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在莫斯科阅兵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那年的纪念十月革命阅兵,让全世界瞠目结舌。

这场看似斯大林临时起意的阅兵式,背后的意义,从历史结果来看,红场阅兵成为二战的转折点,成就了人类阅兵史或是战争史上的不朽篇章。但在当时,连莫斯科军区和莫斯科防区司令、阅兵总指挥阿尔捷米耶夫都搞不明白,为什么要在德军兵锋距离莫斯科只有70到100 公里,白天黑夜都在战斗,部队都难以凑齐,没有坦克,没有炮兵(都在前线)的危难时刻,搞一场“华而不实”的大阅兵。

这使得斯大林忍不住批评他:你对阅兵的政治意义估计不足!

那么,1941年11月7日举行的红场阅兵,到底有着怎样的政治意义呢?

首先是粉碎谣言,凝聚民心,激励士气。

苏德战争爆发后,由于苏联没有准备,德军的闪电战再次发挥了作用,仅仅3个月时间,德军的装甲部队,就已经推进到了莫斯科郊外。莫斯科保卫战打响后,为了保存国家实力,斯大林已经将核心机构和各种科研单位都转移到了西伯利亚,而他自己,愿意和百万苏军一同守护莫斯科。

德军在莫斯科阅兵图1

但德军这边总是造谣,说斯大林早已背弃苏联人民,偷偷溜走了。所以说辟谣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证据甩在造谣者的脸上。斯大林决定举行阅兵式,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就是让“斯大林已经离开莫斯科”的谣言不攻自破。

士气,有时候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

斯大林在红场阅兵式上发表的讲话,着重阐述了两个意思:一、德军并不可怕,他向全世界宣布:德军的后勤已经跟不上了,可苏军的后勤才刚刚扩充起来。所以说再往后打下去,德军将越来越体力不支,而苏军将精力充沛!最关键的一点,德军引以为傲的闪电战,对此时的战场,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二、苏联不可战胜。斯大林告诉苏联的全体同胞们,打败德国法西斯的希望正是苏联,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斯大林高呼:“伟大的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不要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解放战争。”

德军在莫斯科阅兵图2

这可太震撼人心了,整个红场响起了山呼海啸的“乌拉”声,此后全场甚至高声唱起了《国际歌》,士兵们的士气达到了顶峰。

其次是为参战部队壮行

红场阅兵,是在莫斯科保卫战的背景下进行的,苏联面临的亡国灭种般的“兵临城下”。当时很多部队,参加完红场阅兵后直接开赴几十公里外的战争前线,和德军展开殊死搏斗。

当时确定参加阅兵式的部队由莫斯科军区军事政治学校和荣获红旗勋章的炮兵学校的学员们组成几个营,莫斯科第2步兵师的1个团,伏龙芝第332师的1个团,捷尔任斯基师的步兵、骑兵和坦克部队,莫斯科海军步兵兵营,莫斯科军区和莫斯科防区军事委员会特种营,原赤卫军战士营,两个普及训练营,莫斯科防区2个炮兵团,防空军混成高炮团统帅部预备队两个坦克营。

德军在莫斯科阅兵图3

由于事先没有经过统一队列排练,受阅官兵步伐很不整齐,所带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以往红场阅兵前都要对参加者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并要验枪,不许带子弹。这次因时间仓促无法搞政审,不少部队要从红场直接开往战场。战士们都携带真枪实弹。

在阅兵式进行的时候,在莫斯科近郊机场上有550架飞机处于一级战斗准备,高射炮手们也随时保持着高度戒备。同时,参加阅兵的防空军混成高炮的所有炮组都携有整套编制的弹药。分列式的其他参加者也无不处于完全战斗状态。其中,著名的西伯利亚师及大量坦克则从红场直接开往了前线。

德军在莫斯科阅兵图4

红场阅兵一个星期后,德军向莫斯科发动第二轮更强大的攻势,但苏军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军在20天的进攻中伤亡15万人,加上御寒装备不足,被迫于12月5日转入防御。12月6日,朱可夫指挥的西方面军转人反攻。经过一个月的激战,苏军将德军赶到距离莫斯科120公里之外。德军在莫斯科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 ”彻底破产,也是德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战略性失败。苏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总的来说,1941年11月7日这场“略显寒酸”的阅兵式展示了苏联人民强大的自信和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在家门口战争的压力下极大提振了苏联人民的民族士气。同时,这次阅兵式引导了莫斯科保卫战最终走向胜利,是一曲真正提振士气的战歌。

部分资料参考吕志英著《1941年红场传奇大阅兵》、《胜利与凯旋 二战两次莫斯科红场大阅兵》,上林著《红场阅兵轶闻》,吴玲著《感受档案魅力-从档案视角看莫斯科红场大阅兵》。

德军先发制人的闪电战,使得没有做好充分预判的苏军一再溃败,直至让莫斯科遇到兵临城下的危局。但是,伟大的统帅斯大林及其他的统帅部显示出超乎寻常的沉重和淡定。在红场举行了盛大阅兵。从中国得到日军不会北上进攻苏联的确切情报后,把大批远东用于防御日军的苏军悉数调动到莫斯科,通过盛大阅兵提振官兵斗志。参加阅兵的大批坦克和步兵直接奔赴战场,以钢铁意志给德军以沉重打击。当时德军以为马上就要占领莫斯科,不会收到强有力的抵抗了,有些麻痹大意的心理,再加上遭受风雪极寒天气的打击。一下子招架不住了。苏军的全线反攻由此揭开序幕,直至打到柏林。事实证明,领袖的临危不惧和沉着冷静,以及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俨然成为决定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重要因素。斯大林在与希特勒的较量中充分彰显出非凡的领袖气质和后发制人的雄才伟略。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12-08 03:07
下一篇 2022-12-08 03: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