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公路的变迁(三)
本文讲述的历史截止到1989年,参考书籍《潍坊公路简史》笔者略有修改
晴雨通车里程:建国初期除潍坊至坊子的13公里铺有煤渣外,全市其他公路均为土路,雨季阻车严重。自1954年在烟潍路辛河至潍坊段53.5公里及羊临路益都(今青州市)至穆陵关段69.1公里铺筑了碎石路面开始,就有了晴雨通车的公路。此后,各县发动沿线工人、群众,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砂石材料和国家投资改善的路面,使晴雨通车里程不断增加。1989年晴雨通车里程达到4550.7公里,占当年通车总里程的97.1%。
沥青路面里程:1968年铺筑了第一条全长49公里的沥青路面——昌乐至大家洼公路。其后以平原为重点,逐步将修建沥青路面推广到全市,至1989年底,沥青路面里程已达1992.5公里,占当时的公路总里程42.5%。沥青路面的面层类型由沥青渣油和沥青表面处治发展到沥青贯入式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主要干线公路的路面宽度在9~12米之间,一般路段为6~8米,少数路段达到14~15米。此外,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33.1公里,路面标准、质量大大提高。
公路技术等级标准:旧中国留下来的烟潍公路相当于现行标准的四级公路,其余皆以旧官道、大车道整修的公路均在技术等级之外。1957年潍坊至石岛公路建成,该路潍坊至石埠段40.7公里升为二级公路。截止1989年底全市有一级公路38.6公里,二级公路858.3公里,三级公路825.8公里,四级公路2846.4公里。
乡村通车里程:1989年全市达到乡乡镇镇晴雨通车的县市区12个,通公路的乡镇283个,占乡镇总数的100%;通沥青路的乡镇173个,占总数的61.1%;通公路的村庄8412个,占总数的82.4%。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