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一名,是汉语的文雅音译,并不是其人最开始的本名。由于史料的缺乏,皇太极的本名一直众说纷纭,但这一富贵吉祥的名字后世却广为人知。
说起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可谓名声赫赫,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努尔哈赤封为“贝勒” 的子侄中排行第四,也称“四贝勒”,是大清王朝的建立者。皇太极名字威武霸气,听起来就是天潢贵胄,自带王者光环,这样的人君临天下似乎理所当然。
但如果问你阿巴海是谁?可能大多人都是一头雾水。听名字,像是蒙古人、像是满洲人,还有点像匈奴人、突厥人。总之,越听越像在草原上骑着马、赶着牛羊、追着白云的放牧人,或者是在森林里头戴树叶、身披虎皮,躲在树梢后瞄准野猪、野鹿放冷箭的猎人。其实,阿巴海很有可能就是皇太极。
皇太极怎么还有其它的名字?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台吉”一词的由来
台吉,就是汉语太子的音译,是蒙古贵族的一种称号。成吉思汗时代,原本只用于皇子,后期逐渐成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通称。
俄罗斯历史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夫在研究蒙古社会制度时说:“封建阶级的最上层,即成吉思汗系拥有分地的诸王,他们在元代已经不叫可卜温,而是称作借自汉语的taiji(台吉)了。”
元朝灭亡后,元帝和宗室贵族、大臣逃回蒙古,成吉思汗后裔“黄金家族”的神圣性被桀骜不驯的瓦剌部(也就是后期的厄鲁特蒙古,也称卫拉特蒙古)打破,大汗的地位一落千丈,台吉的称号也不再是黄金家族的专利。
明朝中后期以后,但凡是蒙古贵族,均可以被名正言顺的称之为台吉,变成蒙古贵族常见的头衔或名字。
弗拉基米尔佐夫谈到:“回到草原以后,许多宗王开始用这个称号(台吉)来显示他们领地的广大和权势的强盛。”
德国历史学家帕拉斯谈到:“在卡尔梅克部(瓦剌)和蒙古部,拥有一部人民的王公叫台吉,由该王族的王子继承。”
明代汉文史籍更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1571年,蒙古土默特部头目俺答汗和明朝建立互市贸易关系,受封为“顺义王”,向明朝上《北狄顺义王俺答写表》,罗列了64名土默特部大小头目,其中48人称作台吉。
但同时,大肆称台吉使得这一称号慢慢贬值,台吉太多太滥,地位慢慢跟后世的“阿哥”差不多了。
有多少种“台吉”
人与人不一样,台吉与台吉也不一样。
普通的贵族,以台吉为头衔,或是在起名字时加上台吉二字,别人一看即知是身份高贵,惹不起,但只是基础的台吉。
但还有一类更高等级、更资深的台吉,称之为黄台吉、珲台吉、洪台吉或鸿台吉。“黄、珲、洪、鸿”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学者们众说纷纭。
有的说“黄台吉”就是皇太子,“珲台吉”或者“洪台吉”,意思差不多,都是高贵的台吉,地位相当于大汗之下的皇太子,或者是副汗,副王,表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总之,在普通的台吉称号之前加上“黄、珲、洪、鸿”等字,表明身份与众不同。很像唐太宗李世民的“天可汗”称号——在“可汗”之前加上“天”字,以区别于普通的“可汗”,更显得尊贵和神圣。
皇太极是位什么“台吉”
皇太极生活的时代,女真人的后金国刚刚建立,各方面受蒙古文化影响极大。台吉这个词,先进入蒙古语,再进入到女真语(满洲语)。
女真人原本称呼自己的贵族首领为“贝勒”,但当时很多女真贵族仰慕蒙古,或者干脆很多女真人的首领就是蒙古人,比如我们熟知的叶赫部(慈禧太后的老祖宗之部)领主本出自蒙古土默特部,原姓土默特氏,其家族加入女真部后才改为“那拉氏”。很多女真贵族尊崇、仰慕或是为了倚靠蒙古,便称呼自己的子弟为“台吉”。
女真(满族)人,把“台吉”这一称号基本等同于自己本族传统的“贝勒”。
