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秋风劲,一场秋雨一场寒。进入九月中下旬,全国各地明显降温。
每年一到秋冬,人们对秋裤总是又爱又恨却又无法割舍的存在。虽然秋裤被视为时尚圈的一颗毒药,但对于没有抗寒体质的人群,秋裤可谓保暖圣品。
虽然秋裤已成为神州大地千家万户的标配,但事实上,秋裤并非发明于中国。秋裤的前身甚至还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
雏形:“胡服骑射2.0”
如果说2300年前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让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穿上裤子,那么16世纪的英格兰都铎王朝国王亨利八世可谓秋裤的“时尚先驱”(比发明高跟鞋与行芭蕾舞的路易十四早了约一个世纪)。
亨利八世
16世纪的不列颠岛,一种羊毛材质的马裤(Chausses)在贵族中流行起来。为方便骑马作战,他们抛弃了罗马式的长袍,将马裤设计为紧身裹腿状,颇有当年中原大地胡服骑射2.0版的意味。不同的是,英国贵族在此行头里还搭上一双贵族专用的尖头鞋,现在看来可谓谁穿谁时尚。美中不足的是小腿处有一块起保护作用的木板,穿起来很不舒服。亨利八世一上台就将马裤去掉木板,于是秋裤的雏形就出现了。这种马裤即被视为当今秋裤的始祖。
马裤
马裤
由于做工简单,这种马裤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欧洲大陆也开始流行起来。在后来的演变中,马裤开始出现分化。装饰性的马裤以其绚烂的颜色和纹案让人们忘记了它曾经也与秋裤同类同源。这种紧身又有弹性的裤子(Legging)也就成了现代各种打底裤的雏形。
发展与传播
相比起时尚路线,走实用路线的马裤发展则更加曲折。
17世纪的英国,曾出现了一种名为long underwear的长内衣裤并伴随着欧洲移民在北美大陆流行了起来。在那片北冰洋冷空气南下畅通无阻的大陆里,温度似乎比“风度”更为重要。当地人们都会穿上经改装后的御寒连衫裤(Union suit)。其样式大致为将人的上下身体全部包裹住,并收紧各腕口。
长内衣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连衫裤订单的激增推动了“秋裤革命”的到来。
1915年,一位名叫弗兰克·斯坦菲尔德(Frank Stanfield)的加拿大议员发明了现代样式的秋裤——可调节的两件式设计内衣。这一年,斯坦菲尔德43岁。他申请了秋裤的专利,成为现代商业秋裤之父,同时也开启了秋裤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之路。
可调节的两件式设计内衣
事实上,在北美大陆,秋裤刚问世时销量平平。对于长期处于室外全身劳动者而言,连体的衣物保暖性显然更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明细化,越来越多人从体力劳动中分化成为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常年居于相对温暖的室内,因而比连体衣更为方便的秋裤逐渐获得更多人的喜爱。50年代秋裤的销量逐年攀升。
然而进入60年代,秋裤却逐渐迎来了发展的寒冬。原来发明、成熟于50年代的汽车空调系统在60年代开始大规模普及。这使得秋冬季节的汽车舱里得以供暖。随着时代的发展,欧美国家的供暖系统日趋完善,秋裤保暖不再成必需。秋裤在欧美市场的黄金时代逐渐结束。
与欧美秋裤市场一波三折相比,秋裤在中国却一直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
20世纪初,秋裤便同大批洋货一起“漂洋过海送温暖”。由于当时中国生活条件较艰苦,冬季保暖措施差,秋裤正好成了御寒保暖的必备品。民国时期秋裤已成国内常见的新式衣物。
拳王约翰·L·沙利文为秋裤代理广告引领秋裤时尚风潮
辟谣:秋裤阴谋论
关于秋裤怎么进入中国,有一段谣传已久的阴谋论。
相传,上世纪50年代苏联的遗传学家李森科向斯大林建议,让中国引进秋裤。根据他的解释,一个国家如果穿了60年的秋裤,就会养成习惯,从而基因发生改变,双腿和关节的抗寒性越来越差,最终中国人将失去在苏联远东地区生存的能力。中国就再也没能力收回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向苏联让出的外兴安岭、西伯利亚等地。于是,从上世纪50年代起秋裤就成为中苏友好交流品传入中国。
这个神奇的玩笑后来竟被当真了,秋裤自此成了一场跨世纪的历史阴谋。
事实上,通过外在环境条件变化而导致的生物性状改变极难遗传的。虽然细胞内的核酸物质(包括DNA、RNA)可能发生突变,但是细胞仍会有一系列复杂的机制阻止核酸突变。即使突变发生了,也能在不同水平上修复突变。因此不穿秋裤只是个体抗寒能力的训练,整体上不会导致基因的改变和遗传。
然而不管怎样,中国人确实对秋裤爱的很深沉,甚至连建筑设计时都从秋裤中汲取灵感……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