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为什么叫郑鹧鸪,将郑谷鹧鸪改写为现代诗

众所周知,诗词是中华文明的宝库。唐朝也因为那时创作的诗词,成为了传奇。那时候的诗词创作,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可谓是空前绝后。而唐诗的美,是真的可以穿过时空的。当然那时候的东西,后人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能得到不一样的东西。可以品到当时的人文风情,也能品到当时的生活态度,还能品到当时人们的感情。不过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很多人对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今天咱们说的这首诗就是这样,在当时,人们对它的评价非常的高,但后来人们就不觉得它好了。为什么反差那么大,让我们来看看吧!

郑谷一首《鹧鸪》,当时和后人的评价天差地别,这是为什么?

这首诗是一个叫郑谷的作者写的。提起这人,可能大家都会有一些陌生,但是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你可能就会了解了。《五代史补》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唐朝末年有一个有名的诗僧齐已,写诗很厉害。他之前写了一首"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但是他自己觉得不是特别的满意,于是就找到一个人改一下。那人看了看,告诉他,把"昨夜数枝开"改成"昨夜一枝开"。虽只改了一个字,但"早春"那个"早"字便跃然纸上。这让他很敬佩,于是当场就"跪地膜拜"。这就是文学史上有名的"一字师"的典故。而让齐已叩头的那个诗人,就是郑谷。

郑谷一首《鹧鸪》,当时和后人的评价天差地别,这是为什么?

据《唐才子传》的记录,郑谷从小就很爱学习,饱读诗书。在光启三年的时候就中了进士,先后担任鄠县尉、右拾遗、都官郎中等职务。但是遗憾的是他没生在一个好时代,他生在唐朝最后动荡的六十年里,那时候内忧外患,盛唐的威风已不再。最后郑谷就辞去了官职专心写诗,流连在山水间。他那时候的名作就是这首《鹧鸪》:"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只用了几笔,就描绘出几只鹧鸪在江边徘徊悲鸣的场景,一种浓重的羁旅思乡之意油然而生。这首诗在当时广为传唱,奠定了他在当时诗坛的地位。人们当时对这首诗的评价也特高。

郑谷一首《鹧鸪》,当时和后人的评价天差地别,这是为什么?

《唐才子传》中说,那时候的人称郑谷"为一代风骚主也",其中的"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更是被当做名句,因此他也得名"郑鹧鸪"。其他佳句,如"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也在唐朝传诵一时。但是很可惜的是,他的这些作品在不同时代评价却是不一样的,简直天差地别。当时人们称赞不已,但是到了后面就一路走低。欧阳修以前是这么说的:"其诗格不甚高","人家多以教小儿","不行于世矣"。宋代周紫芝也说郑谷的诗"气象浅俗",苏东坡更是直接说"此小学中教蒙童诗",意思是太通俗易懂了,只能用来教小朋友。清朝乾嘉大学者翁方纲,也曾在《石洲诗话》中说:"此诗殊非高作,何以得名于时?"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12-24 14:21
下一篇 2022-12-24 14: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