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是清官吗(张居正晚年有多昏庸腐败)

张居正是清官还是贪官?

曾听不止一个朋友提过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所谓“清”与“贪”不过是对官品的评价,除非清廉到带动满朝文武起到楷模作用,除非贪婪到侵吞的银子影响国家发展,都不如以“功”与“过”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更妥帖。

就像评价一个皇帝是仁善还是残暴意义不大,倒不如探讨他是个有为之君还是无为庸君。秦始皇嬴政何其残暴?隋炀帝杨广何其无端?但长城与大运河是惠及万世的工程,他们的所作所为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留下痕迹,总好过那些满嘴仁义道德却没有实绩的庸君。

张居正是清官还是贪官?世人对张居正的评价已经变了味

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至今已离世四百年有余。在这四个世纪里,世人从未间断过对他的评价。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所以世人对张居正的评价各不相同。不过,不论如何,非褒既贬的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毕竟历史人物不是个性不鲜明的“单面人”,怎能以简单的单向评价分析古人的复杂人格?

当年,万历皇帝在自己的老师驾鹤归西后,亲自拟下手谕,剥夺了张居正生前的一切荣耀和地位,将他的罪状公诸于众。当抄家的公差来到张府,将这里翻了个底朝天后,满朝文武都看清了当前的政治风向:万岁爷要狠整老张!明朝的官僚制度,注定使官场遍布墙头草。万历所引发的这场清算的旋风,使所有人都改变了立场。

那些早年与张居正亲近的人纷纷对其敬而远之,巴不得这辈子从未认识过姓张的;中立的人明哲保身,一问三不知;习惯于投机倒把的人趁机火上浇油,向皇帝大表忠心;与张居正素有间隙的官员则伺机报复,巴不得将其挫骨扬灰。

短短几天之内,原本处于政坛巅峰的首辅大人张居正,竟沦落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每天有数之不尽的粪盆扣在他的头上。好在张居正早已魂归故里,否则当他听说自己变成了专权乱政、贪赃枉法、欺君罔上的罪臣时,被气得活过来也未可知。

张居正是清官还是贪官?世人对张居正的评价已经变了味

这些罪状,算是张居正过世以后时人对他的评价,那么,这些评价真的中肯,真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吗?

显然并非如此。

时人的意识里哪有“客观”这个概念?他们只是凭借主观思想,满足某种政治需要罢了。张居正是不是罪臣,其实和他们毫无关联。在这墙倒众人推的大局势下,若不伸手出力,岂不显得不忠于明室?

所幸,当时还有良知尚在的寥寥数人,他们身居高位不惧怕其他政敌的排挤打压,所以这些人敢于在人人抨击张居正的社会背景下,顶着莫大的压力为这位旧交说上几句良心话。即便,这些话在时人看来是大逆不道的,甚至会为他们招致杀身之祸,但这几位真正的君子仍敢于坦言,这是难能可贵的。

例如当时的左都御史赵锦,就是个刚正不阿的家伙。根据《春明梦余录》的记载,赵锦非但不是张居正的知交好友,还是他的政敌。早年张居正得势,两人因为政见不合所以素有间隙,后来在张居正的暗箱操作下赵锦不得不提前退休回家养老。由于张居正垮台,赵锦才得以被朝廷启用,重回官场担任检察机构的执行官。

那些弹劾张居正的奏章,经万历批示后均会被送到赵锦处,由他来进行查证和审核。面对堆积成小山的指控,赵锦一宗宗一件件仔细查办,一丝不苟。在整理完所有指控后,赵锦发现里面有绝大多数指控都是不成立的,显然是一些投机倒把分子浑水摸鱼之作。所以,赵锦当即汇报万历,规劝皇帝一定要遏止这种不正之风,肃清朝纲。

张居正是清官还是贪官?世人对张居正的评价已经变了味

除此之外,赵锦还向万历表达了自己对这位政敌的看法:他是个真正肯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大臣。赵锦的做法一经传扬,文武百官大多对他颇有微词。对此,赵锦的解释是这样的:作为个人而言,张居正与我有深仇大恨。但在国家大事面前,怎能站在个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呢?

