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不知道您是否见过这样一张照片。
照片中,两位新人身着清末样式的喜服,男子脸色惨白严肃,女子则烈焰红唇,眼睛仿佛挂着两行血泪,身体悬空不见双脚…
这虽然是一张结婚照,但乍一看却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因此在那段时间,这张照片成为了冥婚的象征。以至于许多人只要一搜索“冥婚”,就一定会出现这张图片。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张照片上的新人真的是冥婚夫妻吗?今天,就带大家揭开这张“诡异”照片背后的神秘面纱。
- 【冥婚由何而来?】
这张照片最早出现于2002年,因为照片的整体色调格外暗沉,再加之两人异常僵硬地拍照的姿势,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家里老人时常挂在嘴边的鬼怪之说。
仔细看照片,两个人都穿着喜服,后面是装扮得富丽堂皇的大殿……种种装饰,都在向我们证明这是一张结婚照。
因此,就有人推测这或许是一张“冥婚”照,照片中的女主角并非活人,所以男主角才会表现得那么拘谨。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这对主角,照片也被传播得越来越广。既然网友盛传这张照片是“冥婚”照,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冥婚。
冥婚可以说是封建制度下的一个陋习,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周时代。由于古人信奉轮回,觉得人死后都会有鬼魂,而鬼魂在等待投胎的过程中,需要得到供奉。
因此,我国自古就有拜祖祭奠的习俗。在封建制度的影响下,一些大户人家对鬼神之说、风水堪舆甚是迷信,认为将还未到结婚年龄便夭折的子女葬入祖坟,会导致家宅不宁。
为了能够“保佑”家宅的稳定,他们就会为去世的子女找一个“伴侣”,并且为他们举行结婚仪式,最后再将他们的坟茔迁到一起,这也是最初的冥婚的形式。
关于冥婚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周礼》一书,书中记载:禁迁葬与嫁殇者。当时凡是举办冥婚的,皆声势浩大、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为了避免铺张浪费,天子下令禁止举办冥婚。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冥婚的陋习不仅没能被遏制,反而随着封建制度的加深,变得愈发普遍。
到了宋代时,冥婚已然成了一件寻常事,凡是有未婚男女死亡的家庭,都会专门去打听类似的人家,好为家里早夭的孩子配对。
在这种形势下,也诞生了一种新的职业——“鬼媒人”。据说“鬼媒人”能够与鬼神通过占卜进行交流,想要婚礼进行得顺利,就要先找他们占卜两个人是否合适。
如果得到允婚的卦象,两家人就可以各自为子女准备嫁衣,挑选黄道吉日进行尸骨合葬。等到鬼媒人举行完合婚祭之后,双方就算顺利完婚了。
元朝时,也同样有许多大户人家会为早夭的儿子寻找冥婚对象。《列女传》中有言:“子弟死而无妻者,或求亡女骨合葬之。”说的就是冥婚。
明清时期,冥婚的陋习逐渐蔓延到了平民阶层,并且开始由死人迁坟转变为活人陪葬。许多家境贫寒的人,会选择将自己的子女许配给别人做冥婚对象。
清朝末年,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这种现象逐渐减少,但是仍有一些人会在私下里偷偷举行冥婚,也不乏有专门靠偷尸体配冥婚谋财的人。
前段时间在网上大火的一个舞蹈节目《殙》,就讲述了民国时期,因为冥婚的封建思想导致的一出悲剧。
故事中的女主角就是一个平民,虽然家庭贫寒但是面容姣好,长得非常漂亮。不知从何时起,她的父亲养成了好赌的恶习。俗话说:十赌九输,他不仅没能靠赌发家致富,反而欠下了一屁股债,无力偿还。
眼看着催债人越逼越紧,这时一个狐朋狗友给他出了个主意:隔壁乡里的员外儿子早夭,想要说一门阴亲。员外现在想要找个漂亮的儿媳妇,越漂亮给的钱就越多。
为了能还上欠款,他找上了那个员外。在商量好价格后,他骗自己的女儿说要为她寻了一门好亲事。在结婚当天,女主角欢欢喜喜地为自己化妆,她的母亲却在一旁以泪洗面。
她满心欢喜坐上了花轿,直到走进大殿才发现,她的成亲对象竟然是一个面色苍白、浑身僵硬的死人。惊慌之下她想要逃离结婚现场,却被员外家的仆人死死按住。
最终女主角被强制和已经死去的少爷拜了堂。等到仪式结束后,有两个人从她身后走出来,用绳索将她勒死后和少爷合葬了。
整段舞蹈节奏紧凑,加上极致的肢体表达,向人们展示了冥婚的全过程以及愚昧思想所造成的悲剧。
- 【“冥婚照”从何而来】
正是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陋习,所以许多人在看到这张诡异的照片时,才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冥婚。而想要弄清楚这张照片是否像舞蹈《殙》一样,是否是冥婚下的产物,就要先明确照片的出处。
据调查,这张照片最早出现于2002年,是杂志《中国国家地理》6月份的一期封面上。
2002年《中国国家地理》6月刊
因为出自官方媒体,而这期杂志又是以山西为主题,所以就有人推测,这应当是按照山西冥婚习俗所拍摄的照片。
由于每个人都有好奇心,都习惯性地关注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仔细看照片中的女子,她的眼角仿佛挂着血泪,左边的袖筒也空空如也。
在两个人的身后,还有一道屏风,仔细看屏风上还能在上面看见一道影子,有人猜测那或许就是照片中女子的鬼魂。
反观男子,直挺挺地站立着,虽然眼睛平视前方,但是四肢却显得格外僵硬,仿佛这场婚礼并非出自他的真心。
照片中的种种疑点,让人不得不去往前面提到的冥婚照上联想,这也是为什么这张照片几乎成了“冥婚照”的典型。
照片引起广泛讨论后,网络上开始有许多人“现身说法”,他们讲述了关于照片背后的故事。
