军的损失数字来说,苏军在坦克数量和支援火力都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死伤这么多人,损失还是偏高了,不过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苏军在大清洗后、卫国战争前是公认的低谷时期。这一时期的苏军大批有经验的指挥官被撤职,部队的能动性大为下降。而苏联的重心在欧洲,随着德国的重新武装,欧洲局势紧张,主力更是大部分部署在欧洲各军区,特别是对德一线的西部五军区。

相对来说,远东地区军事压力没那么大,远东军区的部队自然是在苏军中又属于素质比较差的那种,整体战斗力非常低下。

诺门罕战役苏军获胜,伤亡为何比日军更多?两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比如说第一次诺门罕事件以后,由于对前线指挥官能力不放心,朱可夫奉命前往塔木察格布拉克的第57特别军司令部进行视察。结果他惊讶地发现到此时为止,整个司令部只有一个人去过前线,包括军长费克连科在内的其他人对于前线情况一无所知。

而当朱可夫提出一起去前线视察时,费克连科很干脆的以自己正在等一个电话为由拒绝了,最后朱可夫只能自己前往。也正是朱可夫这个报告,莫斯科才最终决定由他接管第57特别军。

由这个事件可以看出,第57特别军的指挥层面有些问题,而其下属部队情况也不怎么好。

比如说参战的第82师只是一个地方部队,缺编严重,战时临时补充了2000新兵。而且部队也缺乏训练。朱可夫在回忆录里提到在最初的战斗中,第82师听到炮声都会溃散,经过一个月适应以后,才初步具有了战斗力。

所以这第57特别军的战斗力并不强,朱可夫虽然是二战名将,但是他毕竟是临战才接管部队,也不可能一下子把部队的情况彻底改善。

诺门罕战役苏军获胜,伤亡为何比日军更多?两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相比之下,此时的日本尚未卷入太平洋战争,而且刚刚因为侵华战争需要完成动员,其军队实力处于历史高峰时期。

日本参战的日军第7师团是在甲午战争时期组建,参加过日俄战争,是日军最老牌的师团之一,战斗力在日军各师团中也是名列前茅。

而第23师团虽然是1938年才组建,看着是一个新部队,但是其下属的三个联队是由第5、6、14师团分别负责组建(每个师团负责一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大队,工兵、辎重、卫生等单位则由第5、6两个师团分担),所有士官和下级军官全部来自这三个日军的主力师团,其中不少军官还参加过侵华战争,战斗经验丰富。士兵也都是经过了一到二年训练以后才编入部队,因此第23师团的战斗力也不容轻视。

至于其他几个部队则更宝贵了,第1战车团是日本当时唯一的一个坦克部队。第3重野炮旅团下面的第1重炮联队是当时日本第一个完全实行摩托化的炮兵联队,整个旅团日军一直没舍得在侵华战争中动用过(其中有大约一半的官兵轮流调往中国战场,因此战斗经验也很丰富)。而关东军的重炮部队,则是从虎林、旅顺等要塞基地里抽调而来,都是堪称国宝级的部队。

所以这一战其实是低谷时期的苏军二流部队对高峰时期的日军主力部队,苏军伤亡数字大一些也就不奇怪了。

诺门罕战役苏军获胜,伤亡为何比日军更多?两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1-25 13:14
下一篇 2023-01-25 13: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