潘季驯时任刑部尚书,说起来张居正正是他的贵人。早年潘季驯在治理黄河水患时做出了突出的政绩,张居正赏识他的才华为其引荐入京,所以潘季驯才走上了一条广阔的仕途。在张居正死后,绝大多数与张居正亲近的人,正考虑着该如何与张居正甩脱关系,唯恐有人说自己是张居正的老朋友。

然而,潘季驯却在张府被查抄,张氏子弟身陷囹圄,张居正的老娘垂暮待死时站了出来,向万历请示宽缓对张居正的处理。继潘季驯之后,礼部尚书杨威也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即便张居正罪恶滔天,他的罪行也不该祸及家人。两位举足轻重的尚书联合上书,这股官场清流的分量相当重,尤其是在那个歪风邪气弥漫朝野的特殊时期。

其实,当时敢替张居正说话的人不止这几位,但因为他们的地位不如上述三人高,竟因说了几句公道话而招致灾祸,着实令人唏嘘。万历帝就像是被养父责打了十几年的小孩,养父故去后他表现出一副歇斯底里的样子,在灵位前痛斥其非。所以,在张居正死后不久的清算事件中,鲜有大臣敢顶风为其正名。

张居正是清官还是贪官?世人对张居正的评价已经变了味

一年以后,认为事态平复的中立主义者,终于肯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以法治驭天下,朝令昔行”、“尊主权,强国政”、“太仓粟可支七年,银可支二年”一时间,表彰张居正功绩的奏章重新引领了政治风尚,忠义之士终于不再畏首畏尾。

不过,谁都没想到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恨意已经深入骨髓。短暂的报复没能让万历皇帝解恨,他想要让张居正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当这些中立人士发表中肯的观点时,万历皇帝露出一副冷淡的表情,开始弹压这些替张居正说话的人。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固执己见的万历皇帝用实际行动将自己推向了舆论的对立面。“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这一时期的万历皇帝,已经彻底沦为时人思想意识里的昏聩之君。

距离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已过了四百年,但关于张居正的热议却没停止过。万历皇帝越是歇斯底里,越是铁腕弹压,反而增加了张居正的“身后名”。

中国的史学爱好者,往往会将历史人物的某些做法归结于“掩饰就是事实”。所以,万历皇帝的“倒张行动”越是夸张,越显得他理亏。到了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张居正是一个在死后遭到清算报复的“治世名相”,其地位足以与诸葛亮、魏征等千古名臣比肩。

在隆庆与万历两朝,明朝明显已走向了下坡路,张居正横空出世力挽狂澜,以一个人的力量拨乱反正开创新秩序,为大明王朝强行续命五十年。甚至,笔者还见过“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也,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的说法,仿佛除了张居正之外,大明再没有拿得出手的忠臣良相,偌大的朱明帝国唯有张居正鹤立鸡群。

张居正是清官还是贪官?世人对张居正的评价已经变了味

显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世人对张居正的评价已经变了味道,甚至有“捧杀”之嫌。

“江陵盖以相而兼将,.藏数十万甲兵于胸中,而指挥于数千里之外,进退疾徐,洞若观火,故能奠安中夏,垂及十年。”看到这段描述,你是否想到了三国时代的周瑜、郭嘉之流?谁能想到,这是清人对张居正生平进行的总结归纳!这种离谱的评语,和先前那些将张居正推到茅坑里的诋毁之词一样,根本不具备客观性。

诚然,张居正是一位伯乐,他能看出戚继光和李成梁的才华,将他们调遣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边疆。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张居正只是起到了伯乐的作用,仅此而已。那些光辉的对外战争史,是戚继光、李成梁书写的。没有任何史料表明,张居正在对外战争期间曾坐镇后方下达过某种指令。

张居正的确是个人才,但他的“专业”在于内政,绝非战场上的谋略,若说他像张良一样有运筹帷幄千里之外的本事,笔者是决计不会相信的。对于某些历史人物,过分地褒扬亦是不正确的,这不就是在走万历皇帝一样的偏激路线吗?赵翼曾说过一句经典的名言:“闲翻青史几悲凉,功罪千秋少尺量”。

功与过是相对的,所以站在不同立场的后人均很难以客观角度评判历史人物。虽然,身为“过来人”的我们手边有充足的资料和丰富的历史经验,但却不代表我们可以以偏见对古代人物进行盖棺论定。为什么赵翼在青史中读出了几分“悲凉”的意味呢?我想他不是在为那些活在过去的人悲凉,而是在为那些满含偏见的史观悲凉。

参考资料:

【《明史》、《辑校万历起居注》】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1)
上一篇 2023-02-27 09:48
下一篇 2023-02-27 1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