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照片中的两个人都是浙江余杭人,两人青梅竹马,虽然男子家境贫寒,但考虑到他相貌端庄、对自己女儿又有求必应,女子的父母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
然而天不遂人愿,两人订婚不久后,女子竟然突发急病,卧病一年后就辞世了。女方的父母不忍心女儿在地下孤零零一个人,就提出让男子和她举办冥婚。
君心如流水,男子自然不愿意这样草草了却自己的一生,便拒绝了女方父母的要求。他强硬的态度惹怒了女方家族,在他们的胁迫下,两个人还是举办了婚礼……
这个故事当然存在不少疑点,比如:为什么已经去世的女子还会睁着眼睛呢?对此,有人说是因为女子没能等到与爱人成亲的那一天,所以死不瞑目。
为什么她还能站立着与男人拜堂呢?也有人补充说或许是后面用棍子撑着她的身体,所以她才会是悬空的状态。
那么屏风上的影子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真的是她的鬼魂来还愿了吗,还是说照片中原本就是两个活人呢?……
虽然这张照片有着种种疑点,但是仍旧有无数人默认它就是“冥婚照”。
俗话说“三人成虎”,在各种版本的故事渲染下,这张照片也渐渐被默认为是冥婚照,不仅在国内颇为出名,渐渐地在海外也引起了许多关注。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 【照片背后的真相】
2015年,在脸书上突然出现了一条澄清帖。
一个昵称为“我是枋寮人”的台湾用户发言称:“这张照片里的主人公姓李,屏东县枋寮乡的人,并不是什么余杭人士。”
澄清贴一经发布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注意,在不久后,不少自称是照片中两个人后代的人,站出来讲出了事情真相。
原来,照片中的女子是当地大户人家的千金,而照片中的男子曾担任水底寮“保正”一职。两人的照片乃是他们举行婚礼前按照西方习俗拍摄的结婚照,并非什么冥婚照。
作为他们的后人,看到象征着自己先祖爱情的照片,被一个个不明真相的人打上“冥婚”的烙印,李氏家族的后人决定说出真相,不能任由他人辱没先祖。
而这张照片至今仍旧被李家人挂在大堂的墙上,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人都会一起祭拜他们。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希望网友能够尊重他们的先祖,不要再继续以讹传讹了。
李家人悬挂的照片
那为什么这张照片,会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拿来当介绍山西的封面呢?
这时,不少网友开始质疑官方是不是未经允许,就刊印了他人的照片,是否损害了他人的权益?也有人认为官方并不会犯这样明显的错误,并且照片中两个人的服饰应该是按照山西的习俗进行制作的。
就这样,反对者和支持者各执一词,更有好事者直接找到杂志方,要一个解释。
不久后,《中国国家地理》的官方帐号公开回应了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事。
原来官方的照片来自于山西著名的收藏家刘铮先生,他们在刊印前也得到了刘铮先生的授权。冥婚照属于空穴来风,而无授权非法刊印更是子虚乌有。
《中国国家地理》的回应
在李家人晒出自家墙上挂的照片之后,刘铮先生也公开了杂志使用的照片的原图。随着事情朝着更加扑朔迷离的方向发展,更多人想要弄清楚到底谁才是照片真正的拥有者。
一天,刘铮先生在社交平台上上传了一张图片,那是一张泛黄照片的背面,上面印着“太原府”、“美丽兴”等字样。
这“太原府”指的自然是山西太原,而“美丽兴”听上去更像是一家照相馆的名字。这张图片也让真假照片之争尘埃落定了。因为不论如何,刘铮先生手中的照片肯定是真迹。
经调查,太原也的确曾经有一家叫做“美丽兴”的照相馆。
当时的拍摄技术比较落后,按下快门后需要等待一些时间才能成像。因此,为了保证出片率,摄影师一般会要求拍摄者提前摆好姿势不要动。
再加上对于当时的很多百姓而言,照相是个稀罕事,拍照时也不像现在这样各种姿势,一般都比较拘谨。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照片中的两个人看起来都那么僵硬,那么严肃了。
要知道,“眼见不一定为实”,眼睛也是会骗人的。我们在照片中看到的女子的血泪,其实是因为她额头前的两串珍珠,在黑白照片中所呈现出来的光影效果。
我们可以仔细看一下这张原版照片,虽然是黑白照片,但是上面的黄色玻璃保护罩反而呈现出了更加真实的效果。照片中的两个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僵硬,或许只是不习惯这种拍照方式罢了。
再仔细看,我们能发现女子其实是正常踩在地上,并非是双脚离地的状态。我们都知道明清时期女子有缠足的习俗,为了限制女子的思想、防止她们“红杏出墙”,越是封建的时代,就越是盛行这种习俗。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种陋习才被彻底废止。而照片中的女子分明就是这种陋习的受害者,她的脚乃是缠足所形成的“三寸金莲”。
至于一些人提到的她消失的左手,合理推测应该是被一侧的衣服挡住了。
因为两个人是在照相馆拍摄的结婚照,所以屏风后面应该是其他的顾客,或者是店里的员工,而不是什么前来还愿的鬼魂。
虽然今天我们揭开了照片背后的真相,但却不能忽略这种愚昧思想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我们要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就势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冥婚、缠足这种封建制度下的陋习,我们要坚决遏止。
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关于配冥婚的报道,要知道亡故者最需要的不是一副相伴的枯骨,而是家人的铭记。每个人都活在他人的记忆中,只要还有人记得这个人曾存在过,那这个人就会一直存在于人们心中。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