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内,明末攘外必先安内

即便明朝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措施,也未必能够把国运延续下去,历史上大多数朝代每过两三百年就换一次,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再说当时明朝的根子已经糜烂了,想要在短期内改变已经不可能。

攘外必先安内,明末攘外必先安内图1

土地兼并,财富不均,是明朝走向危机的一个根源

明朝历经16个皇帝总共276年,从历朝之初,朱元璋建立明朝,直到最后明朝灭亡,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一直没有停止过,根据有人统计,仅仅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就有100多次,而到了明朝中后期,农民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究其原因,土地兼并,党同伐异等是很重要的原因:

㈠土地兼并使老百姓无地可种,只得给地主官僚当佃农

  • 其实任何一个朝代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才是根本, 明朝的经济高度发展之后,土地其实成了统治阶层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也是统治阶级拼命想要捏在手里的主要对象,特别是各地的大大小小的王爷们,利用他们自己在朝廷当中的特权,侵占和掠夺老百姓的土地,尤其是皇帝又喜欢把一些土地侍奉给自己的子孙,所以在全国大大小小的皇庄泛滥。
  •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赐给景王的土地,就高达4万多公顷,万历年间,潞王就藩的河南卫辉府,神宗皇帝又将菌种名下的4万公顷土地赐给他,皇帝还赐地200万公倾给福王。正是因为大大小小的地主王爷,还有朝廷命官们,侵占掠夺了太多农民的土地,使得明朝最后的命运,早早的就注定了。

尽管封地给这些王爷,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拱卫朝廷,然而这些人仗着手里的特权,无恶不作,而地方上的一些官僚和地主也竞相效仿,最后导致某些地方大概有90%的农民都是地主的佃农。

㈡财富不均,藩王和地主日益富裕,百姓日益贫穷

  • 和土地兼并深关联的是,在财富方面,各地的大小王爷和官僚地主们,手里也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着大量的财富,而国家国库当中的黄金和白银每年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成为了这些藩王们的俸禄。所以可以想象,这些40的王爷们子孙后代越来越有钱,而相对的老百姓却越来越贫穷,国家机器也是越来越难以有足够多的财力,维持财政方面的运转。
  • 曾经有一位官员算过一笔账,每年全国各地给皇帝供给的粮食,大概在400万辆左右,但是每个地方藩王府却需要800多万袋,所以这种缺口就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贫穷的人越来越贫穷,所以为什么在明朝尤其是明朝的中后期大大小小的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不断,老百姓失去土地失去财富是根本的原因。

攘外必先安内,明末攘外必先安内图2

土地和财富问题是根本,地方各自为战也是重要原因

在崇祯年间,陕西大旱,老百姓的庄稼颗粒无收,这一切其实成了农民起义的导火索,农民没有吃的,只好吃蓬草,没有这种草,吃了就吃树皮吃草根,甚至用一种石头充饥,然而这种石头吃了又不消化,过几天就因为腹胀而死,所以为什么农民企业在陕西大规模爆发,并且迅速呈星火燎原之势的原因。

  • 当陕西的老百姓生活生死线上挣扎,地方的官吏们却横征暴敛,最终导致了王二率领老百姓揭竿而起,走上了反对明朝的道路,随着这种序幕的拉开,仅仅在陕西就有上百只农民起义军,当然最出名的是闯王高云祥等人。这是其余的部队,有农民也有边关上的将士,这些边军的加入,大大的增强了农民军的实力。
  • 但是崇祯皇帝对待农民取经到底怎么做,到底剿灭还是招抚,摇摆不定,最初用招抚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因为那时的迄今杂乱无章,没有统一的组织,也没有明确到底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所以最开始有很多企业已经会接受招安,比如张献忠就曾经接受招降,后来又叛乱。
  • 在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地时候,明王朝内部各个地方省份各自为战,他们只是想把企业的农民军赶出本省,并不愿意出大力去围剿,所以义军也是看中了这一个缺点,转战全国各地,直到后来从政八年,卢象升上台,与洪承畴一起,改全面围剿为重点针对闯王高迎祥,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善,后来闯王高云祥中了孙传庭埋伏,被俘后牺牲。

攘外必先安内,明末攘外必先安内图3

铲除客魏误杀崇焕,放弃分治吊死煤山

  • 崇祯皇帝上台之后,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国家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所以一方面他想办法铲除了魏忠贤和客氏集团,任用了一批清廉的官员,另外一方面,削减了他自己和妃子们的开支,其实本身他还是想励精图治,好好作为一下的,但是从他哥哥手下接过来的就是一个烂摊子,要想短时间之内改变这种局面也并不容易。
  • 而面对后金来势汹汹的官兵,严崇焕和满贵打败了后金,保卫了京城,结果后来崇祯皇帝朱友简中了皇太极的离间之计,皇太极利用抓获的两个太监,故意在附近说话,说袁崇焕让他们来打的北京城,两个太监知道之后,然后把两个太监放了,两个太监回去告诉了朱由俭,后来重振命令抓住了袁崇焕,并且凌迟处死。
  • 崇祯皇帝上台之后尽管省吃俭用拼命的工作,但是内忧外患已经不是他短时间内可以搞定的,而且当时的朝廷也是党派林立,结党营私,他却无力改变,到了后期甚至是品性大变,因为各种压力已经让他快要坚持不住,皇帝这个身份不再是权力的象征,而感觉是一种枷锁,当闯军日渐威胁到京师地位的时候,到底要不要撤退,吴三桂的大军驰援北京,崇祯皇帝也是犹豫不决,直到已经逼近北京才下令,但是这时候已经晚了。
  • 当李自成的部队到达北京城下的时候,北京城已经彻底的乱了,闯王派投降的太监去劝说朱由检,让他拿出800万两白银,双方握手言和,共分天下,朱由检已无力回天,又不愿意投降,所以最后李自成等不及了,只好进攻北京城,闯军入城后,朱由俭送走了三个儿子,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公主后,上吊而亡。

攘外必先安内,明末攘外必先安内图4

如果崇祯答应赔款和分治,明朝也许结局会不一样

  • 崇祯皇帝死了之后,南明朝廷先后建立了几个政权,但是,相互之间的斗争,以及朝廷内部东林党人和阉党之间的斗争,仍然是不断,这个时候,不同的两个政权之间,可能就信奉的攘外必先安内,可是又怎么样呢,清军势大,相互之间还在内斗,没有想着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最后导致了这些南明小朝庭的灭亡。
  • 历史是不允许改变的,也没有办法去改变,毕竟这不是穿越小说,有些时候想想自己我也会想,如果当初崇祯皇帝答应了李自成的划地而治,赔偿800万白银会怎样,但是仔细想想,又哪里来那么多钱赔偿呢?无兵可用无将可用,手下的人各自做着自己的打算,你再看看南明政权,李定国曾经也打下了很大的一局面,最后还不是被内部出卖,然后桂王败走缅甸。

总结:我想如果崇祯答应了也有钱赔偿,大不了也就是苟延残喘一段时间,内部的根子坏了其实也没办法改变了,然后可能就是再想办法,继续和李自成斗争,捡便宜的还是皇太极,而如果和清军斗争,捡便宜的则是闯王,联合起来抗清可能也不现实,总之,这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而结局,其实在前几任明朝皇帝那会,就注定了。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12-08 11:24
下一篇 2022-12-08 1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