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庞德之死投名状)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

建安二十四年(219)襄樊之战,庞德兵败、不降而死,是三国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史实。

一般将庞德之死,归因于“傲慢刚戾、忤逆关羽”。仔细梳理二人对话,会发现庞德是故意求死;甚至可以说、他从未想过生还。

理由显而易见。庞德虽然领军在外,四子却被质押邺县。德若降,子嗣必遭诛戮。为保全家门,唯有一死。

本文共 3500 字,阅读需 7 分钟

从兄庞柔

相比堂兄,儿子的分量无疑更重。

庞德受戮前,与关羽的对话,被陈寿详细载录。未知史源来自荆州将领、还是曹魏官方。

比较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关羽以“庞德从兄”庞柔为饵,诱其归降。

庞柔彼时仕宦刘备,大约是当年(215)随马超出走的一员。

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魏书十八 庞德传》

其从兄名(庞)柔,时在蜀。–《魏略》

庞德履历颇为显眼,曾先后为(南安)郡吏、(凉)州从事。这是“地方豪强”的专属禁脔。另有酒泉庞淯,为州从事。庞氏大约是凉州著姓。

(德)少为郡吏州从事。–《魏书十八 庞德传》

因此,南安庞氏在川中者、绝不止庞柔一人。关羽之所以提到柔,无非是其与庞德的血缘更近。

德出征之前,便因庞柔缘故、遭到襄樊诸将猜忌。为此不得不表示“大将出征、有死无生”;甚至不惜以将军之尊陷阵突击,与羽决死。

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魏书十八 庞德传》

注:所谓“射羽中额”大约是射中头盔。

这与典韦当年(194)弃盾两铠、大破吕布,借此洗刷“张邈故将”的污名是相似的。彼时张邈(典韦故主)随吕布共叛,韦只有以死明志。

鲜血镌成的投名状:论“庞德之死”

庞令明舆榇(棺)决死战

柔与德虽亲,德四子却被质押在邺县。“从兄”与“亲子”相比,便又显得渺小了。须知,“马氏族灭”的血腥尚未褪去,德若降羽,四子必死。

(马)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典略》

德力战求死,亡殁之后、果然家门显赫。武帝赐庞德二子为列侯;文帝又将德另外二子一并赐关内侯。庞德以一人之命,换来全家平安富贵,可谓一本万利。

(武帝)封其二子为列侯。(文帝)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魏书十八 庞德传》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博弈。

庞德不降,刘备绝不会因此诛杀庞柔;但庞德若降,曹操必会为此诛杀庞德四子。

因此,战败被俘时,庞德便已决心求死。

庞德的“诛心术”

如果骂辱关羽尚嫌不足,那就继续骂辱刘备。

庞德求死时,对关羽的詈骂,可谓字字诛心。

关羽甩出诱饵庞柔之后,庞德对关羽极尽侮辱之能事,句句刺痛关侯神经。

庞德先骂羽为“竖子”。

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 –《魏书十八 庞德传》

关羽傲慢,天下闻名。庞德与羽临阵已久,对羽之骄矜十分了解。历来只听曾闻关羽骂马超、骂黄忠、骂孙权甚至骂刘备;从未听闻有人敢当众骂羽,还影射了其最为忌讳的“亡命过往”。把“都督荆州”的君侯,贬低为“一钱不值”的竖子。

庞德又夸曹操“带甲百万”,同时讥笑刘备“庸才”。再次严重损害了关羽颜面。

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魏书十八 庞德传》

鲜血镌成的投名状:论“庞德之死”

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

因为羽曾降曹。此时樊城未下,曹公势力仍强,无疑影射关羽“识人无明”,又自诩“良禽择木”。

借“夸耀曹公而讥笑刘备”,一方面是揭关羽的黑历史,另一方面又侮辱了刘备。

两相比较,“侮辱刘备”是更重要的因素。

因为关羽此前与刘备已构嫌隙,故尤其注意“维护君臣关系”。

是年(219)年初,羽因“与黄忠同列”而不肯受拜,还脱口大骂“老兵”云云。

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蜀书十一 费诗传》

须知“老兵”乃刘备绰号,彭羕就是因詈骂备为“老革”,又与马超酒后胡言而见杀。

注:见《蜀书十 彭羕传》,文多不载。

羽指桑骂槐,已经遭到费诗威胁,称“必有后悔”。在此敏感的背景下,庞德大骂刘备,无疑是故意堵死后路。

(费诗曰)“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 –《蜀书十一 费诗传》

庞德此时补骂刘备为贼,无疑志在求死。

降将的不得已

纳投名状、是外来户的必经之路。只不过外来户与外来户之间,履历年资也各不相同。

庞德与于禁同为降将。庞德替马超征伐、而于禁为鲍信御侮。

所不同者,是鲍信与曹操本为盟友,而马超却与曹操为死敌。

因此于禁相当于“集团内部转岗”;而庞德则属于“竞争对手垮台后被强制收编”。

作为降将,“纳投名状”是不成文的规矩。于禁早年“递为军锋、还为后拒”,临阵先登,有“不可动之节”。甚至不惜杀害同乡昌豨、以此取宠曹操。

(禁)自临与豨决,陨涕而斩之。是时太祖军淳于,闻而叹曰:“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魏书十七 于禁传》

