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谱写人类文明新篇章,共同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是总书记2019年5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收录在《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这篇重要文献系统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观,深刻阐释了中国关于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正义主张,为促进中外文明对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基础上提出的创新理念,其核心就是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世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不同文明间相互交流、和谐共处。在不同文明间开展交流互鉴,能够加深对彼此的历史、文化、国情的认知和了解,形成对彼此间意图的直接认知和判断,有助于拉近彼此间心理上的距离,并在日积月累中培育和塑造出深厚的感情。历史上,亚洲先人们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互鉴。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促进了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相知相亲和命运与共意识的形成。

第二,有助于不同文明间缩小分歧、消除隔阂。多样性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客观状态,既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也反映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有时会表现为认知上的误解、政策上的分歧、利益上的矛盾、文化上的冲突等。通过文明交流互鉴,有关各方可以在对话沟通中,理性、客观地把握对方的真实意图和现实处境,产生同理心,从而比较容易找到化解矛盾的思路。即便矛盾和分歧一时难以化解,也可以通过换位思考和理性评判,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对待彼此间的差异。

第三,有助于不同文明间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通过开展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增强国际社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促进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严峻挑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繁荣争取光明的未来。

推动文明交流对话必须坚持正确的交流互鉴观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文明交流交往的历史。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秉持“西方文明优越论”,给人类文明史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人类文明史也一再证明,唯有依据正确的交流互鉴观,才有助于促进不同文明间关系的良性互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创造有利条件。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唯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互鉴才能顺利展开。不以平等的心态、姿态看待其他文明,而是带着文明的傲慢去歧视其他文明,不可能欣赏到其他文明的魅力和光彩,也就不可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交流互鉴。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是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石。任何一种文明,只要能够穿越历史的时空,存在于当今的现实世界,就有其存在的理由、意义和价值。无论是文学、艺术、喜剧,还是宗教、风俗、哲学,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关键是要具备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胸怀、理念和思维。总书记强调:“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是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这是被人类文明历史一再证明的文明发展基本规律。正如总书记所说:“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当前,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强调文明交流互鉴的对等平等、多元多向,对于塑造平等的文明关系、营造良好的文明对话环境、建构和谐的文明秩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支撑。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唯有如此,文明才能不断地在历史时空中放射出夺目光彩。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极大地激活了中华文明的时代生命力,也为21世纪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撑。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指明,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大力弘扬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应该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方向。

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价值遵循。长期以来,西方霸权国家基于“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在国际社会中极力推广西方“普世价值观”,大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导致了不平等、不公正的文明关系。近年来,国际社会中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鉴于此,中国不仅有必要在文明交流对话中大力唱响全人类共同价值,进一步扩大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影响力,而且有必要团结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获得广泛的国际共识,更好地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规则转化,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明确价值规范。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任何一种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都兼具价值理想和价值规范的双重功能。价值理想表达了价值主体内心深处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而价值规范则体现为对价值主体行为的限制、规范和约束。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既是人类多元价值的组成部分,又体现着普遍适用性,具有文化规范的功能。通过文明交流对话,努力使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广泛国际共识的组成部分,使之成为处理不同文明间关系的重要原则,将对文明交流互鉴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

积极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价值示范。中国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定倡导者和积极践行者,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不懈努力。但必须看到,要推动国际社会更广泛、更自觉地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还需要不断提升国际引领力,努力在文明对话特别是亚洲文明对话中,积极引导更多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一道积极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提出中国主张、提供价值示范,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转化为国际性公共产品,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3-03 16:02
下一篇 2023-03-03 16: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