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怎样产生的,其核心主张是什么

道教是汉族自创的一种宗教,纯牌的“中国创造”,为中国固有之传统宗教,因以“道”作为其最高信仰而得名;北朝之道教经文《老子想尔注》始称“道教”。

【东汉中期——道教初创】

道教渊源于古代巫术、神仙信仰、修炼方术,并吸收道家黄老思想而逐渐演变形成。成熟的、完整意义上的道教,经历了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道教自东汉中叶开始形成,主张人通过一定修炼可以使精神、肉体两者长生永存。

东汉顺帝(125—144在位)时,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道陵(原名张陵,34—156)入鹤鸣山(一作鹄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县)修道。张道陵修炼开悟,遂于141年著《灵宝境》等道书二十四卷(一说数百卷),并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教人思过,追从者至数万户。张道陵遂自称“太清玄元”,创立道派,此为道教定型之始。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因张道陵自号“天师”(一说系道徒对其尊称),亦称“天师道”。

张道陵仙逝之后,世人尊称其“张天师”。其子张衡继行其道;张衡逝世,子张鲁复行之。其后裔袭承道法,世居龙虎山(在江西贵溪市西南部、泸溪河畔;相传张道陵曾来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

五斗米道兴起于西南巴蜀之时,东方“太平道”亦是广为流行。太平道为道教创始时期的东方一派,汉顺帝时已流传于山东等地区,并曾一时成为农民起义的旗帜。东汉灵帝时,巨鹿(治今河北平乡县西南)人张角初奉黄老,后依《太平清领书经》(《太平经》)部分内容,正式创立了“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奉老子为教主,尊崇太上老君。太平道遍布中原青徐幽冀荊扬兖豫八州,徒众数十百万。184年二月,张角举兵三十万发动“黄巾起义”,不久起义失败。三国初,太平道在江东流行,重烧香祈祷,且带有谶纬、巫术成分,以符水治病,信徒颇众。

五斗米道与太平道并为中国原始道教之东、西二支,皆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以善道教化民众。从其教义与方术来看,属于民间原始宗教团体。这两个道团在汉末魏晋时期,经常组织发动下层民众起义造反,严重威胁统治阶级利益,因而受到官方的镇压与限制。

【魏晋南北朝——道教形成】

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是道教正式形成与确立时期。魏晋以后,道教开始向体制化的官方正统宗教发展,逐渐上层化并以儒家的纲常名教和佛教的若干教义充实其思想内容。茅山道教经籍派兴起,造作《上清》、《灵宝》、《三皇》三大经系,道教经书日滋增多。晋代道教学者葛洪提出以道教为本,儒术为辅,道教徒应恪守儒家的忠孝仁义,力求将道教与儒学相统一;同时袭用道家的某些范畴,赋以神仙道教的内容。葛洪的学说,为道教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后,从东晋后期至南北朝时代,中国南北方都出现了由门阀士族道教徒发起的道教改革活动,代表者有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人。北魏寇谦之自称奉太上老君之意旨,“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改变流行的原始道教,代张道陵为天师,创新天师道,是为“北天师道”。南朝宋陆修静“祖述三张,弘衍二葛(葛玄、葛洪)”,整理三洞经书,广制斋戒仪范,使道教理论和组织形式愈臻完美,是为“南天师道”。由于道教学者的努力,道教的经典、教义、教规与教派组织得到改造和充实发展,以重视经典科教和神仙方术为主要宗旨的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楼观道等新兴教派相继出现,成为道教发展的主流。新兴道派得到官方统治者的承认,为后来儒释道三教鼎立并盛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隋唐北宋元——道教兴盛】

隋唐北宋时期,官方道教兴盛且发达,可谓盛极一时。唐朝皇室自称太上老君后裔,自开国后便尊崇道教,规定道教为儒释道三教之首。唐玄宗尤其崇信道教,加封老子尊号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并以《道德经》为科举考试题目。

北宋真宗、徽宗尊奉道教神赵玄朗为皇室始祖,屡次加封玉皇大帝尊号,加老子尊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原本仅流行于江西、剑南的道教,至此大盛。由于唐宋统治者的尊崇扶持,道教在两朝五百年间极为兴盛。

晚唐北宋以后,道教教义开始出现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兼融儒释道三教思想,以修持内丹为主的钟吕金丹派开始在道教中兴起。南宋金元对峙时期,道教内部发生重大变革,新兴道派纷纷涌现。北方有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南方有金丹派南宗、清微派、神霄派、净明道等新兴道派;早期的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等旧道派在教义和道法上也有新的变化。

元朝统一后,道教南北各道派重新组合,逐渐合流为两大教派:一派是以内丹修炼为主的“全真道”,系金代王重阳于1167年所创,主张以道为主,三教合流;一派是以符箓为主的“正一道”,是道教符箓各派的总称,系由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派于元代归并而成,两大教派流传至今。

【明清民国——道教式微】

道教在明清时期趋于衰落,社会地位逐步下降。道教教义、教制总的说来虽无大发展,但道教思想却进一步通俗化,流传于广大社会。被道士们加以通俗解释的内丹术,传向社会各界,在儒士中影响尤深;扶乩降仙、斋醮超度之风盛行于社会。这一时期,纷纷出现的大批下层民间秘密宗教结社,亦多吸收道教思想。其中罗教、黄天道、红阳教等,其教义、方术与组织制度,均深受道教影响。降至清末民国时期,道教已非常衰微了。道教曾传播到朝鲜、日本、南洋一带。

道教虽然衰微,但作为一种传统宗教信仰,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仍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道教经籍论著多编入《道藏》,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医学、药物化学等,影响不小。

道教并非道家。道教为中国宗教之一,道家乃中国思想流派之一;道教只是在创立发展中吸收了道家黄老思想,故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道家为中国先秦时期哲学主要学派之一,以“道”为世界的本原,故名之。道家产生于春秋后期,为诸子百家之一。道家创始人为老子,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关尹、庄子、彭蒙及田骈等;黄老之学为道家一重要流派。汉武帝独尊儒术,道家思想流入民间,对太平道的道教思想有所影响。道家对中国哲学乃至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道教和中国佛教的形成和发展亦产生了重要影响。

翻阅资料整理,不当之处请见谅。

道教是怎样产生的,其核心主张是什么图1

在中国五大宗教中,唯有道教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宗教。源于先秦,形成于东汉,扩展于魏晋南北朝,唐采兴盛,至今己有1800多年。

老子《道德经》、两汉及先秦的鬼神崇拜、方仙信仰、黄老之术以及阴阳五行是道教产生的思想源头。东汉张角得《太平经》创立太平道标志着道教的初创并逐步形成理论体系。

道教始祖是太上老君,真正的创立者是东汉末年的张道陵,张天师,其创立了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树立了三清为最高神的神学体系,最早提出了道教的宗教纲领和规戒,使之成为了有组织的宗教。道教分正一、全真两派,正一是张道陵天师道的传承。全真则是由王重阳创立。

宋金时期,山东人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创立全真教,其有七名弟子,由于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王重阳与全真七子名扬天下。历史上全真七子分别开山立派,其中龙门派丘处机成就最大,其不远千里与成吉思汗相见并“一言止杀”而名留青史。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12-08 00:29
下一篇 2022-12-08 0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