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唐玄奘译: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提起佛教经文,大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金刚经》或《楞严经》,而是这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篇佛经,正是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成果之一。而“三藏”,正是佛家所有经典的总称。
这里的唐三藏,指的并不是《西游记》中的唐僧,而是真实历史里的唐玄奘。《西游记》与佛门之间,其实有过很多怪事发生。
我们知道中国的“四大名著”曾多次被朝廷封禁,其他几部被封,多是因为内容影射封建朝廷,而《西游记》被封则是因,在尊崇佛教的朝代里,当世的高僧们向朝廷提议的。
《西游记》明明讲的是佛门故事,为什么会被高僧们厌恶呢?关于这个问题,后世有过非常多的讨论与假想,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图 | 清风PHOTO
但可以确定的是,《西游记》中关于佛教的描述,确实多有谬误。
西游开篇时,唐僧想去取经的理由是——因为中土只有渡己的小乘佛法,没有普度众生的大乘佛法,所以才有的取经这个事。
而事实上,佛法虽然有大乘小乘之分,但那是在古印度。佛门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时,就只有大乘佛法,汉传佛教中,几乎没有过小乘佛法的流派。
历史上的唐玄奘,同样被称为“三藏法师”,他13岁时出家修佛,过了十年左右,因为发现各地的佛经典籍,因翻译者佛学水平的不同,多有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之处。
于是唐玄奘决定去佛教的发源地修佛,想去带回各类佛经的原本,并立志明典三藏,通译天下经文。
真实的玄奘法师,在完成这次西行时,走的路可不止十万八千里,但却并没有什么漫天神佛的帮助,骑的也只是一匹很普通的马。
他的身边没有曾经保护玉帝的卷帘大将,没有统帅过十万天河神兵的猪元帅,更没有那只本领通天彻地的猴子。
但他遇到的艰难险阻、天灾人祸却远不止九九八十一难。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路途里遭遇的吞天沙暴、毒虫猛兽,可不比那些魑魅魍魉、妖魔鬼怪,温柔上半分。
唐玄奘的第一难,正是来自大唐帝国。历史上的李世民,根本没有认他做过什么“御弟”。当时大唐还未统一全国,时刻面临外族威胁,是不准任何唐人离境的。
玄奘上书,希望去天竺求取佛经时,被李世民明令拒绝。也就是说,当玄奘法师偷偷溜出长安时。
图 | 清风PHOTO
他的身上不仅没有朝廷下发的通关文牒,甚至连个长安路引都没有,直接成了个不能见光的黑户。
要是他像小说里的唐僧一样,每次化缘都说这么一句——“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恐怕他第二天就要在大牢里吃斋了,也更不会去找沿途各个国王,盖什么通关文牒,大唐官方根本没给他这东西。
那取经的路途,需要穿过大沙漠,越过雪山,玄奘多次险死还生后,才到达了目的地——“那烂陀寺”。
关于玄奘法师的具体经历,由他口述,弟子编撰的《大唐西域记》中有所记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其实唐玄奘一路碰到的,并不只有艰险,还有很多诱惑。路途中的一些国家,许给玄奘高位,甚至有崇尚佛教的西域国家,想让他留下来当国主。
就像前文所说,他和李世民可没有什么“我会回来”的约定,反而他还忤逆了唐皇的意思。
唐玄奘也不是什么金蝉转世,更没得到过佛祖“功成为佛”的许诺,可玄奘法师,还是为了自己出行时立下的宏愿,最终选择了归来。
在唐玄奘回到大唐时,李世民亲自接见了他,并且劝他还俗帮自己治理国家,但玄奘法师,同样以翻译经文,无力他顾为由,拒绝了唐太宗的邀请。
玄奘法师历时17年的取经之旅结束了,于是开始翻译自己带回的佛经,并成立了佛教八大流派之一的唯识宗。
唯识宗也叫法相宗或瑜伽宗。这是佛教之中,最为精微奥妙的流派之一,非佛性自生的天才或洞彻佛理的大师,就连入门都无法做到。
也因如此,唯识宗的弟子非常少,但因为玄奘法师给唯识宗,打下了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
这个看起来门庭冷落的流派,反而一直在佛门八宗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玄奘翻译的那些经文,也对之后其他佛学流派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唐玄奘一生,收了几千名弟子,但真正有能力传承他一生所学的,却非常少。当玄奘法师即将圆寂之时,依旧放不下那些未能完成翻译的佛经。
他用仅剩的时间一直在劝弟子辩机,希望他能继续将翻译经文的事业,完成下去。
《金刚经》中佛祖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临终之时,仍然执着于佛经之法的玄奘法师,恐怕是没有办法成佛的。
但是,就像立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一样。相比于自己能不能成为“佛”,玄奘的心中更想要的,应是让这世间更多的人,能够知晓佛意吧。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