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有两大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其中位于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可谓是妇孺皆知,陕西关中平原的郑国渠知晓的人也不少。
其实还有一个水利工程,知晓的人并不多,但它却是第三大水利工程。这个工程的名字叫做灵渠。
灵渠是一条人工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和前两个浩大的工程相比,灵渠的体量真是太小太小了,只有三十多公里长,正是因为灵渠的规模不大,所以它除了南方当地人了解一些外,北方人基本上都不知道。
灵渠修建于秦始皇时期,在秦人的眼里,“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灵渠的地位是和万里长城一样一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条三十多公里长的小运河——灵渠,竟然是一个与万里长城不相上下的军事工程。注意,它是军事工程,不是后人眼中的水利工程。
秦始皇筑长城,挡住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而灵渠的修建,则让秦始皇的国家版图扩大了将近一倍。
秦始皇收复六国统一中国后,其疆土并不包括广州、海南等岭南地区。秦始皇想拿下这些地区,有一个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比蜀道还要难的岭南道路无法运送粮草补给。
经勘查,就在桂林的漓江和兴安的湘江之间,竟然可以修通一条人工运河,有的地方还有现成的小溪自然相通。
秦人只用了几年的功夫,就将这条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给修通了。大量的军用物资经过这条黄金水道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南方,成就了秦始皇开疆拓土的宏伟大业。
灵渠的水利功能延续两千多年
灵渠的军事功能慢慢消失后,民用的水利功能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直到跨过两千年漫长岁月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灵渠的运河航运作用还在尽情的发挥着。
现在,完成了军事与水利功能的灵渠又充分发挥出了它的旅游作用。灵渠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同时进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吸引着大量的游人前来参观欣赏。
灵渠的起点在兴安县城湘江边,景区的精华也在这儿。
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人灵渠,从其建设之初,就赋予了它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的历史使命。现在,又是人们旅游怀古的好场所。
灵渠的精华主体是渠首的大小天平石堤、铧嘴、南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等景点。
渠首大、小天平与铧嘴的作用是用三七比例来分配南渠和北渠的进水量。
铧嘴是一座导水堤,长70米的,它可以把上游的来水一分为二,其中七分水会分给北渠继续流入湘江,三分水经南渠注入漓江,就有了“湘七漓三”的说法。
大、小天平也就是拦水坝,上游水小时,铧嘴进行分水工作,上游水量大时,水就会漫过大、小天平继续从湘江流走,不会造成灵渠漫水的效果。
这种设计,在都江堰的设计当中被应用得淋漓尽致。
灵渠有36道陡门,其中第一道陡门被称为“天下第一陡”
灵渠的“陡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船闸。它的作用就是在枯水之季,也能让船舶顺利通航。
灵渠的陡门早于巴拿马运河的船闸上千年,至于葛洲坝、三峡的船闸更灵渠陡门的徒子徒孙了,可以说灵渠陡门就是世界船闸之祖。
灵渠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世界奇观
灵渠,秦人开掘的隐秘水路,他们用无穷的智慧解决了无数技术难关,保证它跨越了两千年的漫长岁月,当它的军事功能丧失后,水利和观赏功能延续至今,成为叹为观止又一历史奇迹。
灵渠水街、三将军墓都是游人必去的地方。
【后记】灵渠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县城,县城还有一座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园,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红军血战湘江的纪念地,它的东北方向不足20公里的地方就是红军血战湘江的主阵地——界首。
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的灵渠,由秦始皇于2200年前下令开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这条全长33多公里的水路能够与万里长城齐名,绝非浪得虚名。当年秦始皇用万里长城抵御北方各族入侵,又利用这条灵渠提供军事保障,将南越并入中国,为秦朝统一南方奠定了基础。
灵渠由铧嘴、陡门、天平等核心部分组成,铧嘴将湘江之水分流,其中三分经灵渠连通漓江;而陡门相当于升船闸门;天平则将洪水期多余的水排回湘江,无论上游水量大小,经过分流后的水位总是稳定均衡,整个工程构造设计精巧,在没有测绘工具的秦代,设计师仅凭肉眼就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
参观灵渠公园前一定要先去展览室了解一些灵渠的历史和工程构造的讲解。然后登上临源楼观景阁俯瞰整个工程的全貌。这条连通了湘江和漓江、并且将长江与珠江连接在一起的秦代水利工程,使中国南北水路运输得以通航,中原与百越文化也得以相互融合,其意义甚至超过了长城。
沿着灵渠一路向西,还可以看到四贤祠、飞来石、伏波桥等景点。其中四贤祠内供奉着秦监御史史禄,据史书记载,他带领着10万民夫,历时5年凿通了灵渠,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2200年来,灵渠经受了无数次洪水侵袭,依然牢固如初,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灵渠下游穿过兴安县城,形成了一条长约一公里的水街,两岸民居粉墙青瓦,极具江南水乡韵味。水街上还保留着数座古桥,其中最古老的粟家桥,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到达方式:桂林汽车北站乘坐去兴安的班车,在兴安汽车站门前转乘2路公交车在灵渠公园站下车即到。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