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皇太极出生于1592年,可见皇太极出生时,后金还没有建立,皇太极当然也不可能直接就被立为“皇太子”而取名叫“皇太极”。况且努尔哈赤起兵之初时,还以嫡长子褚英为汗位继承人,由此看来“黄台吉”或“皇太极”很可能并不是皇太极之人的本名。
1615年,努尔哈赤下令处死褚英,努尔哈赤的四个子侄贝勒被同时尊宠,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此时,皇太极虽然排名第四,但是凭借多年以来的赫赫战功,加上其本人睿智英武,四贝勒地位已俨然超然于诸位哥哥之上。再加上最有希望继位的大贝勒代善屡次因罪被努尔哈赤斥责,实际上皇太极已经隐然取得了汗位继承人的身份,其“黄台吉”、“皇太极”的称号开始广为流传,成为朝野心中的副汗、副王。
hong taiji是怎么一步步变为皇太极的
当时,汉人的明朝与后金(清朝)处于敌对地位,明朝称呼后金(清朝)为胡虏,后金(清朝)的统治者为胡酋、虏酋,极尽贬低、挖苦之能事。
皇太极的名字传到大明君臣的耳中也没有好样,这个名字怎么翻译的都有,或是菜名“黄台鸡”,或是呓语“红歹是”,或是念咒经文一般的“洪佗始、洪他时”,稍微文雅点的称做“洪太氏,洪太吉”。但也应注意的是,当时满语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对姓名的称呼多有混乱之处,这与使用习惯有关,汉语无法正确翻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在。
1636年,后金正式改称为大清,效仿中原制度和汉族礼制。清朝内部有很多有学识素养的汉族官员,非常重视这些尊称礼仪,所以他们特意选了“皇、太、极”这三个汉字作为“hong taiji”的音译——这就是汉文“皇太极”的来源。
到乾隆年间,编修《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直接就把早期的hong taiji(原始文字为满文)改为“皇太极”,这一名字彻底实锤了。
皇太极本名到底是什么
由于早期老满文、蒙文资料的缺失,加之缺少汉文材料的佐证,皇太极的本名众说纷纭。
- 俄罗斯汉学家戈尔斯基认为皇太极的本名是阿巴海(Abakhai)。此说曾一度被西方学界广泛接受,但这个名字并没有在当时的汉文、满文、蒙古文文献中出现过,因此目前还有争议。
- 著名的清史和满族史学家金启琮先生讲到,努尔哈赤的满文原义为“野猪皮”,舒尔哈齐为“小野猪皮”,雅尔哈齐为“豹皮”,而多尔衮为“獾”,所以皇太极名为“苍狼”最合理。
- 朝鲜史书《李朝实录》中,皇太极的名字更有个性,叫做“黑还勃烈”。
- 明代陈仁锡的《山海纪闻》里,皇太极以“喝竿”的名字出现。
- 日本学者三田村泰助则根据上面两种历史文献,提出皇太极本来的名字可能做叫做“Hekan”。
但其实,“喝竿”或“Hekan”都是“合罕”的意思,蒙古人常把“大汗”称之为“合罕”,这是一种称谓,而不是姓名。因此,皇太极的本名,目前一直没有最终定论。
番外,后世的台吉
清代以后,台吉继续被清朝统治者沿用,作为一种身份或头衔,在蒙古贵族中间使用,主要有两种含义。
- 一种是尊称。但凡有爵位的蒙古贵族,无论是汗、亲王、郡王,还是镇国公、辅国公、台吉,均统称为“台吉”,以示尊荣。有作为蒙古一旗之主执政的台吉,有闲散(不执政)的台吉,有世袭罔替的台吉,也有不世袭的台吉。
- 一种是特指的爵位。有一等到四等台吉,位列汗、亲王、郡王、镇国公、辅国公之下,是蒙古贵族封爵的第六到第九等。
清朝对蒙古贵族的安置,对蒙古社会的安定和巩固清朝的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在蒙古族地区彻底废除了贵族专政的扎萨克制度,台吉才同其他蒙古贵族封爵封号一起成为历史。
总之“皇太极”如此霸气的名字并不是一开始就跟着这位大清皇帝的,而是后来改进后流传下来的。但皇太极继位为汗,称帝改元,统一漠南蒙古,占领山海关以北的广袤领土,奠定大清基业,其胆略和气魄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他也是我国历史一位杰出的统治者。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