相较之下,庞德的履历十分尴尬。

除了建安七年(202)以盟军姿态随钟繇讨伐河东叛军,并亲手斩杀酋帅郭援之外,其余便不见记载。

德为军锋,进攻(郭)援、(高)干,大破之,亲斩援首。–《魏书十八 庞德传》

更为尴尬之处,是被庞德所杀的郭援、是关中都督钟繇的亲外甥。导致庞德战后还得向钟繇道歉。

德手斩一级,不知是援。战罢之后,众人皆言援死而不得其首。援,钟繇之甥。德晚后于鞬中出一头,繇见之而哭。德谢繇。–《魏略》

鲜血镌成的投名状:论“庞德之死”

钟繇曰:援虽我甥,乃国贼也

更不用说后来庞德随马超叛乱,之前那点儿“不尴不尬”的功绩,无疑也被一笔勾销。

因此在曹营内部缺乏年资、履历的庞德,便不得不临阵效死,自明心迹。

须知,于禁自“鲍信败死”(192)追随曹操,至此(219)已经二十七年。所以于禁投降、魏武念及旧情,不会牵连其家人。禁子于圭依然可以承袭爵位。

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于禁)薨,子(于)圭嗣封益寿亭侯。–《魏书十七 于禁传》

鲜血镌成的投名状:论“庞德之死”

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于禁可降,庞德不可。他是个有着“严重政治污点”的降将,甚至出征时因庞柔缘故、受尽襄樊诸将的白眼。

虽然史无明载,但歧视庞德者,无疑是曹仁和满宠。

曹仁是以“亲戚之尊”而怒斥许褚的悍将,满宠是刻薄寡恩、敢驳荀彧面皮的酷吏。德临阵先登,受缚求死,大约也与长期的心里压抑有关。

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恨之。–《魏书九 曹仁传》

初,彧、融闻(满宠)考掠(杨)彪,皆怒。–《魏书二十六 满宠传》

彼时的樊城,曹仁欲弃城而逃,满宠坚决制止;于禁投刀弃甲,庞德却死战不退,还亲手斩杀了“心志不坚定”的部将董衡、董超。

值得注意之处,是董超系庞德的“部曲将”,相当于铁杆心腹。足见德在绝境之下,也未曾动过投降念头。

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魏书十八 庞德传》

曹仁是宗亲贵胄,于禁是资历三十年的心腹旧臣。讽刺之处、是二人的意志最先动摇。

理由很好理解,因为他们“有所倚仗”(即曹操)。

这与“关羽丢失荆州、依然亡命上庸”,“刘封丢失上庸、仍敢返回成都”是相似的。都是“恃宠而骄”的外在表现。

满宠和庞德则万万不敢降。

满宠得罪了一票士族,若再扣一顶“蛊惑大将逃亡”的帽子,必定被当作替罪羊处死。庞德更惨、本就是替罪羊,若临阵降羽,满门必被诛戮,随故主马超而去。

这就是降将的不得已。

小结

庞德是我十分喜爱的人物。其临难不惧,向死而生,令人称叹。

虽然战斗细节、很可能已经融入了“文学渲染”。毕竟彼时(220)庞德被文帝树立为“曹魏军魂”,与先秦的先轸、王蠋相提并论了。

文帝即王位,乃遣使就德墓赐谥,策曰:“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指庞德)戎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魏书十八 庞德传》

注:先轸,春秋时晋国名将,侮辱国君而亡身谢罪。王蠋,战国时齐国大夫,乐毅破齐,蠋自缢明志。

“丧元”即枭首,元即头颅。“绝脰”即自缢,脰即脖颈。

司马光大概对庞德也颇为欣赏。《资治通鉴》中,一份编年体史料竟全文誊写了《三国志 庞德传》的战斗描述。偏爱之情,足见一斑。

庞德在堤上,被甲持弓,箭不虚发。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德战益怒,气愈壮。–《资治通鉴 汉纪六十》

鲜血镌成的投名状:论“庞德之死”

德意怒恶战,胆气愈壮

庞德彼时(219)一心求死是真,但也有四子被质押邺县的“不得已”。毕竟相比从兄庞柔,亲子庞会的分量无疑更重。

昔日典韦以张邈故将、力战斗死;因此子嗣荣耀,配享庙廷(庞德死后)、甚至被祀以中牢,执诸侯之礼(庞德死前)。

遣归葬襄邑,拜子(典)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魏书十八 典韦传》

这对庞德无疑是很有启发的。

因此战败被俘后,德不惜以“侮辱刘备”的方式、故意激怒关羽,杀身求死。

降将虽然各有难处,但相比“坐拥三十年资历”的于禁,“一无所有”的庞德,唯有以性命为筹码。

这是后来人的不得已。这是鲜血谱就的投名状。


我是胖咪,头条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3-27 13:19
下一篇 2023-03-27 13: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