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古代帝王手中虽然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若想管理好一个王朝必须有人来辅佐自己,而且这类人需要对自己忠心耿耿。
王朝更迭之时,臣子们的忠诚是保障政权稳固的决定因素之一,所以很多皇帝在人生晚年都会为此煞费苦心,拥有三十多个儿子的康熙皇帝更是如此。
他曾在临死前点名让一个人陪葬,哪怕此人是自己最重视的臣子,为何康熙皇帝要这么做呢?真正的原因直到雍正登基后才明白。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康熙皇帝的小心思
公元1708年,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理由,废除了太子胤礽,第一阶段的九子夺嫡拉开了帷幕。
此后的一年中,大皇子和八皇子展开了角逐,但最后都失败了,为了平息兄弟之间的冲突,康熙皇帝再次下诏复立皇太子胤礽。不过,这样的局面也仅仅只持续了3年。
公元1712年,太子胤礽再度被废黜,而后一直被监禁到死。九子夺嫡的第二阶段,四皇子认为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便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
八皇子虽然没有了上位的资格,但他依然想要从中分一杯羹,便开始支持四皇子的弟弟十四皇子,九子夺嫡的局面达到了高潮。对于儿子们之间的争夺康熙知道吗?答案是知道的。
只是,自古以来皇权的争夺就伴随着血腥,想要登临皇帝之位野心和手段必须具备,儿子们竞争康熙虽不愿看到,但温室里的花朵也不是他心中所愿。
当然,冷眼看待儿子们争夺储君的同时,康熙皇帝也为儿子物色了“辅政人物”。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接管政权时遭到了鳌拜的抵制,大清朝差点改朝换代。
为了避免此事再度发生,必须要选两个可靠的人物,来担任皇权更迭的定山石,隆科多与年羹尧应时而出。《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被演绎成雍正“潜邸奴才”,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由康熙皇帝一手提拔起来。
同样隆科多被演绎的一文不值,这与真实的历史偏差甚多,要不然也不会被康熙皇帝如此看重,甚至煞费苦心设下一计,让隆科多对儿子忠心耿耿。
隆科多是何许人也
隆科多出身满洲贵族,家族背景十分的显赫,也是因为如此他很早就进入了康熙皇帝的视线。公元1688年,隆科多被任命为一等护卫,主要管理的就是康熙皇帝的出行事宜。
这个官职实权虽不是很高,但地位和未来的潜力却十足,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果不其然,隆科多办事机敏、行事周全很快就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认可,直接被提拔为銮仪使、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此后的多年里,隆科多偶然失误但康熙皇帝只是斥责,并没有影响他的前途。6年之后,隆科多因工作出色,再度得到了康熙的提拔成为了步兵统领。
何为“步军统领”,它的全名叫做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的守卫和门禁事务,用现在的话来说相当于京师警卫系统的最高长官。
明朝时期,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作为自己的耳目,康熙时期虽然没有锦衣卫,但隆多科扮演的就是锦衣卫的角色,康熙皇帝一边告诫他:“你要行为端正,勤勉为之,便可以得到好的名声……慎之!勉之……”
一边又让隆科多监视满朝文武百官的动向,太子胤礽两次被废除的“负面消息”,大部分都与隆科多的监视有关。从这里来看,隆科多堪称康熙晚年的心腹,就如同和珅之与乾隆。
不过,康熙毕竟是王朝的皇帝,他想问题比很多人都全面、长远。隆科多为康熙办事的同时,也在不断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在八皇子、四皇子之间来回摆动,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康熙生怕他尾大不掉成为下一个鳌拜,于是便想要敲打敲打隆科多,给自己未来登基的儿子系上一个保险,于是乎就出现了这样让人不明所以的一幕。
