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战争:黄帝与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是什么

涿鹿之战的起因

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人们制造工具能力的提高,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保障人们生活必需的物质财富也便相应地增加,人口的增殖加快,原始群落逐渐为氏族公社所代替。当我们的祖先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前后,似乎已有了原始氏族部落争斗的痕迹。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村遗址来看,这个大的氏族居住村落的周围,环绕着一道壕沟,这是否就是当时用来防御其他氏族侵犯而构筑的障碍,还只是一个合理的推想。如果确实如此,那么我们的先人,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已经出现了氏族公社之间的原始争斗了。无疑,在这个时期前后,已出现了我国古代战争雏形。

氏族社会时期,生活在我国古代黄河流域一些氏族部落和生活在长江、淮河流域的众多蛮夷氏族部落,根据传说,我国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战争,是黄帝与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这次战争的起因,虽无确切的史料可考,但据《国语》、《逸周书》、《史记》等记载的一些传说中的叙述,大致情况如下:

涿鹿之战交战双方,各代表一个大的氏族部落群体。

生活在今太行山以东、河南省中部及其以北地区的夏族氏族诸部落,原以神农氏为首。《史记·五帝本纪》记述称:“神农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这说明黄帝公孙轩辕在战胜华夏一些氏族部落后,已取代神农氏而成为华夏氏族群落的重要领袖之一。与公孙轩辕同时崛起的华夏另一领袖炎帝神农氏,欲夺回华夏族首领的地位,与黄帝集团进行了数次较量,均被黄帝战败,这样黄帝便成了华夏族内最强有力的首领。后来,又成为华夏诸氏族部落征战蚩尤的最高统帅。

据传说记载,蚩尤系九黎部族的首领。九黎或称黎苗部族的81个氏族均在蚩尤的统领之下。黎苗部族生活于今中国的东南和长江、汉水流域一带,其活动区域北部已达今河南、山东、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黎苗集团逐步地向北扩展,与华夏集团相遇于今河北中部一带地区,终于爆发了涿鹿大战。

涿鹿之战作战经过

在黎苗诸氏族部落生活的地区,铜铁资源相当丰富,当时他们似已开始制造金属兵器,而黄帝部落则仍使用木质和石质兵器。因而,双方的作战实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距今约5000年的涿鹿之战,开始交战之时,蚩尤部众首先将炎帝击败,占领了华夏部族的大片地区,并自称为炎帝,从而激起了华夏一些氏族部落的激烈反抗。公孙轩辕一方面出于维护华夏诸部落的利益,一方面为援助炎帝,遂毅然率众与蚩尤部众大战于涿鹿(今河北涿州地区)地区。

蚩尤部族凭借较为坚韧的兵器,占有近战的一定优势。从一些传说的记述来看,黄帝为战胜蚩尤,采取了不少减杀蚩尤集团优势的重大措施,而蚩尤集团也有一些反措施诸如《逸周书·尝麦》称:“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还有的传说:“蚩尤作大雾,军士昏迷”,“黄帝利用指南车辨别方位,将蚩尤击败擒杀”等等。这些传说虽不可全信,但蚩尤统率的南方黎苗部众,深入北方,不利的天候、人员的伤亡、补给的困难以及长途奔波的疲劳,使其作战实力大减当属必然。而黄帝诸部落均系北方人,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习惯北方的天候,且相对处于以逸待劳的有利战略地位,所以双方经过较量,黄帝部族获胜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评 析

距今约5000年的涿鹿大战,虽系传说中的战争,无确切史料可考,但此次战争却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着多方面划时代的意义。

首先是开创了众多氏族部落联盟作战的先河。这次大战中,蚩尤所统率的部众,一说为分属9个部落;另一说为蚩尤有兄弟81人,这81个兄弟,也即81个氏族,力量当然相当强大。而黄帝统率的部众,虽然传说中没有提及联合的氏族数量,但从他能一举击败蚩尤部众来看,其联合的华夏氏族部落数量也会是相当可观的。而在5000年前的古代,将众多部族联合起来,并在一名最高统帅的指挥之下战胜敌人,又是何等的艰巨。

其次是交战双方利用地理环境和天候条件争夺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黄帝令“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蚩尤作大雾”等等传说,虽然纯属神话,但似乎预示出当时的人类已初步懂得选择有利的自然环境和天候条件进行战争的蛛丝马迹。

再次是人们已经有了战略战术意识的萌芽。据一些史料的传说分析认为,黄帝鉴于蚩尤部众优势的兵力和坚锐的金属兵器,为摆脱自己的劣势地位,战争之初实行了暂时后撤的战略,引诱蚩尤率部北进,乘蚩尤部众不习北方的水土气候、长途奔波疲惫之机,战而胜之。若果真如此,那么,中华民族对战争规律的认识已经起之于原始社会了。

最后,此次战争中,黄帝使用指南车辨别和掌握方位的传说,一旦将来为考古学所证实,则将令人更加惊叹古人的聪明才智。因为后世的一切军事行动已千万次地证明,战争中正确地识别方向往往成为胜败攸关的大事。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3-12 14:41
下一篇 2023-03-12 15: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