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三大战役

著名的襄樊之战也叫关羽北伐之战,就规模而言在三国战争史上也是排的上号的,魏蜀吴三国都派了大军参战,刘备方关羽的荆州兵团约三万人加上后方留守部队一共四万;曹魏光在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所带的七军尽失的时候就损失了三万多精兵,后期徐晃带数万军队支援樊城,曹操更是再带大军作为后援,曹魏在一线前线的军队就在五万,如果把曹操自己带的亲征大军算上,曹魏在战争后期动员了近十万的大军,就这还不算战争损失掉的四万人;东吴最占便宜,损失是最小的,吕蒙出动三万多军队背后偷袭荆州几乎是兵不血刃。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图1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襄樊之战双方前后总共参战部队达到了十几万人,不谈演义只论历史的话这个规模在三国志也是相当大的规模。但是为啥襄樊之战不能入列三国三大战役呢?其实战争不光要看规模,还要看战争影响及造成的后果,从这几方面来看襄樊之战是不如三国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我们具体来对比一下。

和官渡之战相比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图2

官渡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从参战兵力来看,袁绍动员了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四州的精锐,步兵十万骑兵一万,共十一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

曹操亲自率军在一线和袁绍十一万大军相持,曹操方参战兵力在二万三千人左右。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公元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公元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官渡之战双方参战兵力加起来有将近十四万人,而且都属于一线参战人员,而襄樊之战规模虽大一线对峙军队远不如官渡,东吴的几万人后期纯属偷塔。

而就战争影响而言,曹操靠此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最终一统北方。

从战役规模而言襄樊之战不如官渡,从战争影响及历史进程而言襄樊也不如官渡,而官渡是著名的以少胜多,曹操和袁绍的兵力对比是一比五,关二爷虽然也是以少敌多,但是败了。

所以襄樊之战是不如官渡之战的。

和赤壁之战比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图3

赤壁之战,是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有人依据三国志魏书作依据说是曹操军有瘟疫所以撤军,实际上这是陈寿的春秋笔法为尊者讳,三国志汉书和吴书可都是明确写了刘备、孙权击败曹操的。

赤壁之战时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还成了汉朝丞相,正是气焰最为嚣张的时候,曹操举十几万大军南下,荆州不战而降,加上荆州兵马曹操聚集在长江北岸准备南下的大军达到了二十多万,

孙权、刘备联军不过五万人,其中刘备参战兵力不过一万多人,最终孙、刘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操大军,此战中曹军伤亡过半,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文聘守江夏,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赤壁之战的规模在中国古代史都算是规模宏大的,双方参战兵力接近三十万,而赤壁之战的胜利彻底让曹操统一天下的愿望从此成为泡影。

赤壁之战的规模、影响、战役的精彩程度都是三国第一的,这个就不用多说,襄樊之战没法比。

和夷陵之战比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图4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公元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为了给关羽报仇,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其实一般而言,说襄樊之战应该入选三国三大战役的主要就是和夷陵之战比,因为襄樊之战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无论各方面都是被碾压的没得比,但是和夷陵之战比较还是有所优势的。

就参战兵力而言襄樊之战大于夷陵之战:

襄樊之战刘备关羽部合计四万人,东吴三万人,曹魏前后更是高达十万众;而夷陵之战刘备带去的蜀兵不过四万人,而东吴陆逊带去的部队是五万人,加上前线本身的部队东吴也不会超过七万人。

就战争损失而言:

襄樊之战,关羽北伐带去了三万人,留守后方一万人,最后关羽败亡这四万人非死即降全部交代了;曹操光于禁七军尽灭就损失了三万多人,加上战争中其他部队也损失接近二万人;偷鸡的东吴倒是损失不大。夷陵之战刘备四万大军损失了三万多,东吴损失不祥但是不会超过二万。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战争规模还是损失而言襄樊之战都大于夷陵之战。

但是我还是要说夷陵之战更有资格入选三国三大战役,因为战争主要还要看后果和影响的历史进程。

襄樊之战关羽败亡,刘备集团丢荆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而夷陵之战某种程度上是襄樊之战的延续,刘备要想统一天下就必须再次夺回失去的荆州土地。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夷陵之战之后,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夷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夷陵之战凭借其不亚于官渡和赤壁的历史意义,完全可以列入三大战役之一。

襄樊战役固然是三国时期的一次比较大型的战役,但要说其影响力,与三大战役还是无法比拟。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猇亭之战。曹操于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后,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结束了自公元189年董卓之乱起,北方十年的战乱,其影响力自然很大。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击败南下的曹操后,基本决定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曹操想短期内统一全国的计划泡汤,影响力也很大。公元221年,蜀国在猇亭之战中战败,此后,蜀国想收回荆州的可能性完全失去,只能被迫继续与吴国结盟,自此正式形成了三国鼎立。

因此,三国三大战役每一次影响都很大。襄樊之战不过是关羽的独自北伐,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无法与三大战役相比。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12-08 06:46
下一篇 2022-12-08 06: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