大限到来之前康熙曾下了一道圣旨,圣旨的内容大概就是“让隆科多为自己殉葬”,给皇帝殉葬名义上是一种恩赐,但又有多少人愿意却死呢,贵族出身的隆科多更不愿意。
此事是四皇子负责的,隆科多便想让他给自己说说好话,以救自己一命。雍正虽然对父亲康熙的做法十分不解,但隆科多是自己夺嫡的关键人物,必须要把他救下来。
不久后雍正进入皇宫找父亲沟通,他并没有花费多大的力气此事便被解决了,甚至于康熙皇帝还召见了隆科多,并将其封为顾命大臣,他也算是因祸得福。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登基称帝,也正是在登基后雍正才慢慢地明白父亲那么做的用意。
康熙皇帝的用意
隆科多的祖上就跟随努尔哈赤一起打天下,他的父亲佟国维更是朝廷柱石,他的姑母是康熙的皇后,姐姐也是康熙的皇后,足见他的背景有多强。
另外,隆科多成为步兵统领后,负责北京城安保的同时,也在不断为自己谋福利。他勾结权贵拉拢朝廷重臣,手里不仅有重兵,政治话语权也非常的高。
都说胤禛是隆科多的舅舅、玩伴,但在真正的权力面前亲情又算什么呢?有如此权力的隆科多凭什么把雍正放在眼里,完全有实力成为下一个鳌拜,而且因康熙没有提前立储也让雍正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
有意思的是,这一切的问题都随着雍正救下隆科多而消失了,或许雍正自己都不清楚为何自己就说了几句好话,隆科多不仅被救了下来,反而还成为了顾命大臣。
原因很简单,康熙皇帝本来就不想杀隆科多,他那么做就是想让隆科多欠雍正一个人情,进而对雍正皇帝死心塌地,为自己的儿子铺好路。
事实也的确是按照康熙的剧本走的,隆科多并不清楚雍正做了啥,但他却知道自己得救了,而且还更进一步成为了顾命大臣,自此开始一心为雍正办事。
站在康熙曾经的位置上,雍正也慢慢明白了父亲的意图,他开始重用隆科多。即位之初,雍正就因他有从龙之功,将其封为一等公、吏部尚书,儿子也受到了重用。
甚至于雍正私下里不称隆科多为臣子,而是叫他舅舅,足见拉拢他的心思有多重。同一时期,隆科多有多么辉煌,大将年羹尧就有多么耀眼。
对待这位康熙时期的大将,雍正继续让他留任四川、陕西总督,还加封三等公、太保等名誉,甚至娶了年羹尧的妹妹以表诚意、以示拉拢。
通过《雍正王朝》之类的影视剧我们可以知道,雍正皇帝即位之初政治不稳、边疆不稳,隆科多和年羹尧二人在稳固大局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雍正二年,隆科多与年羹尧又一起被赏赐了“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等,这些基本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荣誉,但也促使了两人野心的膨胀。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隆科多权力巅峰的时候,大清朝的官吏的选举都需要经过他的手,甚至于隆科多自己就能够决定官员的任免,当时的人俗称“佟选”。
年羹尧在川陕一带也是如此,拥有着绝对的官员任免权,丝毫不将皇权放在眼里,俗称为“年选”,边军的将士也只知道年羹尧的将领,而不知雍正皇帝的君令。
正所谓欲要一个人灭亡,必先让他膨胀,年、隆两人便是如此。西北边疆的战事结束后,雍正皇帝就将年羹尧杀了,还牵连了他身后的家族。
同一时期(雍正三年),隆科多就被撤掉了步军统领的职务,另外还以结党营私、贪污受贿之名撤掉了一些其它职务,一朝从巅峰跌落低估。
有一天雍正将隆科多叫到跟前,对着他说:“朕登位之初,你与年羹尧都被朕当做心腹,丝毫不加猜疑防范。谁知道朕视为朕的心腹,竟敢有二心……明珠等人就是前车之鉴,不要自取灭亡。”
很显然,雍正皇帝把此事说得很明白了,可笑的是隆科多依然没有警觉,依旧在京师内作威作福、损公肥私,最终雍正不得不对他下杀心。
大约在雍正五年的时候,隆科多在边境与沙俄谈判,他再度被查出结党营私、私藏玉牒,雍正不惜影响谈判的事情也要将他逮捕,进而问罪抄家。
同一年的10月份,隆科多被定下了四十一条大罪,被永久囚禁于畅春园附近外围筑屋三楹,长子被撤职、次子被发配黑龙江,继年羹尧之后的另一辅佐重臣落下帷幕。
总的来说,隆科多被杀属于咎由自取,但也有着雍正的帝王之心,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隆科多、年羹尧都不是自己一手提拔的,飞鸟不尽良弓不藏,一旦没有利用价值自然会被抛弃。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